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919274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的几个重要问题,一、关于中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 二、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的重要成就 三、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四、关于今后中国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内容: 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 以政治发展为主要范围 特点: 强调技术性分析 提供信息量较大 时间:前30余年今后10年左右,一、关于中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1.党的领导地位与“党政结合”的工作方式 2.官方社会动员能力强,“执行导向”突出 3. “二元法制”与“政策多轨运行” 4.“单位”机制与社会组织不发达,5.政治上依然保持高度集中,管理上已相对灵活和分散 6.五级政府“职责同构”:中央政府省(直辖市、自治区

2、)地级市(地区、盟)县(自治县、县级市、旗、区)乡(镇、街道办事处) 7.政治架构条块交叉,层次多、系统多 8.地方政府职责多、负担重,但实际权力有限,相当一部分运行质量偏低,为什么中国不搞“三权分立”?,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相互独立、相互制衡。 从理论渊源上说,“三权分立”最早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政体三要素论(议事、行政、审判)。,后来,英国资产阶级分权学说的创立者约翰洛克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与外交权三权分立、制衡的主张,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思想,逐渐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总之,“三权分立”这种

3、制度相对于封建专制统治与个人独裁是一种进步,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精巧设计。 但在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第一,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形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三权分立”在中国行不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权力结构大体上有三种方式:,第一种:专制权力结构。即行政权高于立法权、司法权,这就是所谓的专制权力结构。 它是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广泛采用的一种权力结构形式。,第二种权力结构,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平行制衡. 其表现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等。,第三种权力结构

4、,是代表民意的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这种权力结构。 即”议行合一”,是指制定国家意志的立法权和执行国家意志的行政权是一致的,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和执行统一进行,行政权、司法权必须服从立法权,不能与立法权相抗衡。,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历史发展决定的,而且与其阶级特性密切相关。 西方国家的基本政治体制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总统制,一种是议会制。,在近代史上,我国曾经几次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搞“三权分立”,都失败了。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

5、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同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与国家性质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金钱民主”和资本统治。,第三,“三权分立”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并不是所有国家治理和防止腐败的最佳政体。,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三权分立”在分权和制衡权力方面有积极意义,对于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和权力腐败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但是,它也存在严重的弊病,主要是导致相当一部分权力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致造成大量的人力

6、、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实行 “三权分立”的国家并没有有效地防止腐败。政治游说是一种公开的政治腐败行为。 苏联东欧剧变后,一些国家社会动荡,腐败严重,甚至战乱频繁,教训是深刻的。,二、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的重要成就,1.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社会结构,阶级与阶层:概念变化折射时代变迁 阶层分化与重组的三大动力: 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城市化 农民持续分化,工人结构重组,形成了若干“新阶层” 发展方向: 城市化继续带动高速分化 矛盾“凸显”与总体健康的社会基本面,中国社会阶级阶层构成,(1)基本阶级和阶层 1.蓝领工人 2.白领工人 3.公务员 4.知识分子 5.退休职工 工人队伍的重组: a.国

7、企职工 b.外企工员 c.私企员工 d.乡镇企业职工 e.农民工 6.农业劳动者 7.村组干部 8.乡村知识分子,中国真的有九亿农民吗? 目前规模最大的阶层是谁?,农民阶级的分解 人数万/(占所有劳动人口) 1978 28318 (70.5%) 1990 38914 (60.1%) 1995 35530 (52.2%) 1997 34840 (49.9%) 2003 36546 (49.1%) 2010 27931 (36.7%) 2011:农村人口65656万,农业劳动者3亿以内 城镇人口69079万,比例为51.% 目前:农民工25000万(乡企职工15893),私企人员9400 国企,外

8、企, (减去重复计算) 4亿人左右 工人已经成为中国最大阶层,(2)新兴阶层 9.乡镇企业职工 10.农民工 11.企业经营者 12.自由职业者 (3)复新阶层 13.个体劳动者 14.私营企业主 (4)交叉、过渡性阶层 15.军人 16.大学生 17.失业者 中国目前没有明显的“保守阶级(阶层)”,农业劳动者 蓝领工人 白领工人 知识分子 公务员 退休者,乡镇企业职工 农民工 企业家,个体劳动者 私营企业主 自由职业者,乡村知识分子、 村组干部、军人、 大学生、失业者等,基本阶层,新兴阶层,复新阶层,若干交叉、过渡阶层,2.“”地位确立,人大作用增强,“82宪法”的地位 “复合一院制”的来源

9、和特点 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构成的历史性变化 强化了监督职能 意见表达渠道扩展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人大与社会的深度联系增加 共青团“面对面”活动 发展方向:“”机制进一步完善,3.强化执政能力建设,坚持集体领导, 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多党合作,领导政治概念过去:在领导中现实执政 执政法律概念今后:通过执政实现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但要“办手续”、“走程序” 领导和执政的社会基础的改变了 党基本任务和政府基本职责的改变 人大的作用提升书记兼常委会主任的必要性 “程序”的价值 目前的部分“一府两院”人员的认识误区,强调集体领导,扩大党内民主 举例:民主=政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 “党政关系”规

10、范化 在考虑党内民主课题时,要考虑与人大政协因素的协调问题 坚持多党合作,强化政治协商 探索发展社会组织的合适方式,实现“国家社会”的良性互动,4.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新阶段,是对政府发展方向的定位 加大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科学处理职能扩大与控制编制的关系,实行“大部门体制” 把建设水平适度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5.府际关系变革与政府过程的优化,政府纵向间关系始终在探讨之中 省直管县财政、省直管县 政府横向间关系的传统模式与变革 区域合作 “对口支援”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 义乌模式 政府过程优化 天津行政许可服务中

11、心“8890” 深圳市民服务中心 杭州城市服务体系 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各级政府职责,逐步建设伙伴型府际关系,6.基层自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一枚公章分5瓣 贵州贫困村分权制衡,2007年12月5日重庆晚报,7.社会生活的自由度明显增加,现在,是历史上人们享受自由最为广泛,社会生活最宽松的时期。 人们有充分的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在出国学习、就业、迁徙、旅游等方面,人们的活动空间很大。 学者、官方、企业家和一部分群众在同步关注“现代”和“后现代”的事务,三、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封建主义传统过于深厚,机会主义思想严重,腐败多发 “官本位”现象挥之不去,影响社会风气

12、地方的民主化、法制化建设水平滞后,条块矛盾依然存各级政府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 在调整阶层关系、政治整合、管理城市、发展社会组织、完善公务员制度、组织公共服务等方面,还缺少足够的经验和理论积累 社会运作方式和政治话语新旧并处,人们觉得比较“累”,四、关于今后中国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在中国诞生出民主建设的一种新模式是完全可能的。中国人民有权利、有能力,去探寻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邓小平早在1987年就说过,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当条件成熟时,中国可以实行普选。 我们有权利,也有能力。,对中国的政治发展 应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民主政治建设正处于一个全面推进、稳健发展的时期。 政治生活的民

13、主化程度显著提高; 政治生活的制度化程度也明显提高了。 中国政治发展特点:推行“渐进式改革”; 追求“切实的民主”。 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执政为民”,建设“和谐社会”。,在争议中看政治发展:,经济与政治 快与慢 不宜把一切成绩归之于经济 不宜把一切问题归之于政治 “不确定性”: 外界不能确定地把握, 还是中国自身不确定?,“斗争哲学” “阶级斗争不是社会主要矛盾” “和谐社会” “三个代表” 思想 “讲政治”,2000,1976前,1982,2004,现代化建设是最大的政治(1979) 重要战略机遇期(1979,2002) 科学发展观(2003,2007) 体现了中国

14、治国理政思路的不断调整,体现出一种历史的延续性。,1995,1979年邓小平曾说:,要争取一个比较长的和平时间,并要利用这个 时间,抢这个时间,来建设自己的国家。多1年是1 年,多5年是5年,有20年就更好了,我们的目标就达 到了,打仗也不怕了。(邓小平年谱) 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 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 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的体会: 长期周旋 拼命工作 争取时间 有所作为,多数中国人: 对国家所取得的进步是肯定的, 对国家治国理政思路的选择是支持的, 对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清楚的。 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勤奋学习,努力 工作,不折腾,中国的前途就一定是光明的!,主要参考书:,1.朱光磊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第三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2.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三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3.朱光磊主编:现代政府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张志红:中国纵向间政府关系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5.朱光磊、周振超: “党政关系规范化研究”,2004年第3期政治学研究 ; 6.朱光磊、孙涛: “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定位、内涵与建设”,2005年第1期人民大学学报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