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变动成本计算32页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935851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变动成本计算3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基于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变动成本计算3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基于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变动成本计算3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基于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变动成本计算3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基于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变动成本计算3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变动成本计算3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变动成本计算32页(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9/22,暨南大学,1,基于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本篇体现了现代成本会计的“管理决策”这个主题。本篇包括: 第十章 变动成本计算 第十一章 本量利分析 第十二章 以成本为基础的短期经营决策 第十三章 基于资本成本的生产性资产投资决策,2018/9/22,暨南大学,2,变动成本计算,如前所述,按成本习性,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这种分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十分广泛而重要的意义。变动成本计算就是其中之一。 本章讨论: 变动成本计算的主要特点 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的结合运用,2018/9/22,暨南大学,3,第一节 变动成本计算的主要特点,2018/9/22,暨南大学,4,

2、变动成本计算(variable costing)是与完全成本计算(full costing)相对应的一个新概念。 完全成本计算也称“吸收成本计算”(absorption costing)。通常我们所说的成本计算就是完全成本计算,其主要特点是: 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制造费用可以进一步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2018/9/22,暨南大学,5,也就是说,完全成本计算,每生产一单位产品,其成本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而且还包括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这样,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一样,汇集

3、于产品,随着产品流动而流动,从而,使本期已经销售产品和存货具有完全相同的成本组成。,2018/9/22,暨南大学,6,变动成本计算,又称直接成本计算(direct costing)。 它与完全成本计算的区别在于:采用变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而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 其理论依据是:固定性制造费用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这些经营条件一经形成,不管其实际利用程度如何,有关费用照样发生,同产品的实际生产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不随业务量的增减而增减,因而,不应把它计入产品成本,而应作为期间费用处理。,2018/9/22,暨南大学,7,也就是说,这一

4、部分费用是按期间发生的,它是一种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期间的长短相联系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收益表,作为该期间销售收入的一个抵减项目,期末资产负债表上的在产品、产成品的计价,自然也应排除这一部分。,2018/9/22,暨南大学,8,由于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对于产品成本组成的认识和处理方法不同,因而产生了存货计价、分期损益计算等一系列差异。 这些差异构成了变动成本计算的主要特点。,2018/9/22,暨南大学,9,一、产品成本组成内容,完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则包

5、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2018/9/22,暨南大学,10,二、存货计价,由于产品成本组成项目不同,完全成本计算与变动成本计算,对期末存货的估价也不同。 根据完全成本计算,期末存货吸收了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而根据变动成本计算,期末存货却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由当期损益负担。,2018/9/22,暨南大学,11,三、分期损益计算,由于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和存货估价方面存在差异,从而,使两种成本方法分期损益计算也有所不同。 计算方式不同: 根据完全成本计算,收益表不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所有生产成本都计入产品销售成本,从

6、产品销售收入中扣除产品销售成本,便可得毛利,再从毛利中扣除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就得到经营净收益。,2018/9/22,暨南大学,12,三、分期损益计算,其计算过程如下: 产品销售收入减:产品销售成本毛利减: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经营净收益,2018/9/22,暨南大学,13,三、分期损益计算,根据变动成本计算,损益表上的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产品销售收入扣除生产过程中的变动成本得到生产过程的贡献毛益,再从生产过程的贡献毛益扣除变动性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便得到最终贡献毛益,最后从最终贡献毛益中扣除固定成本及费用,就得到经营净收益。,2018/9/22,暨南大学,14,三、分期损益计算,其计算过

7、程如下:产品销售收入减:变动性生产成本生产贡献毛益减:变动性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最终贡献毛益减:固定性制造费用减:固定性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经营净收益,2018/9/22,暨南大学,15,三、分期损益计算,计算结果不同: 我们知道“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本期增加存货期末存货”,由于产品成本构成、存货估价不同,销售成本也自然不同。,2018/9/22,暨南大学,16,第二节 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的结合运用,2018/9/22,暨南大学,17,尽管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完全没有必要同时存在两套成本计算系统。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结合运用。,2018/9/2

8、2,暨南大学,18,一、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比较,如果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当产量大于销量时,完全成本计算的经营净收益大于变动成本计算的经营净收益。 这是因为根据完全成本计算,期末存货吸收了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销售产品少分摊了这部分,而根据变动成本计算,固定性制造费用如数扣除,从而根据完全成本计算,其扣除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比根据变动成本计算少一部分,由此使得根据完全成本计算确定的经营净收益大于根据变动成本计算确定的经营净收益。,2018/9/22,暨南大学,19,一、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比较,如果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当产量等于销量即产销平衡时,完全成本计算的经营净收益与

9、变动成本计算的经营净收益相等。 在产销平衡时,根据完全成本计算,固定成本虽然计入产品成本,但又全部转化为产品销售成本,在产品销售收入中扣除即如数扣除,而根据变动成本计算,固定成本自然也是如数扣除。因此,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经营净收益也一样。,2018/9/22,暨南大学,20,一、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比较,如果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当产量小于销量时,完全成本计算的经营净收益小于变动成本计算的经营净收益。 这是因为根据完全成本计算,产品销售收入不仅要扣除本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且还要扣除上期存货结转、吸收而来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根据变动成本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却只扣除本期固定性制造费

10、用,从而使得根据完全成本计算确定的经营净收益小于根据变动成本计算确定的经营净收益。,2018/9/22,暨南大学,21,二、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的评价,从理论上说,完全成本计算与变动成本计算都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用信息,但是,在特定环境下,它们又各有其适应性。 分期损益: 在产品销售价格、销售结构和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经营净收益应与销售量的增减保持一致。 变动成本计算能明确揭示产品的销售量、成本和经营净收益之间的依存关系,其所确定的经营净收益与销售量的增减保持一致,易于为企业管理层所接受,便于决策、控制和分析。,2018/9/22,暨南大学,22,二、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的评价,完

11、全成本计算,由于掺杂了一些人为的计算因素,使经营净收益与销售量增减不能保持相应的依存关系,甚至产量增加而销售量减少,经营净收益却增加。 这就难以为企业管理层理解和接受。,2018/9/22,暨南大学,23,二、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的评价,决策分析: 决策分析分为短期决策分析和长期决策分析。 变动成本计算比较适合于短期决策分析。因为就短期来说,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一旦形成,在短期内难于发生变动,与此相关的固定成本是不可避免的。而变动成本却会受短期决策的影响。贡献毛益揭示了盈利能力,企业的短期决策通常借助于贡献毛益。只有变动成本计算才便于提供有关贡献毛益信息。完全成本计算难以胜任这个特殊要求。,

12、2018/9/22,暨南大学,24,二、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的评价,完全成本计算比较适合于长期决策分析。就长期决策分析而言,企业生产能力会发生增减变动,一切成本都是变动成本。企业长期决策分析必须建立在补偿所有成本的基础上。 这样,完全成本计算所提供信息比较充分而变动成本计算就显得不适应了。,2018/9/22,暨南大学,25,二、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的评价,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 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准则是可控性原则。 变动成本计算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可以为各责任单位提供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的信息,有利于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 完全成本计算不区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一视同仁,都

13、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不利于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2018/9/22,暨南大学,26,二、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的评价,对外报告及纳税申报: 传统的成本概念是完全成本概念,变动成本计算的成本概念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因而据以进行存货计价和分期损益确定,不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也不符合应纳税额的计算申报。 就目前而言,变动成本计算不可能取代完全成本计算。,2018/9/22,暨南大学,27,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上述分析表明,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各有其适应性。 一般而言,变动成本计算比较适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要求,但不符合对外报告和纳税申报要求。 完全成本计算比较适合于对外

14、报告和纳税申报要求,但不符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要求。,2018/9/22,暨南大学,28,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会计存在对外与对内两个方面的功能。 这就产生了如何使两者相互补充、结合应用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相互补充、结合运用,不是指重复地同时搞两套平行的成本计算系统,而是指以一种成本计算系统为基础,同时对它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通”,使之能同时兼顾企业内外部两方面的需要。,2018/9/22,暨南大学,29,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那么,以一种成本计算系统为基础,应该以哪一种成本计算系统为基础呢? 显然,企业内部需要是经常性的,大量的,而对外编制报表却只在期末进行,

15、因而,比较合理的做法是以变动成本计算为基础,同时,对它进行适当调整和“变通”,以适应对外编制报表的需要。,2018/9/22,暨南大学,30,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也就是说,把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计算基础上,在产品、产成品账户按变动成本反映,同时另设置“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账户,把所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先记入这个账户,期末再将它在已经销售产品、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对其中应该由已经销售产品负担的部分转入销售成本,由当期损益负担,而对其中应该由在产品、产成品负担的部分仍留在该账户的借方,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相应存货项目的附加,使存货和销售成本仍按完全成本列示。,2018/9/22,暨南大学,31,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这就符合对外编制报表和纳税申报要求。 这样做,既可避免平行地重复搞两套成本计算系统,又可以同时兼顾两个方面的需要,因而,还是切实可行的。,2018/9/22,暨南大学,32,讨论:,1。如何理解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体现了激励机制? 2。如何从激励的角度评价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