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09级)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928612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184 大小:8.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社会学(09级)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家庭社会学(09级)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家庭社会学(09级)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家庭社会学(09级)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家庭社会学(09级)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社会学(09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社会学(09级)(1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社会学,课程介绍: 家庭社会学(Sociology of family)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它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的及要求: 学习家庭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本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学会从社会学的视角去观察、用社会学的方法去研究社会上的婚姻和家庭问题。 课程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一些经验研究的领域,如:家庭社会学理论流派,家庭变迁,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功能,家庭关系,择偶,婚姻缔结,婚姻调适,家庭法,家庭伦理,家庭习俗,婚姻危机,家庭暴力,离婚,中国家庭研究等。,参考书目

2、:,1、古德:家庭,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 2、贝克尔:家庭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 3、罗斯.埃什尔曼:家庭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4、马克.赫特尔: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5、F.R.艾略特:家庭:变革还是继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6、安德列.比尔基埃:家庭史,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7、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8、 F、缪勒利尔:家庭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 9、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10、 潘光旦:寻求中国人位育之道,

3、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11、潘允康主编: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 12、阮新邦等:婚姻、性别与性一个当代中国农村的考察,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8年。 13、 沙莲香主编:中国民族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14、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15、 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华夏出版社,1989年。 16、 许烺光:家庭种姓俱乐部,华夏出版社,1990年。 17、 李银河: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1991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18、李银河: 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 199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

4、沈崇麟等:世纪之交的城乡家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0、杨大文主编:婚姻家庭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1、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绪论,第一节 家庭研究的社会学视角一、什么是家庭社会学(Sociology of family),家庭研究的社会学视角,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在社会背景中研究家庭; 从社会关系角度研究家庭。,关于家庭社会学的界定: 邓伟志家庭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它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家庭内部的基本关系,阐述家庭的结构、功能及演化的客观规

5、律,揭示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邓伟志家庭社会学导论:旨在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获得对家庭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家庭的健康/幸福与和谐指明方向,进而增进社会系统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杨善华家庭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家庭社会学的意义,1、我们一生几乎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对人有重要影响。 2、社会与家庭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现实的婚姻家庭状况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 4、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不会穷尽的,探索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

6、位的家庭在社会影响下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二、西方家庭社会学研究回顾,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家庭演化理论;历史方法和田野调查 巴霍芬:母权论( 1861) 摩尔根:古代社会(1877)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884),2、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家庭现状研究,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改革 芝加哥学派 T.帕森斯 G.P.默多克,3、20世纪下半叶以来面向现实;多元化;注重解决本土问题 W.J.古德:世界革命和家庭模式(1963) P.L.伯杰:无家意识:现代化与意识(1973) 马克赫特尔: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1981),三、中国家庭

7、社会学研究简述,(一)20世纪20、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初始期) 出版了一大批家庭社会学理论著作和学术论文; 开展家庭问题的社会调查; 开展家庭问题研讨活动。,孙本文:现代中国社会问题(4卷,19421943) 潘光旦:中国之家庭问题(1928) 李景汉:北平郊外的乡村家庭(1929)、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 费孝通:生育制度(1947)和乡土中国 (1948),(二)20世纪50至80年代(停滞期) 进入50年代,随着社会学被取缔,婚姻家庭研究进入相对沉寂时期,(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发展期) 1979年社会学恢复后,婚姻家庭研究再度兴起并持续发展的时期 : 建立科研机构、学术团

8、体; 创办刊物,利用舆论和媒体宣传; 发表论文,出版专著; 开展有关婚姻家庭的大规模社会调查研究; 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讨论。,大规模的婚姻家庭问题的调查研究 : 1982年“中国五城市家庭研究” 1992年“七城市家庭调查” 1987年“中国14省市农村家庭调查” 2008年 “五城市家庭调查”,近10年来,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的主要议题: 家庭变迁的研究,包括家庭结构、功能、消费,以及家庭内部和家庭之间分化及发展趋势等; 家庭关系以及,如代际关系、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居住模式、家庭网、家庭暴力等; 家庭制度研究,如分家研究、父权制、性别平等、家族制度等; 养老问题,如家庭养老的文化和制度、老人的

9、居住安排、老人的社会支持网、养老政策、老人的贫困问题等; 婚姻研究,包括择偶、婚姻行为、婚姻质量、离婚等; 生育研究,如生育偏好、生育意愿、影响生育的因素等; 非常规家庭和婚恋问题的研究,如单亲、空巢、丁克家庭、未婚生育、婚外恋、同性恋等。,第二节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一、结构功能主义 它从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影响中研究家庭,认为家庭是具有稳定性的社会组织,它可以在生理上、心理上满足其成员的要求,同时也可以维护社会现存的结构。 二、冲突论 从冲突角度研究家庭,认为在婚姻和家庭关系中冲突是自然的,与其强调婚姻家庭关系中的秩序、平衡、一致或功能主义系统的存在和平衡,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冲突的规律和调解

10、上。,三、符号互动论 一种受社会心理学影响较深的微观分析理论。认为家庭与社会、家庭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象征性的行为来沟通的;强调个人对家庭的顺应、家庭内部的协调,认为夫妻之间的行为决定整个家庭的命运。 四、社会交换论 认为家庭关系或家庭行为是一种彼此交换的关系,当一方表现出一种行为时,另一方则以相应行为作为互换。掌握这种互换的度是协调家庭关系的关键。 五、发展论 认为家庭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和自然结束的运动过程,这就是家庭生命周期。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上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六、家庭系统理论 把家庭看作是一个有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的有

11、序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家庭系统的构成要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一,家庭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即夫妻系统、亲子系统、兄弟姐妹系统、;其二,家庭系统由个人组成,即父母与子女、大人与小孩、男人与女人等。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家庭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承担各自的角色,像丈夫、妻子、父母、子女等,它们的行为彼此影响、相互依赖。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着自身的控制调节机制,包括自我控制和社会控制两部分。,七、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概念: 社会支持是这样一些行动或行为,其功能在于帮助某些核心人物实现个人目标,或满足其在特殊情形下的需要; 社会支持是个人与其社会网络中的各个部分所进行的连续的、复杂的资源互动

12、和交易; 社会支持的形式可区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的支持两类,其中有形的支持包括物质和金钱的支持和帮助,而无形的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嘘寒问暖、爱及情绪上的支持。 社会支持是整个支持网络范围内资源的流动,而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社会支持或家庭资源包括:个人资源(如个人教育程度、学识、技巧、素质、心理健康、自主能力等);家庭资源 (指家庭的凝聚力、适应力、组织、沟通技巧、婚姻关系、家庭功能等);社区资源 (指来自家庭外部的个人、团体、机构组织的资源)。 协助家庭成员发掘家庭的社会支持或社会资源,是协助家庭或家庭成员解决问题,度过困难和危机的重要手段。,第三节 家庭社会

13、学的研究方法,一、两种不同的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和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客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最为典型的是定量研究,通过定量研究将社会现象及其关系和变化趋势用精确的统计语言描述出来,从而达到认识和预测社会世界的目的。,人文主义方法论则认为,社会现象和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界的运动是不相同的,人类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研究采用特殊的方法和视角。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理解的方法“或投入理解,就是一种典型的人文主义的研究取向。通过深入到被研究者的内心

14、世界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与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人文主义取向的社会学研究常常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进行,它对社会生活的描述也较为深刻和细致。,二、具体的研究方式,1、个案法 选择一个或数个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问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收集与它有关的一切资料,详细地描述和分析它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描述和分析它的内在与外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个案间的比较,然后以此为根据,进行分析,概括和判断。,调查法 社会调查是采取客观态度,运用科学方法有步骤地去考察社会现象,搜集资料并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5、以掌握社会实际情况的过程。 用社会调查方法研究家庭从选取样本的角度主要有三种,一是全面调查;二是抽样调查;三是典型调查。 用社会调查方法研究家庭从收集资料方法的方面主要有“访谈“和使用 “问卷两种方法。,观察法 用观察方法研究家庭是指用我们的五官 (特别是视觉),或借用其他工具 (如调查表格、地图、照相机、录像机、录音机、登记卡片等)去探察家庭或家庭的某一方面,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尔后进行分析。观察法和社会调查方法不可分割,是社会调查方法的一部分。,比较法 比较研究是比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说明其相似或相异的程度及其原因的研究方法。 在家庭研究中应用比较研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跨文化的家庭组织和制度的比较研究,可揭示出不同地区或相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家庭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性以及在特定社会中的特殊性。通过评价不同家庭的异同,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