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公共 音乐欣赏教学课件05音乐的种类和主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14305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公共 音乐欣赏教学课件05音乐的种类和主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职公共 音乐欣赏教学课件05音乐的种类和主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职公共 音乐欣赏教学课件05音乐的种类和主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职公共 音乐欣赏教学课件05音乐的种类和主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职公共 音乐欣赏教学课件05音乐的种类和主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公共 音乐欣赏教学课件05音乐的种类和主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公共 音乐欣赏教学课件05音乐的种类和主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音乐的种类和主题,第一节 音乐的种类 第二节 音乐的主题,1.了解音乐的划分标准及音乐的主题。,2.掌握不同种类音乐的特点和风格。,音乐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本章的分类没有涉及到很细的音乐形式的划分,比如流行音乐的种类有许多,这里就没有一一列举。这一章所给出的音乐的分类主要是从音乐的表现方法,不同的分类入手,力求宏观上给大家一个认识。音乐和文学不一样,它所表达的主题也许不是那么鲜明,不能让人一眼看穿,如果不是一段标题音乐,可能永远无法知道这一段音乐具体想表达一些什么,它给人们的感觉永远是朦胧、捉摸不透的。音乐的产生与人们的感情是息息相关的,它是以感情为基础和前提的

2、,所以感情理所应当是音乐所努力追求和表现的对象,当然可能这种表现有时给人的感觉是捉摸不透的,但这也从另一点说明音乐有自己特有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效果。,本章导读,学习目标,3.学会分析不同主题在表现方法上的差异。,音乐的种类,声乐是由人声演唱为主的音乐形式。声乐作品从演唱的形式来看,有如下几类:1.合唱其中又有混声大合唱、无伴奏合唱、女声小合唱、男声小合唱、童声合唱等。2.齐唱常见的有男声齐唱和女声齐唱等。3.重唱其中有男声四重唱、女声二重唱、男女声一重唱等。4.独唱有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童声独唱等。声乐作品从演唱风格上看,可分为以下几种:1.美声唱法这是一种以意大利民歌唱法为基础的科学演唱方法,

3、其音色宏亮、透彻,适于表现严肃的、戏剧的、重大的内容。长期以来,演唱艺术歌曲、歌剧、清唱剧等均采用美声唱法。2.民族唱法以本民族传统的民间唱法为基础的演唱方法,如中国各种戏曲的唱法、各种说唱音乐的唱法、民歌唱法、印度民歌的唱法、日本民歌的唱法等,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声、行腔、咬字等方面的理论和规律。,一、声乐和器乐,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门德尔松,3.通俗唱法基本上是属于用本嗓演唱的风格。它的风格可以有多种:有抒情风格、民歌风格、乡村音乐风格、校园风格、摇滚风格等。近年来,3种唱法有逐渐靠拢的趋势。帕瓦罗蒂常常与流行歌手一起举办音乐会;各个民族的演唱方法都吸

4、收了一些美声甚至通俗的演唱方法;通俗歌手们由于没有一种统一的演唱方法,并且它的风行时间短,歌曲风格多样化,使得它不得不向美声和民族唱法学习。声乐的伴奏,可以用钢琴、手风琴、小乐队乃至管弦乐队。不同的伴奏的选择,与音乐的性质有关,比如声乐协奏曲应尽量用管弦乐队,小乐队就无法承载如此大的分量;女声小合唱,因为它具有轻巧抒情的性质,所以采用管弦乐队就像大炮打蚊子,不相匹配,用手风琴或钢琴倒是很适合。当然用什么伴奏还要根据现有的条件来安排。欣赏声乐作品的时候,应注意从两方面去欣赏:一是欣赏歌曲的美感方面,其旋律的起伏发展、线条的优美、节奏的铿锵或舒缓、伴奏的配合是否适当等;二是演唱者的表演方面,是否很

5、准确地把握了作品的精髓,音准、节奏、表情等因素是否掌握得恰当。器乐作品是用乐器演奏的音乐。从器乐的演奏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其中根据各种乐器又分为吹、拉、弹、打等几类。从音乐的理解上来看,器乐作品比声乐作品难度大:歌曲有歌词以帮助理解,而器乐最多只有题目可以提示欣赏者,往往这个题目还不说要演奏什么,有时与内容并无很大关系。,声乐作品的旋律与器乐旋律明显不同。声乐作品的旋律音域比较窄,旋律多呈流畅的、气息较长的线条。旋律中具有音阶化,很少有大跳,很多乐器具有宽广的音域和非常方便的演奏技术,如钢琴从低到高有88个音;小提琴常用音域有四个八度;长笛的音域有两个八度。因此器乐的

6、旋律除可演奏歌唱性的旋律外,还可以有跨度很大的跳进和速度很快的短小音符等技巧性线条。各种乐器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自独特的演奏技巧,这些演奏技巧为乐曲意境的表现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显示了音乐家们聪明的才智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在大型协奏曲的华彩段落,或像练习曲、托卡塔等体裁中都有意地为演奏者炫耀演奏技巧留下很大的空间。 演唱中良好的站立姿势非常重要。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重心在前半个脚部分,只需考虑上胸部,不用管腹部状态(当然要避免僵硬)。吸气的支点一定要建立在腰部,然后再去体会最后反拉力的作用。腰部需要主动去扩张或向下拉力来产生一个力,此时小腹与横隔膜由于受到腰部支点向下拉的作用,自然会产生一种对

7、抗。如果仅把支点放在前面(小腹),腰部就很难起到控制气息的作用。,单声部音乐是音乐萌生的初始形式。当音乐产生以后,人们起初并没有任何乐器可以利用。人声是最方便、最原始的“乐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音乐一直保持着单一声部的形式,甚至一个人歌唱,无伴奏,无伴唱。现在仍有些地区(如我国的陕北、晋西北)存在这种原始、纯朴、无拘无束的演唱方式。虽然后来有了合唱、伴奏,但是音乐的性质还是单声部音乐所有伴奏、伴唱都与主旋律基本保持一致,是大齐奏,大齐唱。中国音乐直到19世纪末,都是基于单线条的思维。这一特点,存在于几乎所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但是西方早就发生了变化。9世纪左右,西方音乐就进入了复音音乐时期,

8、各个声部演唱着不同的线条,“奥干奴姆”就是复音音乐的雏形。,二、单声部音乐与多声部音乐,虽然后来有了合唱、伴奏,但是音乐的性质还是单声部音乐所有伴奏、伴唱都与主旋律基本保持一致,是大齐奏,大齐唱。中国音乐直到19世纪末,都是基于单线条的思维。这一特点,存在于几乎所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但是西方早就发生了变化。9世纪左右,西方音乐就进入了复音音乐时期,各个声部演唱着不同的线条,“奥干奴姆”就是复音音乐的雏形。当然,这种线条思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才发展成为成熟完善的复调音乐。后来的尼德兰乐派,对位技巧极度复杂、声部空前地增多(沃克该姆的一首“感恩颂”中声部竟然达到36个),把复调音乐发展到了高峰

9、。声乐是当时主要的、压倒一切的体裁,可以想象到哪怕是十个声部演唱不同节奏的旋律,歌词简直是一团糟,哪个声部都无法听清楚。16世纪,帕列斯特里那对复调音乐进行了改革,他使用了各个声部同节奏的形式,也就是和弦式的织体,这样的织体用以表达庄严一致,抛弃了个人表现的宗教情绪。17世纪,西方音乐的思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席卷欧洲,歌剧艺术得到了极火的繁荣。在歌剧艺术中,为了寻求古代的简朴风格,建立了主调音乐体系,使旋律彻底地与其他声部分离。这时音乐已经简化为旋律和和声伴奏织体两大部分。18世纪的巴赫、亨德尔、拉摩、斯卡拉蒂直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把主调音乐发展到了成熟的地步,功能和

10、声已经成为那个时代音乐的特征。20世纪初,一批有志于振兴中华的年轻人奔赴国外,或去日本,或去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他们学成归来时不但带回了救国救民的好主张,也把国外音乐文化的精髓引进来了。大小调体系、功能和声包括多声部立体化的音乐思维,着实把我国的音乐思维进行了一番彻头彻尾的改造。,在19世纪末以前,大小调体系统治了西方音乐两百多年。欧洲的中世纪音乐,其音乐的组织是教会调式体系,亦即在自然七声音阶之上,任何音都可以担任主音,所以也称“自然调式体系”。到文艺复兴时期之后,大小调体系渐渐占据上风,成为作曲的基础和依据,巴赫的作品就把大小调的使用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古典乐派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

11、人和浪漫派的诸多作曲家的不断开拓下,大小调功能和声越来越完善,到了瓦格纳、德彪西以及他们同时代的作曲家手里,频繁不断的转调使得调性中心的存在都成为不可能的事,和声结构越来越难于被简化为某种韵律的格律,和弦的堆砌失去了它的引力,不协和的和弦如减七和弦、九和弦的解决变得没有意义,总而言之,调性和调式日趋瓦解、崩溃,作曲家们日益感到在调性音乐的局限下无路可走,大小调体系终于走向了末途。这个时候,勋伯格创造出了十二音体系。它的出现,促进了有调性音乐的急剧崩溃。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的原则是: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首先写作出没有重复的十二个音组成的原始音列,其中任何一个音在其他十一个音没有呈示完之前不得出现,

12、然后将这个原始音列进行各种变形作为发展:可以将原始音列移高或移低;也可将原始音列逆行、倒影、倒影逆行以及将它们移位。在这里,没有一个音可以得到强调,没有一个音是主要的,每个音都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下进行。其多声部的纵向结合也避讳类似三和弦、七和弦那样的结构,各个声部的碰撞很可能是偶然的,音乐音响的紧张度的控制也不再是以前不协和到协和、不稳定到稳定的进行。,三、有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无调性音乐在20世纪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50年代的具体音乐、电子音乐等,其中都受到十二音音乐的多多少少的影响。,为什么歌剧、歌曲听起来比器乐曲容易理解?这是由于歌剧、歌曲有剧本、歌词及其标题的提示。而

13、器乐曲往往没有更多的文学性提示,经常令欣赏者感到束手无策,对音乐的形象和内容没有把握。器乐曲也有容易理解的,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这些乐曲的曲名不同程度地为我们提示了乐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所要描绘的形象,这样的音乐就是标题音乐。有些标题音乐还由作者在乐谱上用文字注上说明,比如伯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的副题是一个艺术家生活中的一个插曲,除此之外,还写有一大段文字。,四、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七和弦 七和弦的构成是由四个音按三度叠置而成的一种和弦,其显著特点是根音与最上面的音相距为七度,故名七和弦。 (1)大小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称为大小七和弦。它也称为属七和弦。(2)大七

14、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大七度的和弦称为大七和弦。 (3)小七和弦。以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称为小七和弦。 (4)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减七度的和弦称为减七和弦。 (5)减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称为减小七和弦。它也称为导七和弦。,2018/9/21,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它也是作为无标题音乐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就像电影经过了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历史,音乐也经历了从无标题音乐到标题音乐的一个发展过程。西方音乐史上古典乐派以及以前的音乐基本上属无标题音乐,其曲名大多数为大调第交响曲、小调第协奏曲之类

15、的题目。贝多芬于1807年到1808年间所作的田园交响曲开了19世纪标题音乐的先河。伯辽兹继承了这一传统,但是音乐的结构方面没有大的突破。1890年之后,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裁交响诗,这种体裁能够允许标题音乐充分地发展,他的思想被后来的许多作曲家追随,并且尝试更加具有描写性、写实性音乐的写作,形成了标题音乐的创作高峰。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民族乐派正是标题音乐在不同的民族、国度用以表达民族感情、爱国主义思想和树立民族个性的产物。因而,19世纪末,标题音乐就形成了两大支流:强国(德、奥、法)作曲家的“世界性音乐”和弱国(捷克、挪威、俄国、西班牙、芬兰等)作曲家的以民族风格为特点的“民族

16、音乐”。李斯特说:“标题是加在纯器乐作品之前用通俗的语言写成的前言。作曲家用这种标题来预防听众对自己的作品做出不着边际的任意的解释,事先指出作品的构思,把听众引导到构思中的最主要的因素中去。”标题音乐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大致可分为两种:描绘性的标题音乐(如音画、音诗)和戏剧性的标题音乐。标题音乐的写作特点可以表述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从表面(客观)到心理(主观)的描写的发展趋势。很早以前,作曲家基本上是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或身体的移动动作等方面;后来情绪和情感通过动作或声音渗透到音乐中来,比如用颤音描写痛苦、用坚定的节奏描写信心、用音阶的下行表达哀伤等;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表现出重内容、轻形式、

17、重主观、轻客观描写的特点,配器法和管弦乐队的完善也使得模仿客观声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雷斯庇基甚至在他的罗马的松树中用录音机播放真正的夜莺的声音。,一般说来,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是相对的两个概念:严肃音乐(或称艺术音乐、古典音乐、高雅音乐等)是具有较深的音乐思想和内容,以及较复杂的音乐作曲、演奏技巧的音乐,它大多用管弦乐队演奏;通俗音乐特指内容浅显易懂、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清晰明快、规模较小的音乐,其中有用管弦乐队演奏的,有用电声乐队演奏的。这些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改变。今天听起来节奏缓慢、格调优雅的小步舞曲,在17、18世纪时却被认为有失高雅而不予以接受;有些曾经被认为深奥难懂得音乐,现在由于广泛地流传而变成通俗的音乐。音乐内容和形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通俗到高雅的漫长过程。在人类已经进入高级文明的今天,人们仍然没有摈弃那些浅显的、简单的、通俗的艺术形式,而是深浅相兼、高低并举、雅俗共存。究其原因有三:(1)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民族所呈现的文化知识结构,总表现为由低到高、多层次的金字塔形的结构,这里中、低层是大多数。(2)由于人们的环境条件、生活经历、阶级地位、民族状况、社会实践、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物质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在选择自己的精神生活方式时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