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鞭毛菌亚门菌物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906310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鞭毛菌亚门菌物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二节鞭毛菌亚门菌物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二节鞭毛菌亚门菌物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二节鞭毛菌亚门菌物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二节鞭毛菌亚门菌物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鞭毛菌亚门菌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鞭毛菌亚门菌物(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二、形态特征 (一)营养体比较原始的原质团,单细胞或单细胞具假根,多数为典型菌丝体,分枝,多核,无隔膜。,一、概论特征:具有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多水生,少数两栖或陆生;腐生、寄生、专性寄生。所致植物病害喜潮湿、多雨、低洼积水、通风不良的环境。,(二)无性繁殖,2、游动孢子 (1)形成方式:原生质割裂 (2)鞭毛类型与结构:鞭毛类型:尾鞭式:基部坚实,端部细软而有弹性,无茸毛。茸鞭式:呈羽毛状结构,有一长的主轴,沿主轴两侧有茸毛。,1、游动孢子囊,3. 游动孢子区别性特征 (1)根肿菌纲:(图-4)游动孢子前端有2根长短不等; (2)壶菌纲:(图-1)游动孢子后端有1根尾鞭;

2、(3)卵菌纲:(图-3)游动孢子有1根尾鞭和1根茸鞭; (4)丝壶菌纲:(图-2)游动孢子前端有1根茸鞭,(三)有性生殖,游动配子结合,产生合子,发育成休眠孢子囊;(根肿菌纲、壶菌纲)异形配子囊结合产生卵孢子(大的配子囊称为雄器,小的称为藏卵器)(卵菌纲)。,三、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寄生细胞内专性寄生菌。寄生于真菌、藻类、高等植物。寄生于维管束植物地下部时常常引起根肿(细胞膨大和组织增生)。,重要属种及病害,1、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休眠孢子囊不结合成堆,散生在寄主细胞内。为害植物根部。引起十字花科植物的根肿病。如:芸薹根肿菌(P. br

3、assicae),2、粉痂菌属(Spongospora):休眠孢子囊结合成多孔的海绵状圆球(休眠孢子囊堆) 。马铃薯疮痂病菌(S. subterranea),为害马铃薯块茎的皮层,形成疮痂状小瘤。,四、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多数生于水中,腐生在动植物残体上,部分寄生于水生的小动物、藻类、真菌上,有的生活于海洋中,陆生的主要在土壤中,其中一些寄生于植物上,引起植物的病害。,休眠孢子囊,单鞭毛的游动孢子,1、节壶菌属(Physoderma):,重要属种及病害,休眠孢子囊扁球形,黄褐色,具囊盖,萌发时释放多个游动孢子。,为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侵染寄主常引起病斑稍隆起,但不引起

4、寄主组织过度生长。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2、集壶菌属(Synchytrium):休眠孢子囊结合成堆。内生集壶菌(S. endobioticum)引起马铃薯癌肿病。为检疫对象。,3、油壶菌属(Olpidium):菌体在细胞内寄生,整体产果式,形成孢子囊或休眠孢子,萌发时产生逸出芽管穿透寄主组织而外露,顶部开裂释放出游动孢子。引起十字花科猝倒病的芸薹油壶菌(O. brassicae),是许多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对植物生长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它的游动孢子是传播土壤中病毒的介体。,五、卵菌纲( Oomycetes ),(一)习性和形态特点典型的水生,有些两栖或陆生。

5、腐生、兼性寄生到专性寄生。营养体为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无隔,为二倍体。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其它真菌多为几丁质)。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二)重要属及病害 1、水霉属(Saprolegnia)产生顶生长形粗壮的游动孢子囊;两游现象明显。多为腐生,有些是水生动物的寄生菌。,串囊水霉(S. monilifera),引起水稻烂秧。,水霉大多腐生,生活在水域,少数寄生鱼类、藻类。,两游现象:首先从游动孢子囊中产生洋梨形游动孢子,经过一段休止以后,萌发产生肾脏形的游动孢子,再经过休止以后,萌发产生芽管。,层出现象:新孢子囊从成熟后的孢子囊里面(内生)或侧面(侧生)长出;,两游现象:,2、绵霉属(Achly

6、a)游动孢子囊有层出现象,新孢子囊在老的孢子囊侧面产生;具两游现象,但第一阶段短,休止孢在孢子囊顶端孔口处聚集成团。,稻绵霉(A. oryzae)寄生水稻幼苗,引起绵腐病,通称烂秧。秧苗期长期低温阴雨、秧田灌水过深过多易发生。,诊断要点:稻秧3叶期以前变黄腐烂,基部近地面处有成团的放射状菌丝体。,3、疫霉属(Phytophthora):孢囊梗分化明显,不分枝或假轴式分枝。孢子囊球形或倒梨形,顶端有明显的发芽区域。致病疫霉(P. infestans)引起马铃薯晚疫病。,霜霉目(Peronosporales),1、习性:陆生营养方式:专性寄生2、营养体:菌体发达无隔,多分枝,有吸器。3、无性繁殖:

7、游动孢子,4、有性生殖:产生典型的卵孢子。本目真菌引起植物霜霉病,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黄瓜霜霉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霜霉属十字花科蔬菜 霜霉病,指梗霉属,孢囊梗单根或23根从气孔伸出,主轴粗壮,顶端不规则二叉状分枝,分枝粗短紧密。禾生指梗霉(S. graminicola) 引起谷子白发病。,盘梗霉属莴苣霜霉病,致病特点:寄生程度高,专性寄生菌;在寄主表面形成霉层,颜色不同,多数为白色(霜霉),还有灰色等。多数局部侵染,少数系统性侵染。多长在叶片的背面 (气孔位置)。无性繁殖特别发达,孢子囊是侵染的主要来源。,白锈属(Albugo): 油菜白锈病(A. candid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