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七大手法讲义教程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907905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管七大手法讲义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品管七大手法讲义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品管七大手法讲义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品管七大手法讲义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品管七大手法讲义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管七大手法讲义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管七大手法讲义教程(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管七大手法 研习班,推行品管,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讲 授 内 容: 第一章 數據與圖表 第二章 查檢表 第三章 层别法 第四章 柏拉图法 第五章 特性要因图法 第六章 散布图 第七章 直方图 第八章 管制图,有關QC七大手法,1.舊QC七大手法:甘特圖、流程圖、5W2H、愚巧法、雷達圖、統計圖、推移圖 2.新QC七大手法: 關連圖:1.1碰到復雜的要因互相纏繞的問題時,整理出明確的因果關系,然后找尋適當解決對策的方法。1.2針對原因-結果,目的-手段等具有相互關系且復雜多歧問題(事項),就各要因之因果關系依理論性的連接而作成。 KJ法:在混沌狀態中收集來的語言資料,互相以親和方式統合,使必要

2、的問題解決前明確顯示的一種方式。1.2KJ法是未來的,將來的問題,未知的,未經驗的范圍的問題,有關以上事象,提出意見,構思,而形成語言資料,就其相互的親和性而統合成圖,解決必要問題的地點,形態都很明確的一種方法。,PDPC法:1.1隨著情勢的進展,對問題而言可設定出各種不同的結果,希望制定出能獲得好結果的方法。1.2針對各類形態的問題,作事先的考慮,并且預測各種可能結果,就各別達成所期望結果提出策略,使不會落空。在問題進展中,依據預先預測加以修正。 箭頭圖:1.1把確立的目標,求如期完成,作好計划并管理-科學性的工程管理法。1.2時間因素、人員、金額、物品等各種資源以網狀組織設計出管理系統。1

3、.3形似網狀圖表用以表示計划的全部內容,作業間相互關系及作業程序。 系統圖:1.1用最適手段作系統性需求,以達成目的之方法1.2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選擇的一種手段,為了說明這些手段又必要更下層次的手段時,上層次的手段就變成下層次的目的。 矩陣圖:1.1經由多元性的思考,明確指出問題點的方法1.2由問題的事象中找尋相對的要素,以行輿列配置,加以交點表示各要素是否有相關連。 矩陣數據解析法:1.1矩陣圖中排列的眾多數據之預測整理方法。1.2矩陣圖輿要素的關聯,在可以定量化的情況,由此計算使更易于整理的方法。,第一章 數據與圖表,一.何謂數據? 就是根據測量所得到的數值和資料等事實.因此形成數據最重要

4、的基本觀念就是:數據=事實 二.運用數據應注意的重點: 1.收集正確的數據 2.避免主觀的判斷 3.要把握事實真相,三.數據的種類 A.定量數據:長度.時間.重量等測量所得數據,也稱計量值;(特點連續不間斷)以缺點數,不良品數來作為計算標準的數值稱為計數值.(特點離散性數據) B.定性數據:以人的感覺判斷出來的數據,例如:水果的甜度或衣服的美感. 四.整理數據應注意的事項 1.問題發生要採取對策之前,一定要有數據作為依據 2.要清楚使用的目的 3.數據的整理,改善前與改善后所具備條件要一致 4.數據收集完成之后,一定要馬上使用.,第二章 查檢表,一.何謂查檢表? 查檢表是指:在收集各種資料數據

5、后,為了確認能毫無遺漏的查檢,將結果制成簡單的圖或表。查檢表是將數據或工作的結果以簡單的符號記錄,歸納數據之后,就能判斷工作是否有異常,是一種相當方便的方法。 二.查檢表的種類 查檢表種類很多,其種類大致可分為記錄用查檢表及檢驗用查檢表兩種: a.記錄用 b.點檢用,(1) 記錄用(或改善用)查檢表 主要功用在於根據收集之數據以調查不良項目、不良原因、工程 分佈、缺點位置等情形. 其中有: (a)原因別、機械別、人員別、缺點別、不良項目別(b)位置別 (2) 點檢用查檢表主要功用是為要確認作業實施、機械整備的實施情形,或為預防發生不良事故、確保安全時使用 如:機械定期保養點檢表、登山裝備點檢表

6、、不安全處所點檢表,四、 查檢表的作法 (1)決定制作查檢表的目的及如何收集最適當的數據。 (2)決定查檢項目,從特性要因圖圈選46項。 (3)決定查檢表的格式:利用5W2H將對象(what)、目的(why)、地點(where)、時間(when)、人(who)、如何做(how) 花費多少(HOW much)來決定查檢表的格式。 (4)決定記錄數據的記號:例如:正 (5)將產品名、制程名、檢查員、日期等加以記錄。,五.查檢表制作要點 1.制作符合目的的查檢表。 2.充分檢討分類項目。 3.記號越簡單越好。 4.集思廣義避免遺漏。 5.以記號來整理數據,制成有用的圖表。 6.依據查檢結果,采取改善

7、對策。,查檢表,第三章 層別法,一.何謂層別法?層別法就是針對部門別.人別.工作方法別.設備.地點等所收集的數據,按照它們共同的特徵加以分類.統計的一種分析方法.也就是為了區別各種不同原因對結果的影響,而以個別原因為主,分別統計分析的一種方法.,二、層別的對象與項目 2.1 時間的層別 小時別、日期別、週別、月別、季節別等. 例 : 製程中溫度的管理就常以每小時來層別. 2.2 作業員的層別班別、操作法別、熟練度別、年齡別、 性別、 教育程度別等. 例 : A班及B班的完成品品質層別. 2.3 機械、設備的層別場所別、機型別 、年代別 、工具別 、 編號別、速度別等. 例 : 不同機型生產相同

8、產品以機型別來分析其不良率. 2.4 作業條件的層別 溫度別、 濕度別、壓力別 、天氣別 、 作業時間別、作業方法別 、測定器別等. 例 : 對溫度敏感的作業現場所應記錄其溫濕度,以便溫濕度變化時能層別比較.,二、層別的對象與項目 2.5 原材料的層別 供應者別、 群體批別、製造廠別 、產地別 、材質別、大小类別、貯藏期間別、成分別 等. 例 : 同一廠商供應的原材料也應做好批號別,領用時均能加以層別,以便了解各批原料的品質, 甚至不良發生時更能迅速採取應急措施,使損失達最小的程度. 2.6 測定的層別 測定器別、測定者別、測定方法別等. 2.7 檢查的層別 檢查員別、檢查場所別、檢查方法等.

9、 2.8 其他 良品與不良品別、包裝別、搬運方法別等.,三.層別法的使用 活用層別法時必須記住三個重點: 1.在收集數據之前就應使用層別法 在解決日常問題時,經常會發現對於收集來的數據必須浪費相當多的精神來分類,並作再一次的統計工作.在得到不適合的數據,如此又得重新收集,費時又費力.所以在收集數據之前應該考慮數據的條件背景以后,先把它層別化,再開始收集數據.(在做查檢時,考慮適當分類),2.QC手法的運用應該特別注意層別法的使用. QC七大手法中的柏拉圖.查檢表.散佈圖.直方圖和管制圖都必須以發現的問題或原因來作層別法. 例如製作柏拉圖時,如果設定太多項目或設定項目中其他欄所估的比例過高,就不

10、知道問題的重心,這就是層別不良的原因.別外直方圖的雙峰型或高原型都有層別的問題.,3.管理工作上也應該活用層別法 這是一張營業計劃與實際比較圖,可以知道營業成績來達成目標,如果在管理工作上就用層別法的概念先作分類的工作,以商品別作業績比較表,可查出那種商品出了問題.如再以營業單位別銷售落后業績產品的層別化再比較即可發現各單位對這種產品的銷售狀況.如對業績不理想的單位,以營業人員別化即可發現各營業人員的狀況,如此問題將更加以明確化. 以上的說明中可以發現管理者為了探究問題的真正原因,分別使用了商品別,單位別.人別等層別手法,使得間題更清楚,這就是層別法的觀點.,層別法的作法,1.先明確層別的目的

11、。 2.決定層別項目。 3.收集數據。 4.解析數據輿追究原因。,第四章 柏拉圖,一.何為柏拉圖?柏拉圖(pareto diagram)是于1897年由意大利vilfredo pareto所創,首先應用于所得曲線之繪制,認為少數人擁有社會上大部分的財富,只要控制哪些少數財主,即可控制社會財富,此項重點控制的方法,稱為柏拉圖原則或重點管理。,二.柏拉圖的製作方法 1.決定收集資料期間、方法、分類。 2.整理數據。 a.將各缺點項目依大至小排列,其它排 在最后。 b.計算各項數據值、累積值、比率值、 累積比率 值。 3.繪制柱圖表。 4.記上累積曲線。 5.記錄必要事項。,三.柏拉圖分析要領 1.

12、利用柏拉圖的累積曲線,可以把握原因的重要處,若除去二個或三個原因,就能使全體70%以上的問題解決,就先從這些原因做重點改善。 2.著手改善第一順位的不良項目,若情報顯示并非部門本身能解決的,或未符合經濟效益的項目,就應由第二順位著手分析改善。 3.柏拉圖中之統計圖數據應確實。若圖中各項目之分配比例無明顯差異,需重新收集資料由其它觀點作項目別再比較分析。,五. 帕雷托定律,1.帕雷托定律暨為大家熟知的80-20法則,亦有人稱之為不均衡原則. 2. 80-20法則中的80及20這兩個數字有何意義?暨多少百分比的結果是由多少百分比的原因所產生的?如一家公司80%的營收及(或)利潤,通常是由20%的顧

13、客所貢獻的,或者其80%的利潤是由20%的產品所貢獻的。 3.利用80-20法則找出努力的重點? 如一個公司80%的交易金額是由20%的使用者所貢獻的。可是,并不是知道這個咨詢就好了。這個公司制定輿成長及收益有關的重大決策。經調查后20%的使用者都是狂熱的“收藏家”。這個公司決定盯緊這些大客戶。針對性的只到“收藏家”經常去的地方做廣告。這樣廣告費用降低了。但是通過這個原則這個公司達到了經濟增長的目的。,1.ABC分析法源自Parato定律或80-20法則及重點管理技朮,它主要的原理就是社會現象中,往往是重要的少數是影響整個工作成敗的主要關鍵。 2.ABC分析法應用:如材料少則几十種多則几千種,

14、我們沒有辦法在有限的時間輿精力下面面面俱到,只要重要的少數就可以把物料的成本控制得最理想。2.1ABC分析步驟:A年消耗用量統計B計算金額C依金額大小排列D計算每項材料占總金額之比率,六.ABC分析法,E計算累計比率 F畫制帕拉圖 G決定A,B,C (A類-060%B類-60%85% B類-85%100% ) 2.2ABC分析法之應用 A.A類材料從訂購、入庫、保管、發料應慎重管理。 B.BC類材料可盡量使用存量管制法. 2.3ABC分析用于控制呆料斷料輿呆料是衡量物料管理成功輿失敗的主要指標,應用ABC分析法來控制呆料,當抓出呆料項目后,使用要因分析法進行分析及對策。,第五章 特性要因圖 一

15、.何謂特性要因圖? 特性要因圖是籍著多人共同討論,找出事物之要因輿特性關系的一種技巧。首先,設定待分析之主題,然后找出此主題的各項發生原因然后再從發生原因中找一要因設定為次主題,縮小討論之范圍,再次討論分析出其要因,如此一要因以要因及一層一層地分析下去,直至該事物之因果關系完全掌握為止。特性要因圖是由日本石川馨所創,因此又稱為石川圖、又被稱為魚骨圖或因果圖。,二.特性要因圖作法 1.決定問題或品質的特征 2.畫大要因(大骨) 3.畫中要因 4.畫小要因 5.檢核是否有遺漏了要因 6.確認重要的要因及此重要要因對特性影響 7.記錄必要的事項 注意事項: 1.嚴禁批評他人的構想和意見. 2.意見愈

16、多愈好和5W1H. 3.歡迎自由奔放的構想. 4.順著他人的創意或意見發展自已的創意.,三.特性要因圖之用途,特性要因圖的作成以腦力激蕩方式進行,可使全員得以參與,除可達到相互啟發,并使思想統一發揮,團隊共識的效果。其用途可依目的的分類為四種。1.改善分析用為了改善品質、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工作效率,而進行解析,抓住重要問題點,配合柏拉圖分析并研究改善對策2.品質管理用制程異常,發生不良品,客戶抱怨時,作為尋找原因,采取削除異常原因用。3.制定標准用當特性要因圖分析得很澈底,則表示對于制程的變異有充分的把握,制度或修改作業標准時,可充分就其原因或對策確實設定標准。4.實施品管教育化當全員參與討論時,可用特性要因圖整理問題,除可增進分析能力外,亦可做為新進員工的教育或工作說明時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