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考点:传统文化知识17年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929199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增考点:传统文化知识17年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新增考点:传统文化知识17年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新增考点:传统文化知识17年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新增考点:传统文化知识17年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新增考点:传统文化知识17年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增考点:传统文化知识17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增考点:传统文化知识17年(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掌握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传统文化知识: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节气、民俗、灯谜、酒令、歇后语,2.下面是利用汉字结构创作的一幅窗花。这幅窗花中有四个跟“口”有关的汉字。请你将这四个字填入下面的方框内,组成一个表达人生态度的四字短语。(2分),1.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3分),3.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 )(2分),诸葛亮 孔明 白居易 乐天 文天祥 宋瑞 王绩 无功 袁枚 子才

2、,卧龙(伏龙) 香山居士 文山 东皋子 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号 字 名,名与字有怎样的联系?什么时候称名,什么时候称字?为什么好多文人的字都带有“子”“仲”等字?,名,“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 。在上古,人名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外丙、雍己、盘庚、武丁等,都以干支为名,可能与当时重视时辰的观念有关。后来随着社会前进,语言文字发展,意识观念加强,人名越来越复杂,起名也成了一门学问,要对其所包容的内涵慎重考虑,反复斟酌。左传桓公六年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这是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问名时提出来的,意思是

3、:或根据其出身特点,或从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并且提出七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来取名。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延续至今。男儿取名多用威武、刚强之字,女儿多选贤淑、优美动听之词。,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并取表字,这标志着要出仕,进入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娘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或“待字” (待字闺中)。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但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

4、按兄弟长幼排行取字,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古人称男儿长幼顺序依次是:伯、仲、叔、季,所以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如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建;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名与字的关系,陶渊明,字元亮;屈平,字原;杜甫,字子美;欧阳修,字永叔。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朱熹,字元晦;苏轼,字子瞻。,1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 如:,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颜

5、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相同。,班固,字孟坚。坚、固义同。,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张衡,字平子。衡、平义同。,陆游,字务观。游、观义同。,曾巩,字子固。巩、固义同。,2.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梁鸿,字伯鸾。鸾和鸿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郑樵,字渔仲。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李渔,字笠翁。渔翁常戴蓑笠。,陈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制品,互为辅助。,3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 曾点,字皙。点为黑污,

6、皙为白色。 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刘过,字改之。改了就不为过错。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4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如: 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高明,字则诚。礼记日:“诚则明矣。”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诚是明的前提条件,明是诚的后果。 于谦,字廷益。尚书说:“谦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谦是前提条件,益是谦的后

7、果。,5意义相延的:即表字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雷简夫,字太简。也是延伸强调了简义。,如何称呼名和字,古代特别重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十分讲究。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平辈间,相互称字,则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长辈的名,更是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

8、“避讳”制度。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表示尊敬。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如: 叔梁纥(he),孔子的父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 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 “百里”。 第二种情况是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 如: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y)元瑜,汝南应玚(yng)德进,东平刘桢公干”这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一段话,提到“建安七子”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号,号,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还有“号”。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性很强,

9、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如果我们不熟悉古代文人作家的别号,就很难知道这些作品的作者是谁。所以,对古代文人作家我们不但要掌握他们的名和字,而且还要记住他们的号。,五柳先生陶渊明;东坡先生苏轼;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易安居士李清照;少陵野老杜甫;醉翁(六一居士)欧阳修;放翁陆游;稼轩辛弃疾;聊斋先生蒲松龄;随园主人袁枚。,号之自号,1、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唐宋以降 ,文人自号成为一种时髦。,文人自号的方法,以籍贯为号。例如:李白号青莲居士(青莲乡人) ; 以特长为号。

10、例如: 王冕号梅花屋主(善画梅花) 。 以时年为号。例如:辛弃疾号六十一上人(谓其年逾六十一岁) ; 以志趣为号。例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谓集古录一千卷 ,书一万卷 ,琴一张 ,棋一局 ,酒一壶 ,鹤一双 ,志便得矣) 。,字号之别人赠号,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清代民谣

11、“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鸿章(合肥人)。3以封爵、谥号为号。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等。,绰号:,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的刻画和形容。,字号之绰号,花和尚 行者 智多星 及时雨 母夜叉 一丈青 母大虫,水浒传,豹子头 青面兽 神行太保 黑旋风 拼命三郎 鼓上蚤 矮脚虎,鲁智深,武松,吴用,宋江,孙二娘,扈三娘,顾大嫂,林冲,杨志,戴宗,李逵,石秀,时迁,王英,世间唯名实不可欺。苏东坡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观字号,知天命。以梦想的名义,未来的名义,为自己取字 命号,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谦称自称:愚、敝、卑、臣、

12、仆 帝王自称:孤、寡人、朕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君)、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敬称【称“子”】对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子墨子等。【称“君”、 “公” 、“卿” 】【加“尊”“令”“贤” 】称别人父母为令尊(尊君)、令堂;称别人的兄妹为令郎、令爱(令嫒)。称对方为贤弟、贤妹。【加“先”】表示已逝的。如:“受地于先王”“以追先帝遗德”。父死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特殊称谓【布衣、黎民、庶民】百姓的称谓。【 伯(

13、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年龄称谓 【总角】指童年。【垂髫】三四岁八九岁。【始龇(童龇)】刚换牙,指七八岁。【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豆蔻年华”)【及笄】女子15岁,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弱冠】男子20岁,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50岁。 【耳顺、花甲】60岁。 【古稀】70岁。【耄耋】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时间称谓【望】农历十五日。【既望】农历十六日。例: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更】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更定”,指初更以后,

14、晚上八点左右。【社日】祭祀土地神的节日。【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地理称谓【阴】山北水南。如“达于汉阴”。【阳】山南水北。如“急应河阳役”。【河、长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礼仪习俗【归】女子出嫁。【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三牲”)。【拜手】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稽首】跪拜礼。行礼时,跪下,叩头到地。【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讳】避讳。旧时为了对某

15、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科举制度四级考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即童生试。这是一种资格考试。各地考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进学”)。【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乡试那年称“大比之年”。考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科举制度【会试】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

16、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科举制度【京报连登黄甲】科举考试录取喜报上的套语。意谓会试、殿试连捷的喜报就要送到。因殿试榜文写在黄纸上,故称“黄甲” ,也称“金榜”。【落第】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连中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得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官职升降【左迁】“迁”,官职调动,一般指升官; “左迁”则为降职调动。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谪】降职并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拜、除】授予官职。,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常见借代词语【汗青】史册。 【丝竹】音乐。【白丁、布衣】百姓。【烽烟、烽火】战争。【婵娟、嫦娥】月亮。【庙堂】朝廷。 【桑梓】家乡。【社稷、轩辕】国家。【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