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课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928665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7.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 从分封制、宗法制的贵族政治到封建君主专制下的官僚政治,中央权力日益走向高度集中,从而奠定了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础。 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铁犁牛耕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土地制度由井田制走向土地私有制。,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变化,为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基础;诗经离骚及诸子散文和汉赋代表了文化的时代特色,古代科技的实用性特点形成。,一、远古时期 1早期政治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是中国第

2、一个国家政权,启继位,打破了以往的禅让制,开创了王位世袭制,从而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该制度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实行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2)分封制和宗法制,(3)早期政治的特点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最高权力尚未达到高度集中。,2早期社会经济 (1)远古时代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先民们已经学会了养蚕和缫丝等技术。 (2)商周时期 农业: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井田制。,手工业:“工商食官”制;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

3、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3早期的文学艺术 (1)文字:商代汉字形成完整的体系,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文学: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3)绘画:远古彩陶画,战国帛画等。,二、春秋战国时期 1政治 (1)分封制走向崩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王室的衰微,各诸侯国的势力强大,诸侯与周王以及诸侯国内部的分封等级秩序日益遭到破坏。 (2)中央集权体制形成: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在地方上形成郡县制的雏形。,2经济 (1)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和耕作方法不断改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

4、态;重农政策开始出现。 (2)手工业:官营(主导)、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冶铁、丝织业发展较快。 (3)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3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三、秦汉时期 1政治制度,2.经济制度 (1)农业 a耕作技术: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汉代牛耕普及,西汉出现二牛一人犁耕法、播种工具耧车。 b水利兴修:汉代关中水力有比较好的发展(漕渠、白渠、坎儿井和王景治理黄河推动了农业发展)。 (2)手工业:汉代冶铁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3)商业 a秦汉统一货币

5、,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出现集中贸易的场所“市”,但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商业水平不高。 c开通“丝绸之路”,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3.思想文化 (1)思想: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受了打击并实现复兴,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科技: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造纸术(东汉蔡伦)、地动仪(张衡)是主要标志。 (3)文学: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的“汉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四、总结提升 1宗法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1)封建政治 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6、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 (2)社会习俗 促进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庭家谱的修订及宗祠家庙的建立。,民间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受到影响。 (3)思想观念 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 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 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忠孝之士。,宗法制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阻碍民族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

7、盲目排外心理。,2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1)政治: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 (2)政策: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统治阶级能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3)科技: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如农学、天文历法、

8、数学、医学等,从而使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中国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无法发展为近代科技。 (4)文学:很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摆脱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5)民族心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 (6)家庭伦理:小农经济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男子,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同时也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安土重迁、叶落归根等。 (7)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其主体是封建国家主要的赋税

9、、兵役、徭役承担者,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稳定至关重要。,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阶段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其主要表现: (1)政治上:诸侯争霸和各国纷纷推行的变法打破了旧的统治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郡县制开始出现,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封建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2)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度确立。 (3)思想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

10、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 (4)概括起来就是社会大转型;政局大动荡,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民族大融合。,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5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2)联系:先秦儒家宣扬的“礼”“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2016江苏卷)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庭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解析:显然要突出“长兄”“长孙”的地位,这源于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因

11、此D项正确。 答案:D,考向1|先秦时期的政治,2(2015安徽卷)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解析:材料涉及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变化。“士无常主”是当时人才流动的真实写照。因此B、C、D三项表述不符合当时史实,只有A项体现了当时各国争锋、重视人才的状况。 答案:A,3(2015重庆卷)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

12、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 ) 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 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度 解析:吴起为春秋时期人士,结合时间可知A、D两项错误。变法通过改革官员的言行来达到维护楚国统治的目的,B项正确,C项错误。 答案:B,1(2016全国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考向2|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是“整理”文化古籍,而不

13、是“创作”,后世称之为“五经”,因此A项是因果倒置,C项属于正确表述。B、D两项表述与材料无关。 答案:C,2(2015山东卷)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的能力。材料大意为人(主)不要把水当镜子,而应该把民当做镜子,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C项正确。A项“兼爱尚贤”为墨家思想,体现了人际关系处理原则与选官用官原则,与材料不符;,B项“主权在民”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材料不符;D项“道法自然”为道家思想,体现了崇尚清静无为,与材料不符。

14、答案:C,3(2015全国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一个农夫可以养活好几口人,这说明农业收益的增加能较好地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促进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并非结果,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大土地所

15、有制的问题,排除D项。 答案:A,1(2016全国卷)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考向3|秦汉时期政治制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术,因此A项错误;材料中“文书之力也”表明C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萧何一人不能代表所有官吏都熟知,因此D项错误;汉承秦制,就是讲汉初对于秦朝制度的继承,所以B项正确。 答案:B,2(2015全国卷)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

16、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外戚干政的背景,意在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可知,皇帝母族得到重视,故C项正确。A项是其目的之一,不是背景,可排除。外戚干政违背了“家天下”的观念,排除B项。王国问题在汉武帝时期得到解决,排除D项。 答案:C,3(2015全国卷)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