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江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江西农村经济影响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908833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52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江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江西农村经济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毕业论文(设计)江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江西农村经济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毕业论文(设计)江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江西农村经济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毕业论文(设计)江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江西农村经济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毕业论文(设计)江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江西农村经济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设计)江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江西农村经济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设计)江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江西农村经济影响(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技术学院科学技术学院SCIENCE 专为农民工设置的登记项目及收费; 特殊行业和工种要求的技术资格和健康条件对农民工和城镇居民不一视同仁等, 这些都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和求职风险。 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设置高门槛、 高收费,使许多农民工的子女不能享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 对进城务工农民在管理上的歧视性做法等等。 至于各种劳动保障、 保险制度更是滞后, 农民虽然进城了, 但是安定下来生活还很难。从农村角度看:打工办证手续复杂,收费较高,也有一定影响。据调查,农民外出打工必须办齐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 、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身份证、技术等级证等证件,前往边境地区的还须办理边境证。办齐证件

2、往往需要来回跑几趟,路费、食宿费、办证费等高达几百甚至上千元。5.全省外出从业农民收入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据调查,2010 年我省农民外出务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 1573.71 元,比上一年增加 228.3元。分产业看,第二产业人均月收入为 1554.99 元,增加 214.24 元;第三产业人均月收入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131619.71 元,增加 264.41 元。从务工行业看,收入水平靠前的是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 1763.38 元、1612.83 元和 1601.39 元;收入较低的分别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制造业、 住宿和餐

3、饮业的农民工, 月均收入分别为 1525.46元、1516.92 元和 1505.11 元。春节后,劳动密集型行业、普通服务业等行业用工量大,但这些行业利润不高,涨薪幅度有限,招工难成为必然。虽然由于“民工荒”的出现,农民工平均工资水平有所提高。但从在城镇生活的费用开支来看,2010 年,江西省会城市居民生活人均年消费开支平均为 13899 元, 南昌以外的其他设区市城市平均为 10000 元左右, 农村平均为 2000 元左右。 假定进城农村家庭为三口之家、 两人就业, 估算家庭月收入平均为 5788元左右, 这一收入水平不足以支持农民全家迁入城市生活的开支。何况农民在城镇存在就业不稳定、工

4、资被拖欠的风险,还不包括连城里人都难以对付的购买住房、就医看病、小孩上学等增加的大量额外开支。表 4.1 2010 年各设区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区2009 年(元)2010 年(元)同比增长率(%)全省5075.015788.5614.1南昌市6296719314.3景德镇市5705652114.3萍乡市6344721913.8九江市4819558816.0新余市6445747716.0鹰潭市5510624913.4赣州市385641828.5吉安市5019557011.0宜春市5077579914.2抚州市5119584814.3上饶市4701531713.1资料来源:江西省统计局南昌大学科学

5、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14图 4.12010 江西各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情况6.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差改革开放以来, 各级政府为发展小城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创造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宽松环境, 使小城镇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 但距离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一是大多数小城镇人口规模偏小,缺乏聚集能力。人口规模太小导致土地资源使用率低下、资源聚集能力弱、就业门路狭窄、城镇功能难以完善和健全等问题,弱化了小城镇对农村经济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导致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成本偏高。二是一些地方小城镇建设还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或规划约束不严格,盲目建设,随意性较大;有的甚

6、至出现后任否认前任的规划、另起炉灶重搞建设的现象;在全省建制镇中,7.4%的镇人口在一千人以下,27.6%的镇人口规模小于两千人。三是投资不足,制约了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投资不足造成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不高,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比较薄弱且不配套。全省建制镇平均每万人拥有供水站 0.25 个,集贸市场 0.63 个,图书馆(文化站)0.34 个,幼儿园(托儿所)2.29 个,体育馆 0.09 个,其中不少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的还低于西部地区。一些小城镇物业管理推进缓慢,综合治理能力弱, “脏、乱、差”现象难以得到根本治理。五、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7、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日益加快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刻的影响,发挥积极的作用。它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是商品流通的连续纽带,沟通了城乡关系。劳动力的转移,改善了流入地劳动力紧缺的局面,对城市化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城镇和乡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对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优势,开拓和完善城乡市场,扬长避短发展城乡联合,具有积极的意义。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151.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过程中,增强了城乡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

8、促进了社会变革,塑造了一代新型农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意味着农业的剩余向农村转移、农村的剩余向城市转移的绝对转移思路,也意味着劳动力本身、农业、农村自身的直接发展所形成的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提高而导致的相对转移。 因而, 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是良性发展过程的应有之意。 ”劳动力外出务工一方面使资本、技术、信息随人员流动而运动,使区域间交流日益增多,纵横联系加强。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大范围转移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产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对中国传统体制的第三次冲击。由于它的存在,促使政府对劳动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务市场法规制度,以及户籍管理、住房等多方

9、面进行了改革。这对加快我国“四化”建设,特别是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及其积极的作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农村劳动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充分发挥了农村存量资源的经济作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持续增加, 从而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提供了前提,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反过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一,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为农村非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第二,在现有户籍制度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经济,无论是离土不离乡或是进城务工经商, 从根本上说没有脱离农村, 他们务工经商所得除一部分用于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外, 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向本地的农业或非农

10、产业,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稀缺资金。第三,返乡创业的农民,不仅带回了稀缺的资金,更带回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带回了市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所需技术、管理和市场。第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农业经营模式,由小块的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移,发挥规模优势,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搞特色经营,创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此外,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农村经济发展减轻人口负担。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键是要持续提高农民收入;而提高农民收入,关键又在农业人口的非农化,以

11、及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城市的转移,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一条重要途径, 其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慢。现代城市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源要素聚集的一种物化体现。资源要素的集聚,是城市化的内在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各地各类专业及综合市场的成功发育,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聚集,使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绝大部分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向小城镇转移, 毫无疑问, 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减轻了人口负担,为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率做出了贡献。2.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快农村现代化而带

12、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必须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只有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断提高农村劳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16动力的非农就业比例, 才能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农村现代化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发展历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劳动力非农化水平的提高方面, 而且更在于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使农民收入、 农民的消费水平、 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程度等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农村经济,现

13、代化意味着通过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增长和农业中现代科学技术含量增长的作用, 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如果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过大的人口压力必然阻碍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对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替代, 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从而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只有农业剩余劳动力得以充分转移,才能有真正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才能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3.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锻炼人才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是劳动力就业竞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一方面,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和用人单位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 这种双

14、向选择的机制决定了一个劳动力要从农业向非农行业转移,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过程中的工作和学习,通过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环境,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了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新的意识和观念,如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价值观念、法律观念等,进而全面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为发展农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我国, 绝大多数农民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走向富裕的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有效转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因此持续增长, 并成为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据

15、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1 年,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1748 元,那么,据此推算,应当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73.8%。特别是“九五”后半期,在全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出现持续回落、 农民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连续四年出现下降的情况下, 农民收入在较高的基数上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业收入的增长。 可以说如果没有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也就没有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也就没有农村的小康和富裕。农民的富裕又反过来在农村进行教育和其他智力投资, 不仅增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而且提高了自身素质,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农村经济发展锻炼人才表现在两个方面。

16、其一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在转移到城市中后所增长的知识和见识, 以及市场意识和开放意识等,使纯粹的农民逐渐转变为新生的产业工人,可以回乡办厂和办企业;其二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赚钱后,对自身和下一代的教育投资,为农村经济发展锻炼了有知识和能力的人才。4.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繁荣了农村市场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但资金短缺。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将收入寄回家乡,增加了输出地的资金流量,提高了农村社会的购买力,缓解了资金短缺状况,这对输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17地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大笔打工收入从四面八方汇回, 累积起来是个大数目, 给江西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调查江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挣到钱后开支顺序是改善居住生活条件、子女教育费用、上交提留、储蓄等。就农民改善居住、生活条件而言,其方式主要就是修房造屋、购置家具和家用电器。这必然对带动江西省农村的建筑业、建材业、房地产业和家具业等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而间接地为未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增加新的从事非农产业的机会和收入来源。事实证明,一批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