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928747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3(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必 修 三,单 元 整 合,历史时空,1儒家思想社会政治地位的变迁,归纳拓展,2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1)产生的社会条件 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化受到很大冲击。,(2)内容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

2、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3)影响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等地的革命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3多角度看待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1)唯物史观角度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从阶级史观看,孔子、老子主张社会有序,主张统治者“

3、无为”,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2)文明传承角度: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今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有益成分,如民本思想,和谐观念,统一意识,义利观点,同时也应剔除其落后时代的如三纲五常、等级贵贱等内容。 (3)联系现实的角度:应注意孔孟儒学家思想中的“民本”主张与当今民主本质上的区别,古时“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主特权为中心,当今民主以人权平等为中心。 (4)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的封建纲常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统治,反对专制、倡导民主。

4、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玄学与名教 分析 “玄学”指魏晋时期以老庄道家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烦琐的两汉经学的一种哲学思潮。玄学产生绝非偶然,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导致统治集团分裂,黄巾之乱后中央集权瓦解,社会危机日益凸显,儒家经术也随之衰落。传统的价值体系开始崩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开始动摇,今文经学和谶纬内容空虚荒诞,丝毫无助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于是在乱世之中,老庄思想抬头,加上曹操等人崇法术刑名,便形成了玄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念链接,魏晋玄学寻求顺时应变的处世之道,在乱世中保存自己,甚至重建或再创社会秩序。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尊崇道家的

5、老子庄子和儒家的周易,将其合称为“三玄”,“玄”指无形无名的“道”。他们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即宇宙最终存在的根本问题,亦即本体论的问题。大部分玄学家主张毁弃礼法,但少数依然维护着封建的伦理观念。,“名教”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西汉大儒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汉武帝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故也有“纲常名教”的说法。但“名教”这个词的正式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

6、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反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D,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三教并立,佛、道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韩愈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扬雄等人传承,体现了韩愈推崇儒学,复兴儒学道统,树立儒学权威,D项正确;A项仿照佛道做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格物穷理是朱熹理学内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排除C项。,C,解析 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与材料中“魏晋玄学”时间上不符,故A项错误

7、;材料中没有涉及佛教,故B项错误;材料中“纲常礼教、君臣上下”表明儒家观点,“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表明道家顺应自然的观点,故C项正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时期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强化儒学与材料中“鼓吹各安其分”不符,故D项错误。,限制型选择题紧扣条件 题型特点限制型选择题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限制性,这种限制性主要表现为对时间、方位、频率、大小、多少、秩序、长短、程度等的限定,从而确定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技能提升,解题思路 紧扣限制性条件。解题中把握了这些限定,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应该注意的是,一道试题中的限制

8、性条件往往不止一个,审题时不要顾此失彼。 挖掘隐含的条件。限制性选择题的限制性条件不仅呈现在题目的表面,还常常隐含在题目的表述中。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是解题不可或缺的关键途径。,重点关注程度词。题中的程度词主要分布在备选项中,往往具有绝对性,要么完全肯定或否定某一历史事实,要么以偏概全,不留余地。关注这些程度词,是排除错误、找到答案的巧妙方法。 运用阶段性特征。限制性选择题往往是在时间上做文章,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并运用这些特征为己所用,是迅速排除错误选项,找出正确答案的必要措施。,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材料文字“周之法”反映了儒家思想,“秦之法”不能反映儒家思想,A项排除;材料文字“秦

9、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里面坐之”是什伍连坐制的反映,体现了秦法的严酷,是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实践,B项正确;“周之法”与“秦之法”的思想渊源不同,二者之间没有传承关系,C项排除;材料信息与郡县制无关,D项排除。,B,解析 三纲五常是维护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立足于专制下的服从,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敬天保民这种思想肯定人民是根本,强调的是顺从人民的意愿,对人民进行保护,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象记录可以直接为具体的政治措施提供帮助”反映的是天人感应理论,故C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叶适的观点主要强调的两点:一点是全面性,一点是实践性。他没有突出万事万物皆为理,所以排除A选项;他主张要实践来检验正确性,所以反对空谈,B选项正确;叶适的观点无法体现出“致用”二字,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也强调对事物进行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