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928703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岳麓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必 修 一,第23讲 新中国的外交,基 础 攻 关,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的_方针。 2政策:毛泽东_”“_” “_”的三大政策,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3成就: (1)建国一周年时,同_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53年底,中国与_、_等国倡导了_,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以其_和_两大特征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苏联,印度,缅甸,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容性,开放性,(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

2、一的身份参加了在_举行的国际会议。 (4)1955年,以_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_举行的_国际会议上,坚持“_”的方针,推动会议达成了_原则,使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思考:“一边倒”是否与“独立自主”相矛盾? 提示:(1)“独立自主”是“一边倒”方针的灵魂,“一边倒”是“独立自主”的运用和体现。 (2)“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日内瓦,周恩来,万隆,亚非,求同存异,万隆十项,1国家政策制定的依据 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2“求同存异” 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

3、,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易混辨析,3巧记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的提法是毛泽东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形象概括,记住其分别针对的对象即可轻松记忆。“另起炉灶”就是分开过,针对的是国民政府;“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被“打扫”的东西是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其在华的一切特权,针对的是帝国主义;“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图解识记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成就,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背景 (1)_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2)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3)中国影响力的上升。 2成就 (1)联合国合法席位

4、的恢复:_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美国,1971,(2)中美建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_。 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_。 _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3)中日建交 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_正常化。,联合公报,建交公报,1979,中日邦交,3意义 (1)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_、_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_国家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美,中日,西方,1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5、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2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3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4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易混辨析,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1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_、形式多样、讲求实效、_。 (2)成果 扩大同_的经济技术合作。 多边经济领域:_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加_的各项活动。 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订中

6、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_自由贸易区。 (3)意义:推动了各种_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发展中国家,2001,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东盟,国际交流,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一直奉行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改善和发展同大国之间的关系,与_、_、日本、法国等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_关系”。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3)积极致力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在上海正式成立_组织。 (4)_年,中国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与

7、各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独立自主,俄罗斯,美国,伙伴,上海合作,2001,1注意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2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3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易混辨析,概念阐释 1“两只拳头打人”:20世纪60年代,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侵犯中国主权导致中苏关系恶化,同时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为捍卫我国主权利益,我国采取了“两只拳头打人”的外交政策,既反美又反苏。 2“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70年

8、代,美苏争霸中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谋求改善中美关系以联华遏苏,而苏对华威胁越来越大。中国采取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一方面改善同美、日等国的关系,同时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一条线”即指从中国到日本到西欧再到美国;“一大片”即指周边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3“无敌国外交”:20世纪80年代,第三世界力量进一步壮大,美苏争霸出现了互有攻守的态势。中国已迈出改革开放的步伐;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我国调整了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故称“无敌国外交”。 4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 (1)第一世界:指美国

9、和苏联两个具有最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 (2)第二世界:指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并指出超级大国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地位是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3)第三世界:指亚洲(除了日本以外)、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加强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争取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发展对外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图解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考 点 突 破,史料探究 史料一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

10、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1949年) 史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建国初期的外交,主题,问题:上述史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提示:(1)史料一从历史经验的角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要性。 (2)史料二从其适用的范围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从其容纳不同时代的内容来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1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原因 (1)当时世界是两极格局,形成了以美国

11、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2)美国敌视新中国,苏联支持中国且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3)新中国为维护自身国家利益,打破孤立,争取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拓展深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1)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

12、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对点训练,D,解析 亚非国际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5年4月,其内容是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1950年中国与苏联之间达成的条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且中国“一边倒”政策就说明中国本身就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史料探究 史料一 考虑到第二十五届联大的表决情况,尼克松政府知道已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

13、外,因而伙同日本佐藤政府向第二十六届联大不但再一次提出“重要问题”案,而且炮制所谓“双重代表权”方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入联合国,但也“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十月二十五日,第二十六届联大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所谓“重要问题”。 韩念龙主编当代中国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 题,史料二 在大家的欢笑声中,主席拿起联大对阿尔巴尼亚等国提案表决情况,一面看,一面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葡萄牙也当了红卫兵。欧洲国家当中,只有马耳他投反对票,希腊、卢森堡和弗朗哥的西班牙投弃权票。除了这4国,统

14、统投赞成票。投赞成票的,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们建交,这次居然有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后院起火,这可是一件大事。131个会员国,赞成票一共76张,17票弃权,反对票只有35张。那么多国家欢迎我们,再不派代表团,那就没有道理了。” 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问题:上述史料说明了什么? 提示:(1)史料一反映了美、日等国炮制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以失败告终。 (2)史料二反映了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多数国家的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 (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本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拓展深化,对点训练,D,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益得以恢复后,美国代表发表的感叹,“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突出了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据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故选该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