1,第12章楼盖第13章单层厂房12章楼盖 §§ §13.1 单层厂房的结构型式、结构组成和结构布置1 一.厂房的结构型式 单层厂房按结构材料分类 1.混合结构:砖柱+钢筋混凝土屋架或木屋架或轻钢结构屋架,用于 小型厂房; 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柱+钢屋架;用于大型厂房; 3.全钢结构:钢结构柱+钢屋架;大中型厂房 单层厂房按结构形式分类 1.排架结构:柱与屋架铰接、柱与基础刚接,有单跨、多跨、等高 和不等高等情况;(见图13-1)概述§12.1 概述,第12章楼盖 §12.1 概述,2,2.刚架结构:柱与横梁刚接、柱与基础铰接,有三铰刚架(静定) 和两铰刚架(超静定)见图13-3) 本章重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单层厂房的主要设计问题,其余类型的厂房,原理相同或相似 二.单层厂房的结构组成与传力路线 1.结构组成(见图13-4) (1)屋盖结构 A.组成: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天窗架+托架 B.分类:无檩屋盖(屋面板直接支承在屋架上),用于大中型厂房; 见附图 有檩屋盖(屋面板支承在檩条上,檩条支承在屋架上),用于小型厂房3,C.作用:承担自重、屋面风荷载、雪荷载、积灰荷载及施工荷载(维修人员和小型工具)并传递给柱。
(2)横向排架(见附图) A.组成:横梁(屋架或屋面梁)+横向柱+基础 B.作用:承受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风载与吊车横向水平刹车力) (3)纵向排架(见图13-5) A.组成:纵向柱列+连系梁+吊车梁+柱间支承+基础 B.作用:承受竖向荷载和纵向荷载(风载与吊车纵向水平刹车力) (4)吊车梁(见附图) A.支承在牛腿上 B.承受吊车竖向荷载和水平刹车力,4,(5)支撑(见附图) A.分类:屋盖支撑和柱间支承 B.作用:屋盖支撑水平连接各榀屋架、柱间支承连接相邻柱,形成空间结构,增强厂房空间刚度 (6)基础(见附图) A.分类:现浇柱的柱下基础;预制柱的柱下基础 B.作用:承受柱及柱传来的荷载和基础梁传来的荷载 (7)维护结构(见图13-4) A.组成:墙体、连系梁、抗风柱、基础梁等 B.作用:形成完整的厂房、增加空间刚度 2.传力路线(见图13-6),5,三.单层厂房的结构布置 1.柱网布置 布置目的:确定定位轴线,形成柱网,即柱网布置 布置原则:(见附图) (1)纵轴线布置在柱外边缘,横轴线布置在柱的中心线; (2)柱距和跨度应符合模数要求;柱距一般为3米、6米、9米和12米;跨度一般为12米、15米、18米、21米和24米(预应力屋架); (3)符合使用要求且考虑扩建等问题。
2.变形缝 (1)类型:伸缩缝(减少温度应力)、沉降缝(减少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应力)和防震缝(减少地震应力),6,(2)布置方法 A.伸缩缝:当纵向尺寸较大时,沿建筑物纵向从基础顶面开始将上部结构分开(如图13- 8),伸缩缝的间距可查规范; B.沉降缝:当建筑物相邻部分高度相差较大时(10米以上)、两跨间吊车额定起重量相差交大时、相邻建筑物地基承载力 相差较大时,应布置沉降缝,将相邻建筑物从基础到顶 部完全分开; C.防震缝:当建筑物相邻部位刚度相差较大时,应在交界处设置 3.单层厂房的支撑 支撑的作用:提高厂房的空间整体刚度; 支撑的细部:参见标准图集或规范,7,支撑的分类:屋盖(水平)支撑和柱间(纵向)支撑; (1)屋盖支撑:将各榀屋架在水平方向连系起来,各种类型见图13-9、图13-10、图13-11、图13-12、图13-13、图13-14、图13-15和图13-16; (2)柱间支撑:将各榀排架柱沿厂房纵向连系起来,传递荷载纵向水平至基础,各种类型见图13-17、图13-18和图13-19; 4.抗风柱、圈梁、连系梁、过梁和基础梁的功能和布置原则 (1)抗风柱(见附图) 布置位置:山墙上(具体构造见图13-20) 主要作用:将作用在山墙上的纵向风荷载传递给柱和基础。
8,(2)圈梁、连系梁、过梁和基础梁 A.圈梁:布置于墙体内,用于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如图所示; B.连系梁:用于增强厂房的纵向刚度,布置位置如图;,,,,,,,,,,,,,,,,,,,,,,,,,,,,,,,,,,,,,,,,9,C.过梁:布置在墙体洞口上,支撑其上部墙体荷载; D.基础梁:布置在基础顶面,支撑其上部墙体荷载,见图13-22连系梁、过梁及基础梁均可直接选用标准图集 §13.2 排架计算单层厂房排架结构为空间结构,可视为横向平面排架与纵向平面排架的组合,如附图所示由于纵向排架柱较多、抗侧刚度较大、每根柱子受力不大,所以一般情况下不须计算,仅在考虑抗震和温度应力时加以验算主要荷载由横向排架承担,所以重点讨论其计算方法横向排架的计算内容为: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控制截面内力计算和组合,配筋根据偏心受力构件计算10,一.计算简图(见附图) 1.排架计算简图的基本假定 (1)柱下端固接于基础顶面,上端与屋架或屋面梁铰接; (2)屋面梁或屋架无轴向变形,即轴向刚度无限大的杆; 2.排架几何尺寸 (1)柱总高H=柱顶标高+基底标高的绝对值-基础高度; (2)上柱高度 =柱顶标高-轨顶标高+轨道高度+吊车梁高度; (3)其余几何参数见以上附图 二.荷载计算作用在排架结构上的荷载主要有恒载和活载(见图13-24),下面分别介绍各种荷载的计算原理及方法。
11,1.恒载(主要为结构构件自重) (1)屋盖结构自重传来的荷载 ,其大小可根据标准图集或生产 厂家的说明书查得,其作用位置见附图; (2)上柱自重 ,其大小可根据截面尺寸、钢筋混凝土容重及上柱高度计算,其作用位置见附图; (3)下柱自重 ,其大小可根据截面尺寸、钢筋混凝土容重及下柱高度(含牛腿,近似)计算,其作用位置见附图; (4)吊车梁和轨道零件自重 ,其大小可根据标准图集或生产 厂家的说明书查得,其作用位置见附图; (5)支承在柱外牛腿上的维护墙自重 ,其大小可根据墙体截面 尺寸、容重及高度计算,其作用位置见附图;,12,2.屋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包括屋面均布活荷载、雪荷载和积灰荷载,其大小(面分布)可直接查荷载规范,然后按屋面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合力;规范中均为标准值,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4; 的作用点同 ,附图 (1)屋面均布活荷载按屋面是否上人及相应施工荷载查荷载规范; (2)雪荷载按公式(13-1)计算,式中符号见相应说明; (3)屋面积灰荷载按厂房类型查荷载规范; (4)屋面活荷载组合原则:,13,3.吊车荷载主要考虑四轮吊车;吊车分级:A.轻级(工作制),使用较少;B.中级(工作制), 使用较多;C.重级或特重级(工作制),使用时满载 且十分频繁。
吊车荷载:竖向荷载(自重+起吊重量)水平荷载(水平刹车力,分横向和纵向) (1)作用在排架(柱)上的吊车竖向荷载设计值小车开到极限位置时轮子受到的压力(轮压),由附图根据平衡条件得:,14,由上式即可推出公式(13-2),各符号见书上说明作用在排架(柱)上的吊车竖向荷载设计值 即为吊车梁的反力,该反力可由结构力学影响线方法(见附图)求得如下式:考虑多台吊车同时作用的情况较少,引入折减系数(见表13-3)后,得:相应的设计值为:,15,讨论:A. 作用于左柱时, 一定同时作用于右柱;作用于右柱时, 一定同时作用于左柱;上述两种情况应在求内力时分别考虑;B. 和 不可能同时作用于同一侧柱; (2)作用在排架(柱)上的吊车水平荷载设计值 有两类:纵向水平刹车力,大车刹车时产生,由纵向排架承担;横向水平刹车力,小车刹车时产生,由横向排架承担,是 讨论重点 横向水平刹车力作用点:通过吊车梁顶面传给柱;(见附图) 每个轮子受到的刹车力:根据试验由公式(13-6)计算;根据影响线原理(见附图)求得公式(13-7)或(13-8)。
16,讨论:A. 有分别向左刹车和向右刹车两种情况;B.不可能出现同时向左和向右刹车的情况;C.在荷载组合时,有 时,可能有或没有 ;没有 时,一定没有 4.风荷载 (1)基本计算方法见公式(13-9)及其说明; (2)作用在单层厂房排架结构上的风荷载计算以左风(即风自左向右吹)为例加以说明将风的作用分成三部分,即上柱顶以上部分;上柱顶以下迎风面部分;上柱顶以下背风面部分17,将上柱以上合力求得后,认为其通过上柱顶传给排架,如图所示,具体计算见书上说明三.排架内力计算方法排架内力一般采用剪力分配法计算,现根据该法的原理介绍单层单跨排架的查表计算方法18,在前述荷载作用下,排架有两种情况,即柱顶无位移(对称荷载下)和柱顶有位移,现结合排架所承受的各种荷载分别讨论 1.柱顶无位移的情况作用下的内力计算(见附图)A.由于结构和荷载对称,可取一半讨论,即 ;B. 将纵向力平移至上柱轴线得: ;C. 将纵向力平移至上柱轴线得: ;D.查P.536附图10-2得: ;E.查P.536附图10-2得: ;F.综合以上可得: ,(见附图),19,注意到图 仅产生轴力, 和 均为静定结构,所以很容易求得相应内力并作内力图。
20,,,21,,,22,,,23,,,,,,,,,,,,,,,,24,,,,25,,2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