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案例_五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491328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案例_五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案例_五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案例_五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案例_五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案例_五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案例_五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案例_五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简述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即通 过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形象化的方法,转化为适当的图形,从 图形的结构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解决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这是数形结 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呈现方式。另外,数形结合思想在关于几何图形的问题中, 用数量或方程等表示,从它们的结构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与特征,这是另一种呈现方式。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利用“形”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形象、直观的 表示出来,如通过作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集合图、数轴等,帮助学生理解抽 象的数量关系、数学概念

2、,使问题简明直观,甚至使一些较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应用数形结合解题,从抽象到直观,再由直观到抽象,既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又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大脑的科研成果表明,人的大脑两个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左半脑功能偏重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讲究规范严谨、稳定封闭,如数的运算、逻辑推理、 归纳演绎等;右半脑功能侧偏重于形象思维,讲究直觉想象、自由发散,如猜想、假设、 构思开拓、奇异创造等。左、右半脑的功能各有特征,如果互相补充就会使大脑功能更加 健全和发达。 “数形结合”就同时运用了左、右半脑的功能,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又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3、数学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公式、定理、 规律等,数形结合使抽象的数学尽可能形象化,对学生输入的数学信息的映象就更加深刻, 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数学的模型,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新课标人教版三年 级上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时,通过十分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掌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这一很抽象的数学逻辑,使学生印象深刻。应用数形结合,还可以训练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在数学里,存在着大量的概念、 定理、公式、以及典型题例等。当学生解答问题时,通过仔细阅读条件与问题,往往通过 第一直觉进行判断,这是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需要用什么知识点进行解答,这就是所谓 的直觉思维。

4、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数形结合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养成整体观 察,从整体上对数学对象(条件、问题)及其结构(数量关系)迅速识别、判断,进而作 出大胆的猜想、合理的假设,并作出试探性的结论。如教学行程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时,教学中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联系与 区别,从而使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即使不再画图,也能做到直观地判断出解决的问题 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正确的应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同 一个问题,探求不同思路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其思维方向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看待

5、同 一个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借助“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形式,突出已知条件 与问题之间的矛盾联系,来激发学生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问题,达到知识融会 贯通,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 力。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运用线段图的不同呈现方式,使学生理解两种解法。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还有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 维的最高境界。当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只 有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在各自的领域中有所创造发明,才能推动科学技术、人 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编选一些探

6、索性的题目,运用数形结合的 思想,引导学生去研、去探讨、去发现,让他们不是从头脑中已有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 中去找答案,而是从问题的本身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进行一系列探索性思维活动,将已 有的思维方式大跨度地迁移,从可供选择的途径中筛选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了重叠 问题后,学生对两两重叠较易理解掌握,能正确解题,但三三重叠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2两两重叠部分要减去,为什么三三重叠部分要加上呢?在这里,教师用单纯的语言文字是 不能说清楚的,只有通过让学生画图,理解三三重叠部分在前面的加减中一次也没有计算, 还需要加上去。 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渗透1、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基本概念

7、,形成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数学是思维的阶 梯。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无不充分体现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帮助 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建立起整个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刚学习数学知识时,教材首先就是通过数与物(形)的对应关系, 初步建立起数的基本概念,认识数,学习数的加减法;通过具体的物(形)帮助学生建立 起初步的比较长短、多少、高矮等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图形的认识与组拼,在培养 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把数与形联系 起来,数形有机结合。在以后年级的学习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数与形的结合

8、就更加广泛与深入。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乘法与除法的意义时,通过数与物(形的)对应结合,帮助学生理解 掌握乘法与除法的意义,并抽象地运用于整个数学学习中。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中,通过具体的形的操作与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分” ,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数学 概念,掌握运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等,使数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分数的知识。在四年级下册 小数的意义的学习中,小数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它与分数相比更加抽象。我们同样是 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小数的性质。通过 1 米 =10 分米,

9、让学生理解 1 分米=0.1 米,并类推出 1 厘米=0.01 米,1 毫米=0.001 米;通过数 与形完美的结合数轴,让学生理解小数的组成、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与整数的关系 等。总之,一句话,数形结合贯穿着整个数学领域,在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培 养学生基本数学思维能力中起着十分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2、数形结合贯穿着整个数学知识的应用(解决问题)的教学。在一年级下册刚接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学时,通过数与物(形)的对应关系,帮助学习 建立起同样多、多的部分、少的部分、大的数、小的数等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理解掌 握比多比少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求大的数用小的数加上多的部分(或少的部分

10、) ,求小的 数用大的数减去少的部分(或多的部分) 。有的学生在刚学习比多比少应用题时,未能很好 的建立起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未充分理解掌握比多比少的基本数量关系,而是机械地记忆 “多”字用加法, “少”字用减法。这样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的还不在少数。在二年级上册进行倍数应用题的学习时,教材首先是通过数与物(形)的结合,帮助学 习初步建立起倍数的意义,即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是多少。在学生初步 建立起倍数的概念(意义)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数与形结合,即画线段图,帮助学习理 解掌握倍数的意义。在这里,教材从最初的最直观的数物(形)结合,逐步过渡到由图形 代替物体数形结合,初步建立起数

11、学语言数与形,使学生逐步从最直接的感知发 展到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初步建立起今后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与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在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工程问题、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等许多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无不充分地运用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数量关系, 通过画线段图、集合图、长方形面积图、列表格等方式,数形结合,呈现为较为具体直观 的数学符号,使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明了,有利于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 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拓宽思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迅速找出解决问题 的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即采用假设法

12、解题时,运用数形结合,可以使极为抽象的假设法 变得直观形象。如:有一只笼子,笼子中有鸡也有兔,鸡和兔共有 5 只,腿有 14 条。你们 知道鸡有几只,兔有几只吗?题中有两个变量:鸡和兔,鸡的只数增多,兔的只数就要减 少,反之鸡少了兔就多了,但它们的总的只数和腿的条数是不变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 鸡与兔是两个变量十分困难,教师单纯用语言是无法让学生很好的理解的。采用数形结合, 让学生通过想想画画再想想再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这鸡兔这两个变量,从而 解决问题。3、数形结合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几何知识体系,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的数学学习 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年级下册图形的组拼中,通过数图形,如,让学生

13、不断地把玩方积 木,用多少不等或相等的积木不断堆砌不同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结合,感知空间图形, 进而抽象出一排有几个,有几排,有几层等空间观念,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长方体 的体积公式推导等奠定基础。在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通过让学生用 1 平方 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放长方形面积,摆出长有几厘米就能摆几个,宽有几厘米就能摆几排, 抽象出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与宽的乘积。在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中,也同样运用数与形的 有机结合,通过学生用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放长方体的体积,得出长是几厘米就是一 排摆几个,宽有几厘米就能摆几排,高有几厘米就是能摆放几层,进而逐步抽象概括出长 方体的体积=长宽

14、高。 4、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分类与集合的思想。在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按角分类 中,运用集合图,数形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三 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同样,在四年级上册四边形的分类中,也是运用数形结合的集合图, 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运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数学、数量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现行人教版课标本数学教材中,引入了大量的以前认为是奥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经 常应用的数学内容,如三年级下册重叠问题(P108 例 1) 、四年级上册策略问题(P112 例 1、P113 例 2、P115 例 3) 、四年级下册植树

15、问题(P117 例 1、P118 例 2) 、二年级上册 (P99 例 1)与三年级上册排列组合(P112 例 1、P113 例 2、P114 例 3) 、一年级下册、二 年级下册、五年级上下册找规律等。在教学中,如果不采用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直观化,学生根本不能理解 掌握运用。如三年级下册重叠问题(P108 例 1: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 名单。语文组:杨明、李芳、刘红、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数学组:杨明、 李芳、刘红、王志明、于丽、周晓、陶伟、卢强、朱小东。参加课外小组的学生有多少人) , 教学中,引导学生数出参加语文组的有 8 人,参加数学组有有 9 人

16、,但这两个小组没有 8+9=17 人,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出韦恩集合图,让学生充分明白:有 3 个重复 的,8+9 多计算了一次,需要减去,两个小组实际只有 8+93=14(人) 。在植树问题中 (P117 例 1:同学们在全长 10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 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 需要多少棵树苗?) ,只有通过画图,让学生充分理解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才能帮助 学生理解两端要植:棵数=间隔数+1,两端不植:棵数=间隔数1,一端植:棵数=间隔数。 二年级上册(P99 例 1)与三年级上册(P112 例 1、P113 例 2、P114 例 3)排列组合中, 如果用高中数学中什么是排列、什么是组合来教学生,学生只能是“坐飞机” ,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而采用数形结合连线的方法,既做到不重不漏,又不把排列组合的知识强 加给学生,还让学生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在策略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画图形操作,让 繁琐的语言叙述直观化,简单明了,化难为易。在找规律教学中,通过画图操作,逐步发 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以上等等,都是通过数与形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