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北培训项目设计解读(共享)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908289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湖北培训项目设计解读(共享)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7湖北培训项目设计解读(共享)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7湖北培训项目设计解读(共享)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7湖北培训项目设计解读(共享)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7湖北培训项目设计解读(共享)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湖北培训项目设计解读(共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湖北培训项目设计解读(共享)(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度国培省培项目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统筹规划统筹规划重点支持重点支持按照教育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培训项目重点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优先支持贫 困县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校长素质能力。统筹规划国培、省 培项目,科学测算项目经费使用覆盖范围,在15、16年20个(A类)项目县基 础上,新增项目区县A A类类6 6个个(五类项目整体实施),全部为贫困县,B B类(类(1 1- -2 2 个子个子项目实施)项目实施)2 2个。个。 A类项目县整体实施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教师网络研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教师网络研 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乡村校园长培训修、

2、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乡村校园长培训五类项目,项目定位分别为:培训 团队研修“育种子”,打造乡村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培训和网络研修“促 常态”,建立骨干引领全员培训机制;访名校培训和乡村校园长培训“抓重 点”,突出“雪中送炭”和“关键少数”。减负增效减负增效示范引领示范引领切实减轻教师学习研修负担与工学矛盾,培训设计杜绝项目重叠、对象项目重叠、对象 重合、内容重复重合、内容重复的现象,一名教师年度内原则上只参加一类项目学习; 延长项目实施时限,减少培训研修学时。“提升工程”线上学习时限由 3 3个月延长至个月延长至6 6个月个月,学科教师工作坊研修学时由8080减少至减少至6060学时学时;各

3、 类培训项目学习时段统筹安排,错峰进行,非师范类新任教师培训由4545 天减少至天减少至2525天天,最大程度降低中小学学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工学矛盾。 强化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分类设置培训管理者、学科培训者、项目执行 者、学校校本研修指导者培训项目,省级培训各类培训者3260人,着力着力 提高县区、机构和中小学校培训能力提高县区、机构和中小学校培训能力 ;创新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继续探索实施“学分银行”项目, 为各地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培育种子、探索路子,引领发展。改进内容改进内容贴近实际贴近实际将习总书记对于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 教师校长国培的首要内容首

4、要内容,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 将师德教育作为培训的必修内容必修内容,注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通过 典型案例厚载师德,省级培训师德骨干培训者200人; 持续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各类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乡村教师 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优化课程结构,突出教师参与,实践性课程比例不少于 50%。 贴近农村学校实际,推进送教下乡培训,全年安排28个项目县。加强对参训教 师的精准诊断、对症示范和对比研磨,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推动与校本研修的 有效衔接;网络研修项目从区县网络研修的技术条件出发,合理安排研修任务, 切实落实线下研修落实线下研修环节要求,大力推行混合

5、式研修,继续安排线下研修40学时,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提升引领引领促进促进发展发展构建构建平台平台培训定位:三大功能培训定位:三大功能明确教师培训功能明确教师培训功能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重点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优先支持贫困县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校长素质能力。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尽管人来的历史 写的是帝王将相 史或战争史,但 人类文明发展的 历史实际上是一 部科学和技术发 展史。真正对人类文明 进步起根本性作 用的是技术的发 展。石器时代、青铜 时代、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信息 技术时代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人类文明

6、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人类文 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发展驱动; 而朝代的更迭、政权的替换,只是 给当时的社会进步提供了一个更合 理的治理方式。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发明,都会对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发明,都会对 人类文明产生重大的改变,同时人类文明产生重大的改变,同时 也给教育带来巨大影响,不仅使也给教育带来巨大影响,不仅使 教育内容增加,而且使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增加,而且使教育思想、 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更加先进,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更加先进, 最终导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终导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历史上,每一次新的技术发明,总会带来教育领域新的应用,总会是教

7、育工作者兴奋,总会引来教育变革的大讨论。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教”的工具逐渐改变,黑板,无尘,变白板英国2007“学”的工具逐渐改变,课本,笔记本,电子pad 美国2010“评”的工具逐渐改变,纸笔,数码笔,学习过程,思维评估面向未来的教学将学科知识尤其是那些核心知识嵌入 真实情境之中,特别是设计成具有实际 意义的学习项目,是未来课堂教学内容 呈现方式的着力点。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 解决,这样的学习通常持续时间长,更 具挑战性和开放性,也使学生从过去的 以学备用走向以用促学。未来的课堂不是不需要知识的学习, 而是需要进一步遴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更 有价值的知识,同时考虑知识呈现的方 式

8、。柳夕浪,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研究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新需求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 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 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 研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 身的业务能力。面向实践创新的能力新需求教师发展整合技术一教学法 一学科内容知识(TPACK)的能 力如何用技术构建网络化的泛 在学习如何通过互动、体验和探究 学习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 发展如何应用数据开展学生学习 进展与学习成效的评价信息化教学的TRACK内容框架由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综 合而成。PCK涉及到学科知 识的重新组织与加工,并根 据教学情景的需要进行传输 与呈现,对学生学习

9、中的困 难或错误的诊断、分析与纠 正,以及对学习进行合理的 评价等。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是 由技术与特定的学科知识 (或教学内容)相互作用产 生的。技术与内容的相互作 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 内容选择、设计恰当的技术; 二是利用技术所提供的更多 的可能性拓展学习内容的来 源与类型。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 识,是由技术和一般教学 法相互作用产生的。代表着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 景的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知识、教 学方法和技术支持,设计恰当的教 学方案,它包括教师对技术的深刻 理解,对自己原有的教学观念、教 学方法的重新审视与反思,敏锐地 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的相 互关系中寻求新的可能,如根据具

10、 体教学情景的需要设计新技术,或 利用新技术开创新的教学空间。核心素养:课程改革3.0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但在实践中,后二个维度往往是“虚化”和“弱化”,因为知识与技能最可操作,就变成了核心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扩展专业发展的概念

11、己经超出了强调学习技能的 “培训”这一术语,专业发展是正规和非正规的 学习的整合,不仅包括学习新技能,还包括发展 新的洞察力并应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 对教学内容和资源的新的理解。引 领 品 质教师跨校研修 社区教研员全员培训 山区种子教师培养工程 优秀青年教师培训整体提升特级教师巡回 讲学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提升工程跨校研修 社区团 队县教研员 一线名师 青年教师团 队校长 技术 骨干 学科 骨干案例引领现场示范实地指导成果落地学校研 修社区推动国培项目综合改革推动国培项目综合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的常态应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研修

12、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教师工作坊)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教师工作坊)项项 目目 协协 同同培养种子培养种子覆盖全员覆盖全员项目县团队置换研修项目县团队置换研修山区种子教师培训山区种子教师培训 提升工程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提升工程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全员研修全员研修校本研修校本研修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 教师工作坊教师工作坊省级送教到县省级送教到县名师示范名师示范 县级送教下乡县级送教下乡指导校本指导校本骨干研修骨干研修支持校本支持校本行动学习行动学习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 幼儿项目18目标 任务培训 对象承担 机构主要 环

13、节培训 课程全面提升骨干教师教研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能 力,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训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网络研修绩效居前的国培远 程培训机构、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校 本研修特色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拟承担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培训线上辅导线下指导任务 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按照集中研修、跟岗实践、返岗实践、总结提升四阶段跨年度 实施。集中研修和跟岗实践环节要先于送教下乡项目、网络研 修项目启动实施。院校集中15天+影子跟岗15天+工作坊50学 时+返岗研修。省级组织专家统筹设计课程,坚持教研类课程与培训类课程并 重,进一步加强培训者培训能力的培训力度,

14、培训类课程学时 占总学时的比例原则上不少于50%,跟岗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3。乡村 教师 培训 团队 研修1.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县级团队19目标 任务培训 对象承担 机构培训 方式培训 课程培养校本研修 “明白人”;推动中小学校校本研修提质、增效,常态化省属高校;专业机构;示范中小学校中小学校教学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师训专干短期集中;案例研讨;实地观摩学习。教育评价技术,课堂教学观察;教学问题诊断;混合式课例研 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教师工作坊研修理论与实践等。乡村 教师 培训 团队 研修1.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校本研修20送教 下乡 培训目标 任务承担 机构主要 环节培训 课程推动

15、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省级统筹,增强和落实区县组织送教下乡的主体责任; 建立完善的高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乡镇片区研修中 心送教培训协同支持体系,整合全省(区、市)专家资 源,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送教下乡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按 年度分阶段实施主题式培训,应包括诊断示范、研课磨 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阶段;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 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聚焦主题,加强精准诊断、对症示范和对比研磨,有效 改进课堂教学,推动与校本研修的有效衔接。将送培课 程及生成性成果进行再加工,形成培训资源包,支持乡 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2.送教下乡培训2

16、1教师 网络 研修目标 任务培训 对象承担 机构研修 方式相关 要求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 常态化运行机制;利用简单便捷的互动直播技术, 将专家指导、名师课堂送到乡村学校。具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资质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专业机 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组织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项目县对 接,每县对接1家机构,支持双方协同开展2-3年周期性培训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项目县建立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本地教师发展中心、 中小学校的协同机制,有效利用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 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和教师工作坊研修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列入其中, 安排网络研修经费50%左右3.教师网络研修22网络 研修 与校 本研 修整 合培 训培训 课程机构要与县、校密切合作,系统设计培训课程,以任务驱动为 主线,分类设计培训者培训、区域研修和校本研修课程,有机 整合线上与线下研修课程,预设丰富适用的优质课程,加工汇 聚生成性课程,建立本地课程资源库3.教师网络研修-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