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原理实验讲稿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925320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成原理实验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组成原理实验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组成原理实验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组成原理实验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组成原理实验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成原理实验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成原理实验讲稿(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验一 运算器实验 实验二 存储器实验 实验三 微程序控制实验 实验四 总线基本实验,实验一 运算器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多功能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线路2、根据运算器181功能表,完成下列表格中所示运算、在报告册中记录运算结果及实验操作步骤,三、实验内容用实验台提供的ALU单元搭建一个8位运算器,实现各种算术逻辑运算,二、实验设备TDN-CM+实验仪一套,运算器实验原理图,实验线路,74LS181功能表,注意: F=A+B不带进位加 F=A加B 带进位加,实验二 存储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静态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

2、线路2、根据实验原理图及读写操作步骤,完成向25H2AH单元写入75H7AH的数据,然后读出、记录实验结果,三、实验内容用实验台提供的6116芯片搭建一个可读写的RAM电路,完成读写操作,二、实验设备 TDN-CM+实验仪一套,存 储 器 实 验 原 理 图,实验线路注: A7A0 = AD7AD0,写存储器,读存储器,实验三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习微程序的编写方法,了解微程序控制的实现过程,三、实验内容要求编写以下五条指令的微程序,在数据通路图中观察执行过程1、IN R0 INPUT R02、OUT ADDR RAM LED3、ADD ADDR,R0 RAM+R0 R04、STA

3、 R0 R0 RAM5、JMP ADDR RAM PC,二、实验设备TDN-CM+实验仪一套、PC机一台,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线路2、根据24位微指令格式及指令功能编写相应微程序,按P25所写步骤将微程序写入ROM(或者) 3、输入微程序,共有两种方法:(1)通过开关手动输入将编程开关置为PROM,STEP置为STEP,STOP置为RUN在SWITCH UNIT用开关置微地址MA5-MA0在MK24-MK1开关上置24位微码启动时序电路,按START按钮重复- 步,完成输入所有微码(2)直接从电脑输入:将微程序转换为16进制,在CMPP20环境下直接从键盘输入 4、在实验箱上,将中间的编程

4、开关置为”RUN”,在UA5-UA0开关上置微地址,拨动右下角CLR开关(),看右上角的6位地址灯,按单步微指令执行,观察数据通路图中的数据流动,五、微程序举例 ADD ADDR ,R0 程序如下: 微地址 微指令01 01ED82 PC AR,PC+1 PC02 00C043 RAM IR13 01ED89 PC AR,PC+1 PC14 RAM AR15 RAM DR116 R0 DR217 DR1+DR2-R0,六、实验线路,注: 从实验箱手动输入微码时 : UA5UA0 = MA5MA0 从电脑输入微码时 : UA5 UA0 = SE6SE1,微指令格式,S3-S0,M,Cn是运算器7

5、4LS181的运算控制(看P16); UA5-UA0是下一条微指令地址.,WE A9 A80 0 0 INPUT0 0 1 RAM读1 0 1 RAM写1 1 0 LED0 1 1 无,五 条 指 令 微 操 作 流 程,注:图中地 址是八进制,实验四 总线基本实验,一、实验目的理解总线的概念,掌握总线传输特性,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线路2、按P30所示的流程进行操作3、查看RAM中数据与LED上数据是否一致,三、实验内容用实验台搭建一个总线电路,实现以下四步数据流的传输1、 INPUT R0 2、INPUT AR3、RO RAM 4、RAM LED,二、实验设备TDN-CM+实验仪一套,总线传输原理图,实 验 线 路,总线基本实验操作步骤,初始化:LDAR和LDR0信号置0,其他信号均置1W/R(RAM)为0表示存储器写,为1表示存储器读所有三态门(SW-B,CE,R0-B,LED-B)信号均为0有效脉冲信号为LDAR和LDR0上升沿,W/R(LED)为下降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