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螺旋体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909160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9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9章螺旋体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29章螺旋体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29章螺旋体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29章螺旋体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29章螺旋体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9章螺旋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9章螺旋体(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Medical Microbiology 医 学 微 生 物 学,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MU 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第二篇 致病性细菌,第29章 螺旋体 Spirochaete微生物学教研室 翟爱霞,教学大纲,掌握内容 钩端螺旋体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 梅毒螺旋体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 疏螺旋体的传播媒介及所致疾病熟悉内容 螺旋体的特点及分类,问题,钩端螺旋体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梅毒螺旋体致病因素及临床表现,螺旋体(Spirochaete),细

2、长、螺旋状弯曲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对人和动物致病 钩端螺旋体属 密螺旋体属 疏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属,形态结构与染色螺旋细密而规则 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培养特性抵抗力抗原构造与分类表面抗原(P抗原):具有型特异性内部抗原(S抗原):属的特异性,致病物质,溶血素细胞毒因子(CTF)内毒素样物质(ELS)脂酶、脱氢酶等,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储存宿主鼠类与猪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垂直传播,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表现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免疫性,可获得对同型钩体较持久的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微生物学检查法,病原体的检测 取血液、尿标本直接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微生物学检查法

3、,血清学诊断 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防治原则,加强带菌家畜的管理注意保护水源接种多价全细胞死疫苗治疗首选青霉素,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形态结构与染色细长且两端尖直螺旋致密而规则镀银染色法染成棕黑色,梅毒螺旋体的结构,培养特性,无生命培养基中不生长繁殖微氧环境下培养 只能维持数代,致病因素,菌体表面的粘多糖透明质酸酶免疫病理损伤,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先天梅毒后天梅毒第一期梅毒第二期梅毒第三期梅毒,所致疾病,以细胞免疫为主有菌免疫,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检查螺旋体 血清学试验PCR检测梅毒螺旋体的DNA,防治原则,加强性卫生的宣传教育和严格社会管理早

4、期确诊并彻底治疗青霉素治疗,疏螺旋体属(borrelia),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奋森螺旋体,伯氏螺旋体,螺旋稀疏而两端稍尖 Giemsa染色法染色呈淡紫色,致病性,莱姆病 人畜共患病 储存宿主:鼠类和鹿 传播媒介:硬蜱,致病性,临床表现丘疹 慢性游走性红斑 早期 乏力、发热、关节炎等 晚期 慢性关节炎、神经系统异常,免疫性,人和动物感染伯氏螺旋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微生物学检查,病原体的检查与分离组织学染色分离培养PCR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避免硬蜱的叮咬疫苗的使用口服四环素、羟氨苄青霉素等,回归热螺旋体,传播媒介为节肢动物 虱流行性回归热 蜱地方性回归热临床表现 高热、肝脾肿大 回归热,回归热疏螺旋体形态 银染色,2000,奋森螺旋体,培养为厌氧性条件感染注意口腔清洁卫生青霉素、四环素治疗,小结,钩端螺旋体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梅毒螺旋体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疏螺旋体的传播媒介及所致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