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理论李珍第二章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07573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9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理论李珍第二章(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2018/9/21,2,第一节 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干预分配的合理性第二节 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障第三节 分配不平等的广泛性 第四节 奥肯漏桶:再分配领域中的政府失灵,2018/9/21,3,第一节 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干预分配的合理性,一、风险、保险市场失灵与社会保障风险:不确定性,即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保险:借助于大数法则,集合大量的同质风险,在被保人之间分散风险。保险市场失灵 :商业保险能力不足 ;信息不对称 ;风险选择,2018/9/21,4,二、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原因: 保险市场失灵;人们对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认识 (个人风险社会风险);

2、工业化、城市化; 老龄化; 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2018/9/21,5,三、政府的政策目标与社会保障,政府的目标是多重的: 1、资源配置效率; 2、合理的收入分配; 3、保护个人的自由的目标不同社会制度、社会结构、不同的文化观念、不同的经济状况下,政府会有不同权重的组合。保障型模式VS福利模式 栏2-1 英国住房公共政策,2018/9/21,6,栏2-1 英国住房公共政策,英国住房公共政策说明了公共政策与政府对市场的评价及伦理观念的关系:在1914年之前,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由私人市场提供。对于那些经济上负担得起的家庭而言,这一制度大体上动作良好,但是对于那些低工资的群体来讲,特别是在大城

3、市中,这一制度所能带来的只不过是拥挤和肮脏的居住环境。从技术上来讲,住房市场出现了“市场出清”,但是从公共健康、政府法令的贯彻以及人道主义的角度,政策的制度者发现这种说法难以站得住脚。1919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住房及城市计划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政府对于改善穷人住宅环境的责任。政府合法地介入了住房市场,将解决住房问题视为一种社会服务。中央政府提供住房补贴,地方政府来提供服务。这一政策一直影响到上世纪90年代。尼古拉斯巴尔,2018/9/21,7,中国的政策目标演变: 计划经济:城乡二元结构下的高度公平的分配政策,在效率与公平的权衡上,天平是向公平倾斜的 ;市场经济体制:加重了效率的权重,城乡差别扩

4、大;高度不公平的状态,2018/9/21,8,四、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与社会保障,1、理论基础:功利主义哲学2、社会政策的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3、社会福利增加的来源:一是国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国民收入的均等分配;4、社会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路径:政府干预再分配; 5、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作用有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2018/9/21,9,五、有效需求管理与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的结果是收入差距的分化。由于存在收入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一定会出现有效需要不足。而总有效需要不足会导致开工不足、失业增加,进而陷入有效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凯恩斯开出的药方是通过财

5、政政策扩大有效需求。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来扩大有效需求。,2018/9/21,10,六、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社会收入支持制度人力的投资2、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减少由于经济动荡、自然灾害、疾病、伤残和个人不幸带来的脆弱性,分散个人和家庭的经济风险,保护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就是保护社会人力资源。3、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通过分散风险对促进人口再生产、提高人口质量和保护人力资源作用是巨大的。,2018/9/21,11,第二节 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障,效率与公平 对公平的理解:公平既包括客观的公平也包括人们主观的公平感觉即人们对公平的判断,客观的公平

6、又有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不同层面的公平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是不同的,有些是冲突的,有些是一致的,有些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018/9/21,12,一、公平是人类共同的偏好,公平也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观 “天下为公”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2018/9/21,13,二、公平的内涵,公平:经济公平和公平感 1、经济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 2、公平感:人们对公平的判断和感受3、结果的公平平等或均等,后者指的是收入分配的量的一致性,

7、而前者带有价值判断,指的是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基础上的各人贡献与其收入的一致性。,2018/9/21,14,机会的公平:一个人的成就,应该是他努力以及才能的结果,而不是由其所拥有的背景决定过程公平:竞争的规则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应该是同一的、一视同仁的,所有的人都遵循同一规则对与经济活动,2018/9/21,15,分配公平感:指的是人们对组织中资源或奖励的分配,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合理的个人判断和感受。分配公平感是主观的,它取决于当事人的价值观、个性、需要、动机等因素。公平感的相对性:纵向;横向,2018/9/21,16,有关公平感的理论(一),美国行为学家劳勒提出了一个工作公平感的综

8、合模型,初步说明个人分配公平感的人际复杂性。他认为分配的公平感不是当事人简单地与他人的报酬的一个简单的比较。人们比照自己应该所得的认识(A)与实际的所得的认识(B)产生公平或不公平的感觉。当A=B时,当事人感到公平; 当AB时,当事人会因为觉得吃了亏而感到不公平; 当AB时,当事人可能会因无功受禄而内疚,这也是一种不公平感的范围。,2018/9/21,17,有关公平感的理论(二),1965年美国行为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论表达了影响公平感的各变量间的函数关系:Op / Ip = Or / Ir式中O 和I 分别代表有关人的所得和他们的贡献,而p和 r 分别代表当事人和参照者。所得与贡献的比值(O

9、 / I) 可以称为公平指数。 此方程式中可知: 当等式两边的公平指数相等时,当事人会感觉公平。这样,当事人的所得即使与参照者的所得在绝对量上差异悬殊也不会觉得不公平;相反,公平指数不相等,即使两者间的绝对收入差距不大也可能产生不公平感。,2018/9/21,18,三、公平的重要性,1、是打断不平等链条的有效手段 2、不平等阻碍长期经济繁荣和发展的总体进程 3、收入不平等使主观福利下降 4、收入不平等引起直接和间接损失效率。 栏2-5 来自东亚和拉丁美洲的经验和教训,2018/9/21,19,栏2-5 来自东亚和拉丁美洲的经验和教训,人们之所以关心不平等,有若干的理由。较高水平的不平等往往会带

10、来各种种样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往往产生不利于投资的环境。东亚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的例子说明了两种极端的情况。在过去30年里,东亚国家高速增长-增长率是拉丁美洲国家的二倍以上-并且许多经济学家都相信,比较高的平等程度对此提供了部分的解释。许多拉丁美洲的国家则由于高度的不平等,受到城市暴力和政治动荡的困扰。 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 卡尔E沃尔什,2018/9/21,20,四、公平与效率的对立统一,效率的含义 :指资源的最优的配置状态。资源配置得当,资源利用充分,则资源配置效率高,反之则是低效率或效率损失。 “帕累托最优状态” 公平与效率的对立统一 :效率与公平有时会是一对取舍的关系 ;公平与效

11、率并不总是一对矛盾,在许多情况下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2018/9/21,21,第三节 分配不平等的广泛性,一、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第一,市场是不完善的,机会不平等是普遍现象; 第二,市场分配的标准是要素的功能,即要素的生产能力或贡献; 第三,垄断的存在造成机会、过程和结果的不平等; 第四,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主动的经济政策引致的不平等的存在; 此外,存在权力参与市场分配的问题。,2018/9/21,22,二、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一种普遍现象,美国:强调效率,强调机会的公平而不是结果的平 。德国:高税收高福利,社会贫富差距相对较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中国: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数由197

12、8年的0.18上升到2006年的0.46左右。中国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城乡内部、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尤其突出。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变化,2018/9/21,23,资料来源:1895年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 其他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8/9/21,24,第四节 奥肯漏桶:再分配领域中的政府失灵,当政府的干预过度或不当引致效率损失时,甚至是既无效率又无公平时,政府就失灵了,2018/9/21,25,一、奥肯漏桶:税收制度可能损失效率和公平,个人所得累进税有向下拉动高收入的作用,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向上拉动低收入水平,对市场分配结果进行调整

13、,设计和实施得当的累进税和转移支付制度,既能促进公平也能保证效率,反之可能公平和效率都受损。如果边际所得的税率太高,以至于人们减少工作和投资的热情的话,那么这种税制就损害了效率 。拉弗曲线,2018/9/21,26,2018/9/21,27,二、奥肯漏桶:社会保障支出可能是反激励的,社会保障支出制度的设计和管理不当也会形成反激励作用并引起公平效率的损失。反再分配:高收入者相对低收入者多纳社会保险税,但由于高收入者平均寿命较长,相对而言从社会养老保险获得更多退休金过高的保障水平可能导致“贫困陷阱”和“失业陷阱”,2018/9/21,28,三、奥肯漏桶: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不当引起效率损失,1、管理成

14、本形成奥肯漏桶,引起效率损失;2、给付环节的道德风险会使从富人那里取来的粥不是给了应得的穷人而是被其他人分享了,在这种情况下既无效率也无公平 。,2018/9/21,29,四、奥肯漏桶:理论及美国的经验,美国的实践证明“漏洞”没有想象的大 :“就今天在美国所实行的这些再分配性计划来说,由它引起的经济效率的损失是非常微小的。同营养不良、不健康、丧失工作技能、人生苦难等的经济代价相比,再分配的效率代价显得要更少一些。”,2018/9/21,30,本章小结,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别和收入分配不公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一问题是有害的,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政府的再分配制度必然面临公平与效率的思考与选择,我们的讨论发现,公平与效率在多数情况下不必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在许多情况下,追求公平是的助于宏观效率和微观效率的。当制度安排和管理不当时,不但会损失效率有时甚至是同时也会损失公平。我们要做的是,吸收各国的经验和教训,追求公平的过程中尽可能促进效率且尽可能避免效率的损失。,2018/9/21,31,深度阅读,1. 尼古拉斯巴尔.福利国家的经济学.郑秉文译.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平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李珍. 刘志英. 拉弗曲线的深度分析兼析中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政策涵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1.,2018/9/2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