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的功能及常用手法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929092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按摩的功能及常用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按摩的功能及常用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按摩的功能及常用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按摩的功能及常用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按摩的功能及常用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摩的功能及常用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摩的功能及常用手法(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按摩,按摩分类 按摩机理(作用) 按摩注意事项 基本按摩手法,按摩概念,按摩是以中西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利用专门的手法及器械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防治伤病的一种自然疗法。,按摩分类,一、根据按摩的目的可分为 1、保健按摩健身按摩、健美按摩、放松按摩 2、医疗按摩伤科按摩、正骨按摩、经穴按摩、内功按摩 3、运动按摩运动前按摩、运动中按摩、运动后按摩 二、根据按摩操作者可分为: 主动按摩(自我按摩)、被动按摩(他人按摩),按摩机理(作用),1、调节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2、调节神经功能、减轻或消除疼痛 3、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4、矫正骨

2、与关节的位置异常,改善关节功能 5、修复创伤组织、增加皮肤弹性 6、消除肌肉疲劳,增进肌肉动力功能,按摩注意事项,按摩者的双手应保持清洁、剪短指甲、搓热;指上不戴任何装饰品,以免损伤被按摩者的皮肤 按摩者和被按摩者均应取舒适体位,按摩者体位应便于操作和被按摩者肌肉充分放松。 按摩应按血液和淋巴回流方向进行,淋巴结部位不宜按摩。 按摩时用力由轻到重,再逐渐减轻而结束。按摩时要注意被按摩者反应,及时调整力度。做关节被动活动时,活动幅度应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用力适度。按摩递质视实际需要使用。,5、按摩的禁忌症: 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 各种急性传染病; 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烧烫伤;

3、 各种感染、化脓性疾病及结核性关节炎; 月经期、妊娠期妇女的腹部; 心肺功能不全; 各种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白血病; 年老体衰的危重病人、经不起按摩者,常用按摩手法,推法,1、定义:用指、掌、拳等部位紧贴治疗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的手法。 2、功能作用: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回流等作用; 3、动作要领: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 4、应用:推法适用于全身,轻推法多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换用手法之间;重推法常用于按摩过程中,擦法,1、定义:用手掌的大、小鱼际或全掌、掌根附着

4、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往返摩擦,称为擦法 2、功能作用:擦法可在皮肤及深部产生温热感,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3、动作要领:直腕、肩部放松、肘关节自然下垂并内收,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着力部位作前后或上下移动,做到发力于臂,蓄劲于腕 4、应用:掌擦法接触面积较大,适于肩背部、胸腹部等;鱼际擦法适于四肢,按压类手法,按法 点法 掐法,按法,1、定义:手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按压在被按摩部位或穴位上,称为按法 2、功能作用:可放松肌肉,开通闭塞,缓急止痛,活血通络 3、动作要领:按法操作时,按压的方向要垂直,且不作移动,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逐渐增加,使刺

5、激充分透达组织深部,操作结束,也应逐渐减压,点法,1、定义:以指端为着力点,直压于穴位或特定部位,使治疗点产生较强的酸胀痛感,称为点法。 2、功能作用: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节脏腑功能 3、动作要领:拇指点是一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用拇指端点按治疗部,逐渐下压;屈指点,主要是屈食指,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掐法,1、定义: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着力,切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用力,称为掐法 2、功能作用:缓解痉挛、开窍醒脑 3、动作要领:操作时术者拇指微屈,用指甲按压穴位。操作时垂直用力按压,按压45阍次,不宜反复长时间使用 4、应用:常用于头面及手足部穴位,常用于昏厥、休

6、克、抽搐等的急救。掐后常继以揉法,以缓解不适,揉搓类手法,一、特点:揉搓类手法动作轻快柔和,刺激舒适而无副作用。特点是操作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而在皮肤表面不能有摩擦,本类手法包括揉法、揉捏法、搓法、滚法 1、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部分或手指罗纹面着力吸附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轻缓柔和的环旋摆动。,2、揉捏法:是揉和捏结合的一个复合性手法。,3、滚法:是由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外运动复合而成的一种手法,4、搓法:用双手掌面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称搓法。,提拿类手法,1、特点:此类手法的共同特点是:对皮下组织或肌肉进行上提或牵拉,手法频率较低

7、,重复次数较少,刺激性较强;具有解表发汗,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的作用。此法包括拿法、弹筋和捏脊法。,拿法,1、定义:以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或拇指与食、中两指捏住施治部位,逐渐用力内收,并作持续的安捏动作,称为拿法。 2、功能作用: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提神开窍、缓解痉挛等作用,弹筋法,1、定义: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紧捏肌肉或肌腱,用力提拉,在上提过程中,使肌肉或肌腱从手中迅速滑脱,称为弹筋法。 2、功能作用:具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解痉止痛,对局部神经有强刺激作用 3、动作要领:指腹着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内掐,用力由轻到重,刚中有柔,每次可提弹13下,然后使用

8、轻揉法,以缓各因提弹而引起的不适感 4、应用:一般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和肌肉痉挛。,捏脊法,1、定义:用两手在脊柱两旁将皮层提起,进行牵拉和捏推的一种联合手法,称为捏脊法。 2、功能作用:捏脊法具有健脾止泻、清热安神、止咳化痰的作用 3、动作要领:练习者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着力,将治疗的肌肤的皮下组织提起,而后做快速的捻转前进或将肌肉捏起做快速的一捏一放的捏挤动作,如此反复进行。,叩法,1、以臂力带动腕关节活动,使两手在治疗部位作轻快而有节奏的弹打,称为叩法 2、功能作用:具有舒筋活血、祛风止痛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 3、应用: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处。缓慢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消除疲劳;用力较大、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叩击,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动摇关节类,身体各部位按摩选取的手法,颈部按摩选用推、揉、揉捏、叩打和运拉手法; 腰背部按摩选用推、擦摩、揉、按压、叩打、点穴手法; 上肢按摩可选用推、擦摩、揉、按压、搓、点穴、叩打和运拉手法; 下肢按摩可选用推、擦摩、揉、揉捏、点穴、叩打、抖动、搓、按压和运拉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