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课程指导下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491911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溪课程指导下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双溪课程指导下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双溪课程指导下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双溪课程指导下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双溪课程指导下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溪课程指导下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溪课程指导下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age 1,双溪课程指导下的个别化教育计划,Page 2,程 序 工 作 目 的 1 教育理念 决定教育目标建立教学准则 揭示办学目的 2 课 程 选择教学内容 ,达成教学理念 3 招 生 (1)筛选 :筛出可疑学生 (2)鉴定 :鉴别学生(3)安置 : 决定安置措施 4 评 估 (1) 教育评估 (2) 医学诊断(鉴定) 了解学习起点及特质 5 计 划 拟订IEP :提出长,短期教育目标及策略 6 教 学 (1)准备教学 (2)实施教学 (3)达成IEP 7 评 鉴 课程评鉴 评估学习成果,Page 3,课程论精要内容概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容与实施,双溪课程评量及其他量表的使用,教学法及

2、教学设计,Page 4,课程论精要内容概述,一、课程的界说(一)众说纷纭,尚无权威定论。(二)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安排与教师指导下,为达成教育目的,所从事的一切有程序的学习活动及经验。,Page 5,二、课程的结构空白课程空白课程 空白课程空白课程,Page 6,(一)形式课程(即“显著课程”)1.学校或教师公开承认、叙述的课程。2.包括:活动、课目、单元、大纲、科目、课表。 (二)理想课程与社会多方面的因素相切合,如文化、传统、哲学等。 (三)潜在课程长时间的、形成惯例的课程。学校文化、价值氛围、结 构特征、组织形态等。 (四)空白课程不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价值,Page 7,三、课程

3、的发展模式 (一)工学模式 1.特征 (1)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2)强调目标的结构性和阶层性 (3)价值中立的教学目标2.发展模式 课程目的 选择 组织 教学方法 评鉴,Page 8,(二)过程模式 1.特征: (1)开放系统式教育 (2)教育是一种过程 (3)强调发现与探究学习2.发展模式一般性目的 创造性教学活动 记述 依教学活动实施评鉴,Page 9,四、课程发展的阶段(一)决策阶段(二)课程设计阶段(三)课程改进阶段(四)课程的试用(五)课程的评鉴阶段,Page 10,五、课程的组织类型(一)学科课程课程内容:学科系学校所教导之一种系统知识(科目),学科课程以各科目各自独立而设计,如

4、:数学、语文、音乐、美术 (二)广域课程课程内容:把诸多科目依某种性质分类为几个领域,使每个领域之内容扩大并互相联系,如:历史、地理合为“社会”,物理、化学、生物合为“自然”。,Page 11,(三)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以一个科目、一个领域或者一个重要问题为课程之核心,其他科目则与核心相联系,如:以生活教育为核心,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四)活动课程课程内容:以儿童为中心,学生之兴趣及目的决定教学内容,活动之选择、设计全由教师和学生合力完成;活动多,科目少,教学内容无一定顺序。,Page 12,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容与实施,一、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历史源由 (一)英文名称:individual educa

5、tion program,其缩写即为IEP (二)形成过程94-142公法(美国残障儿童教育法1975)零拒绝、不具歧视性的评量、个别化教育方案 (三)包含的相关服务及措施语言病理各和听力学、心理服务、物理治疗、职能治疗、咨询服务、早期鉴定、医药服务、父母咨询与训练、社会工作服务、艺术治疗,Page 13,(四)IEP之定义1.IEP体现下列诸点:儿童当前发展的阶段、儿童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下一步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所需要的时间、如何评估已获得预期之发展。2.儿童需要什么,而不是机构能够提供什么,机构无法满足需要必需设法获得,以确保儿童的需要得到满足。3.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为确保儿童获得符合其需

6、要的发展而呈现出来的。,Page 14,(五)IEP之内容要件 1.为每位儿童所撰写的书面叙述(教育行政单位与学校代表、教师及家长甚至儿童一起共同拟定。) 2.儿童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准。 3.说明将要提供何种明确的教育措施。 4.说明开始实施的日期。 5.说明所拟提供服务的方向。 6.说明适当而客观的评鉴标准。 7.说明评鉴教学成果之时机。,Page 15,(六)IEP之实施要项 1.发现疑似个案 2.筛选及转介疑似个案 3.实施鉴定 4.进行安置 5.实施评量 6.设计个别化教学方案 7.进行教学 8.举行个案研讨会 9.实施教学评鉴,Page 16,(七)IEP团队的合作模式成员(机构之团队

7、专业人员) 1.特殊教育教师 2.普通教育教师 3.临床心理医师 4.语言治疗师 5.物理治疗师 6.职能治疗师/感觉统合治疗师 7.家长 8.行政人员 9.普科医师(小儿神经/精神料/小儿心理科) 10.社会工作师,Page 17,综合分析研判会议程序(新生) (功能性课程模式),程 序 负 责 人1说明:会议目的 主持人会议程序会议注意事项 2介绍出席人员 主持人 3评量结果报告:(1)评量结果摘要 各项评量人员(2)评量结果所显示之意义(含障碍所在、优弱点、在生活及学习上可能之表现) 4发问 全 体 5综合讨论:(1)障碍类别、程度、成因 (2)优弱点(3)发展潜能(4)影响(5)对策(

8、6)安置措施(7)教育重点 6结论 主持人 7签名 全 体,Page 18,IEP目标之叙写,一、长期目标之叙写以一个动词加上所需学习之内容,形成该领域本学期之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之动词大多如:了解、认识、增进、获得、熟练、加强等,例:动作领域:增进腹肌力量、加强平衡能力认知领域:认识社区中常见之符号、了解数量概念,Page 19,二、短期目标之叙写(行为目标之叙写方式)(一)特质:1.客观的可观察的2.具体的可以动作描述的3.量化的可以评量的,Page 20,(二)条件:1.谁:2.在何种情况下:(情境)刺激3.做什么:(行为)行为4.做多好:(通过标准),Page 21,(三)说明: 1.谁

9、(可略):以学生(S)为例2.在何种情况下:指学生在何种情境、条件、协助下,可表现此行为。例:听到铃声时、看图片时、看到老师比“坐下”之手势时、在吃点心时、看到示范时、老师碰他手肘时、给与口头提示时、替他画好虚线时(协助可分为视觉的、听觉的、动作的协助,依次为全部协助、部份协助、无协助),Page 22,3.做什么?指希望或说明学生在上述情况下会有如何之行为产生,包括“做”及“什么”。A.做:具体可观察之外在动作,如写、跳、拿、指出、说出、画出、洗、看、模仿、分类、配对、回答、数出错误之描述,如:认识、了解、知道、分辨、喜欢。B.什么:包括所做之材料、内容、时间、距离、数量,如,画圆圈、洗手、

10、写自己名字、指出红色的球、说早、跳三下、数出五个以内、跳三十公分远、坐十分钟、指出五个颜色的球、说出三种动物名称,Page 23,4.做多好?指通过之标准,通常以“次数比率”,或“时间百分比”描述,但大多数目标,以75为通过标准,故此项除非特别要求,否则可略。,Page 24,行为目标例:“小明会在看到动物图片时,说出三种动物名称, 34成功” 简写:“(小明)会看图说出三种动物名称”,Page 25,一、教育心理学之学习理论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学情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学习的一般概述1.学习

11、的定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2.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Page 26,(三)主要的学习理论学派 1.巴蒲洛夫的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强化。强化是指无条件刺激的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结合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 (2)巴蒲洛夫认为:学习就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暂时的神经联系的接通。,Page 27,2.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1)桑代克认为:“

12、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行为的后果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关键因素。 (2)凡是能增强反应发生频率的刺激和事件就是强化物,强调强化物可以改变机体的反应频率从而控制反应,促使某种行为的形成或消失。,Page 28,4.格式塔学习理论 (1)苛勒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知觉的经验变化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过程,而是突然领悟的。 (2)儿童应当通过理解问题的结构进行学习,而不是通过机械重复不理解的公式进行学习,关注知觉和认知的过程。5.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1)布

13、鲁纳主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的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即学习是探究事物间是怎样互相关联的。 (2)发现学习理论,Page 29,6.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为: 人皆有天赋的学习能力。 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习者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 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 主动、自发、全心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自评学习结果可养成独立思维与创造能力。 知识外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适应变动的社会。,Page 30,二、常用教学法简介 (一)精熟教学法1. 将所教课程分解成若干细小的教学单元,订出清楚明确的精熟学习标准,并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的协助,使班级教学中大多数或全班学生均能达到预定标准。2.精熟教学法的过程第一单元教学 第一次形成性测验 充实活动、补救教学 第二次形成性测验 进入下一单元教学,Page 31,(二)协同教学法 1.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教师和协助人员,利用个人专长,在一个或几个学科领域中,应用各种教学器材,指导二个或者更多传统班级的学生,经由不同方式,合作计划,合作教学和评鉴的安排。简言之,就是由若干教学人员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团,以进行合作教学的方法。 2.实施共同计划 共同教学 共同评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