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选修《性别与社会》课件5 性别理论及方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491435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财经大学选修《性别与社会》课件5  性别理论及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云南财经大学选修《性别与社会》课件5  性别理论及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云南财经大学选修《性别与社会》课件5  性别理论及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云南财经大学选修《性别与社会》课件5  性别理论及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云南财经大学选修《性别与社会》课件5  性别理论及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财经大学选修《性别与社会》课件5 性别理论及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财经大学选修《性别与社会》课件5 性别理论及方法(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6HBSEAshford 3rd,社会性别的基本理论及方法,知识点回顾,解析性别 *人的性别是生物本性?还是社会本性? 性别表现出的社会性是建立在人的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是不可分割的基础上,性别与社会性别是相互嵌入、相互关联和互相作用。,性别的多重属性,生理性别 即性别的自然属性或生物属性 第一性征,由染色体决定。男性(XY)女性(xx) 第二性征,受男女性激素控制。 生理性别的特点: 先天性 不可完全更改,社会性别:即性别的社会属性,是人类基于自然性别而形成的关于性别及其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依性别而进行的角色分工、性别角色期待、性别角色评价。) 后天习得 历史阶段性(可更改) 社会性(相对

2、稳定),性別兩极化(gender polarization) 社會生活对男性(male)女性(female)的区别组织化的过程 包括服裝、社會角色、情绪表达方式及性欲的经验,个体对性别的认知和选择。 男孩:妈妈可以给我梳小辫吗? 妈妈:不可以。 男孩:为什么? 妈妈:因为你是男孩,男孩不能梳小辫。 男孩:那我可以穿花裙子吗?妈妈:也不可以。 男孩:为什么? 妈妈:男孩子都不穿花裙子。 男孩:妈妈为什么穿呀?妈妈:妈妈是女的。 男孩:我也要当女人,我要和妈妈一样。,一致性:是個體與他人、情境的整合的表現結果;亦是在感受、自我、生命力的整合,在我国,变性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父母或监护人同意,书面申

3、请; 当地公安出示无犯罪记录证明; 心理医生证明; 精神病医生证明无精神病; 到司法部门备案; 找律师做公正; 检查符合手术条件。,认知性别 性别歧视?,心理学研究社会认知,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我、他人或群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进行感知、判断、评价、推断和解释以作进一步反应的过程。 认知偏差 社会刻板印象 偏见 歧视 (不正确),偏见及其成因,偏見(prejudice) 对于某类成員具有的負面态度 刻板印象(stereotype) 對於某類可辨识的团体,所形成一組结构化的信念,可以是正面或負面 負面刻板印象于偏見,意义上相通可互用 偏見形成的主要

4、社会基础不平等社会地位,制度化歧視(institutional discrimination) 社会中已经被结构化了的歧视型态 在社会正常运作中或是社会制度內,已经根深蒂固的不平等(inequalities) 其形式非常subtle不易观察 例子,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性别(gender)理论 女性主义(feminism)运动,由 来,Gender: 语法概念,表示词的阴阳性 用gender一词表示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sex相区别 发现并证实社会性别的存在 概念 批判不平等的男女性别关系 范畴 研究建构社会性别的制度,加以改变 知识,性别研究的理论线索主要是女权(性)主义理论和新近发展出来的一些社

5、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女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观点从政治自由主义而来(Bird and Briller 1969; Friedan 1963; Steinem 1983),主要是把女人看作是人,与男人一样享有不可让渡的自然权利,相信人生而自由和拥有平等权利。因此反对对妇女的压迫和男女不平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努力通过改变法律来实现妇女的人权,实现妇女与男性在教育、政治、法律、军事、职业等方面拥有同等的权利、同等的机会。,激进女权主义,认为妇女受压迫是父权制的必然现象,男女不平等是社会中最首要的不平等。父权制在性、个人关系和家庭方面尤为明显(Daly 1976; Echols 1

6、989; Harne and Miller 1996);但也渗透进工作、政府、宗教和法律等领域。这一理论强调行动意义,要通过积极的行动来改变妇女的生活。这派女权主义者也被称为女性隔离主义者(separatists),要求重建被父权制所扭曲的女性生理特质。,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共同作用于妇女的社会地位。仅废除父权制是不够的,还应当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从父权制中受益,并在制度、意识形态和实践中支持父权制。资本主义体制内存在着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制度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的特有机制。,生态女权主义,生态女权主义把社会对女性的支配和对自然的支配

7、联系在一起,通过一系列对立范畴,如文化/自然,观念/身体,男性/女性,文明/原始,神圣/亵渎,主体/客体等来表现。在每一对范畴中,一边比另一边更有价值,这是一种思想等级制的逻辑,它是建立在“他者性”(otherness)、敌人以及次等性的观念上。,男权制的定义 男权制父权制(patriarchy) 男权制就是将男性身体和生活模式视为正式和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 男权制包括这样一些制度(如政策、实践、地位、机构和期望)和行为,它们为男性授予特权(较高的身份、价值和特权)这些制度和行为构成了性别主义的概念框架,后者反过来维护前者,将其合法化。,概括地说,男权制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 男性统治 第二 男

8、性认同 第三 女性客体化 第四 男权制的思维模式,父权家庭制度 以男性为中心的家庭结构,父权:以父系为中心的家庭权力结构 第一优先:辈分关系(即长辈优先) 第二优先:年龄关系(即兄长优先) 第三优先:性别关系(即男性优先) 从夫居:迁居夫家,改随夫姓,侍奉夫家 父系继嗣:只有儿子享有政治、经济财产继承权,以父传子、子传孙延续家世。,周华山:父权体制局限女性之余,也令男人承受极不人性的压力与要求,令男性的形象与心态也相当扭曲男性关怀女性,其实也是自我解脱之道,让我们轻松地做一个“人”。,性别研究的认识论,两个故事 第一,纺织女工的故事 思考:知识的文化相对主义和立场问题 第二,热线咨询的故事 思

9、考:知识是被建构和知识可能是一种压迫工具,社会性别研究的范式,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研究,社会性别是社会学有效的分析范畴,社会性别是社会关系的一个成分 第一,文化象征 第二,社会规范 第三,社会结构 第四,社会制度(权力关系),制度共有的五大社会关系范畴 规则:事情是如何做的。 活动:做了些什么? 资源:使用了什么,生产了什么? 人:在规则和活动中,哪些人被包括在内,哪些人被排斥在外;哪些人分配到什么资源、工作、角色和责任;在社会结构中这些人在什么位置上? 权力:谁作出决定,为谁的利益服务?,社会性别的建构,社会性别是后天建构的,是在社会制度和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得到传递和巩固的。 社会性别是在个人的

10、社会化过程中建构和传递的 社会性别是在社会制度中传承和巩固的,社会性别是在社会制度中传承和巩固的 社会性别观念影响社会对男女两性的角色期望 为完成不同的角色责任,社会资源分配必然不同 两性发展除了不同的、传统的社会性别所期望的能力与特长,并导致社会对两性不同的评价 两性不同的能力特长和社会评价,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拥有的权力 这些不平等现象被成文和不成文的法律规范化、体制化,地位、权力,规范、体制,能力、评价,观念、期望 角色、资源,社会性别质疑与批判的视角,社会性别意识帮助我们觉察、批判、反省生活与性别有关的不平等,挑战以男性为中心的知识结构。 #质疑现有的知识和文化;

11、 #培养社会性别意识; #改变有关权力的观点。,社会性别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从总体上讲,社会性别理论要求: (1)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性别。 (2)在社会发展中,女性与男性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将女性视为发展的主体。 (3)反对孤立地研究女性和女性问题。 (4)注重不同政策或项目中对男女两性影响的分析。,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全称是“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亦称社会性别主流化。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其确定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具体目标: 建立或加强国家机构及其他政府机构; 将性别观点纳入所有立法、公共政策方案和项目; 制作并传播按性别分列的数据的资料信息,

12、以便于规划和评价。,社会性别意识: 从人的基本权利出发,重新审视和反思现存的两性关系和性别规范,理清和消除两性发展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壁垒和障碍,扩大男人女人的选择性,促使男女两性的全面健康发展。,实现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需要: 政府要担负起促进妇女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责任; 政府和其他行动者应该推行一种积极醒目的公共政策,把性别意识纳入所有政策和方案的主流; 建立国家及地方一级的性别平等机制,保证性别意识的政策和方案切实得到实施和有效的监督。,1、要有核心观点 2、有论据 3、有一定的理论分析 4、论文在1200字以上,手写稿,参考题目(三选一),以自己的经验说明两性成长过程的特点(社会化过程)。 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一则广告或社会现象。 分析母亲的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