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八 阶段知识扩充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928662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八 阶段知识扩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八 阶段知识扩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八 阶段知识扩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八 阶段知识扩充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八 阶段知识扩充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八 阶段知识扩充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八 阶段知识扩充课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知识扩充,一、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的高校内迁 1937年平津沦陷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采取紧急措施,命令平津两地六所大学分别迁往长沙和西安,迁往长沙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它们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2月又奉教育部的命令,迁往云南,到昆明后,学校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在研究工作和培养人才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迁往西安的是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它们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后改成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后来,教育部命令各个学院独立,分别成立了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随后东南沿海地区的许多高校也陆续内迁。这些内迁的院校主要分布在四

2、川、云南、陕西、贵州四省,这些内迁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作出许多成绩,并且对于推动西南、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不同角度看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黄金十年 有人总结了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工业发展状况和特征,认为这十年,中国工业继续发展,速度有所提高,工业结构缓慢优化,工业的集中度有了一定发展,工场手工业向近代机器工厂的转化大量出现,资本的有机构成逐渐提高。民营工业仍旧是工业发展的主力军,但国家资本已有了较快的增长。影响工业持续增长的一些隐忧始终如影随形,农村购买力不足,缺乏农村市场的支持是中国工业发展基础脆弱的根本原因。也有学者以火柴工业为切入口,详细考察了其十

3、年间的发展状况,认为在民族工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意愿强烈、国民政府努力提高关税税率的情况下,中国火柴工业取得了抗御洋货倾销、扩充国货生存空间的可喜成绩。但农村经济落后导致的农民生活水平低下、购买力薄弱从根本上制约了民族火柴工业的发展。市场狭小下的白热化竞争,使年轻的中国火柴工业很早就自动走上了行业“联营”“统制”的道路,给火柴工业和消费者都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该学者指出19281937年间的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的发展曾在1932年、 1933年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此后呈下降趋势,其生产是在两大因素影响下运转的:一是国内面粉需求的特性对面粉工业市场的基本制约;二是在有限市场中的外资与华资的激烈拼杀。在这

4、两个基本因素作用下,民族面粉工业在艰难境遇中奋力拼搏,辗转延续。,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欧风美雨潜移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把西方的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为适应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变化状况,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导致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革;近代以来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冲击着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随着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一些通商口岸的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了变

5、化。 影响: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的开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四、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与美、英、苏、德等国的外交关系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制定并推行了“外求友,少树敌”的务实外交政策,谨慎处理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搁置分歧,求同存异,积极寻求国际援助,争取国际社会援华制日。 中国利用与德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关系,使德国维持了半年多的中立;同时中国极力发展与苏联的关系,使苏联从1938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成为中国军火的主要供应

6、者,中国也努力推动美、英(尤其是美国)政策发生积极转变,反对两国对日妥协的倾向,使两国逐步确立起制日援华政策,为以后的盟国关系奠定了基础。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8日,美、英对日本宣战。美国参战后,重庆政府以美为主的外交方针收到了成效,美国成为援华抗日的主要国家。,五、全民族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经济 全民族抗战时期,南京政府不仅金融垄断更为加强,而且还将垄断扩展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分。1939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行联合办事处,作为战时最高金融决策机构,蒋介石、孔祥熙分任四联总理事会主席、副主席。1940年7月,国民政府把

7、货币的发行集中统一到中央银行,加强了中央银行的垄断地位。 在商业方面,财政部贸易委员会下属的复兴、富华、中国茶叶三大公司垄断了丝、茶、桐油、猪鬃等主要出口物资。资源委员会垄断了钨、锑、锡、汞等出口资产。1941年4月成立了专卖事业管理局,对各类生活日用品实行专卖。,在工业方面,1937年9月设立了工矿调整委员会,吞并了不少民营企业。如资源委员会所属企业,从战前21个厂矿单位发展到1945年的121个,另有4个矿产出口垄断单位。1942年大后方共有工厂3 758家,其中公营656家,民营3 102家,公营占资本总额69%,国家资本完全占垄断地位。在农业方面,1937年设置了农产调整委员会,作为控制和垄断农业生产机构。通过田赋征实和粮食征购征借,农民的粮食纳入到国家机构的直接掌握之中。在交通运输方面,国家垄断资本独占了全国的铁路网、公路网、轮船公司和航空公司。 在国家资本形成过程中,一批负责经办国家金融、工商企业的官僚,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体制本身的弊病,乘机膨胀私人资本,形成了以宋子文、孔祥熙等为代表的私人官僚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