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_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影响研究_张晔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90529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保_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影响研究_张晔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农保_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影响研究_张晔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农保_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影响研究_张晔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农保_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影响研究_张晔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农保_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影响研究_张晔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农保_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影响研究_张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保_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影响研究_张晔(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卷第期 年月经 济 学 ( 季 刊) , , “ 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研究张 晔 程令国 刘志彪摘 要 年国家推行的 “ 新农保”制度是实现农村居民老 有所养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 查 年两期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分值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 等方法,全面评估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尽管实施时间不长和保障水平较低,新农保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了农村参保老人的养老质量。在养老质量均等化方面,新农保显著 提高了西部地区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但加剧了不同收入组别农村老 年人的养老质量不平等,现有农村老年人之间的养老质量差距也没 有显示出缩小的迹象

2、。因此应努力提高新农保的保障水平,促进农 村老年人养老质量的提高,并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推动农村居民 养老质量的均等化。 关键词 新农保,农村居民,养老质量 : 一、引 言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老年人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 六普”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镇, 年农村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亿。由于中国农村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缺乏稳定的生活保障,老年贫困发生率高出城市倍以上,目前已经接近 ( 王德文和张恺悌, ;杨立雄, ) 。加之在城市化、张晔,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程令国,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数

3、理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刘志彪,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系。通信作者及地址: 程令国, 上 海市武川路 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楼 室, ; 电话: ( ) ; : 。本研究得到美国国立老龄研究院( ) 资助项目“ 中国老龄健康的人口学分析” ( ) 、 国家自然科 学 基 金 国 际 合 作 重 大 项 目 “ 健 康 老 龄 发 展 趋 势 和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与养老质 量的影响研究”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家庭养老的成本与调整机 制研究” ( ) , 以及“

4、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的资助。本文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的资助。作者感谢赵耀辉教授、 吴斌珍教授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二届校 友学术研讨会” 上的评论和建议。衷心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 文责自负。王德文、 张恺悌, “ 中国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与贫困发生率估计” , 中国人口科学 , 年第期, 第 页。杨立雄, “ 中国老年贫困人口规模研究” , 人口学刊 , 年第期, 第 页。 经济学( 季刊)第 卷工业化的冲击下,农村家庭日益小型化、空巢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遭到削弱,导致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不断恶化。许多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无着落,生

5、活照料无依靠,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体弱多病,因赡养老人引起的家庭纠纷不断。在多重压力下,近年来中国农村老年人成为自杀风险最高的群体, 表明了中国老年人生存状态的严重恶化( 刘燕舞, ;王武林, ) 。 为了保护老年弱势群体,实现农村居民的 “ 老有所养” ,中国政府决定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年月国务院出台了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下文简称为 意见 ) ,规定自 年起正式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简称 “ 新农保” ) 的试点工作。新农保制度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为此,政府和学界对新农保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寄予厚望,

6、认为新农保对“ 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实现农民基本权利,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 ,以及 “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新农保能否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最终体现在能否改善中国农村老年居民的生存状态上。那么,新农保能否缓解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困境,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性工程,在 “ 广覆盖”“ 多缴多得”的制度设计下,新农保主要使哪些群体的农村居民受益?这些问题亟须科学严谨的政策评估给予回答。目前已经有一些文献对新农保展开了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

7、对新农保参保意愿和影响因素的探讨( 林本喜和王永礼, ;吴玉锋, ;钟涨宝和李飞, ) ;二是集中于 对新农保制度的介绍( , ; , ) ,或是新农保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崔红志, ;李冬妍, ) 。而对新农保 我国老年人口的自杀率在全球一直位居前列, 其中 岁以上人口自杀率为 人 万, 分别是日 本、 德国、 美国和意大利的 倍、 倍、 倍和 倍。而农村老年人口的自杀率又往往高出城镇倍。且随着人口年龄的上升, 农村老年人自杀率也迅速上升, 年 岁农村老年人自杀率 仅 人 万, 岁则上升为 人 万, 而 岁以上农村老年人自杀率高达 人 万。数 据来自卫生部,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

8、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年。刘燕舞, “ 农村老年人自杀及其危机干预( ) ” , 南方人口 , 年第期, 第 页。王武林, “ 中国老年人口自杀问题研究” , 人口与发展 , 年第 卷第期, 第 页。 年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 国发 号) 。林本喜、 王永礼, “ 农民参与新农保意愿和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 财贸经济 , 年第期, 第 页。吴玉锋,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实证分析 以村域社会资本为视角” , 中国农村经济 , 年第 期, 第 页。钟涨宝、 李飞, “ 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 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

9、 基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的 调查” , 社会学研究 , 年第期, 第 页。 崔红志, “ 对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 经济研究参考 , 年第 期, 第 页。 李冬妍, “ 新农保 制度:现状评析与政策建议” , 南京大学学报 , 年第期, 第 页。第期张 晔等:“ 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研究 的实施效果,尤其是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质量影响的研究尚属空白,更缺乏严谨的学术论证和政策评估,从而难以为未来的政策调整和干预提供依据。为此,本文使用最新的 “ 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 年两期数据,全面评估了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质量的影响。本文其余章节安排如下:第二

10、部分介绍了新农保的制度背景,并简要回顾了相关文献;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文的实证方法、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第四部分对我们所用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第五部分是实证结果与分析;第六部分讨论了新农保对死亡率以及死亡老人生前养老质量的影响,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样本损耗、反事实等稳健性检验;最后部分总结全文并讨论政策含义。二、制度背景与相关文献回顾( 一)新农保的制度背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是相对于 世纪末各地曾 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的。过去的 “ 老农保”主要依靠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储蓄的模式。政府财政的缺位导致农民参保率极低,无法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为此,新农保在坚持 “ 保

11、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基本原则下,对制度设计尤其是在资金的筹集和发放方式上作了较大的改进。 中央政府规定,年满 周岁、非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农保。为了鼓励农村居民参保缴费,新农保在资金筹集上采取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参保居民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 。各级政府则从两方面对新农保进行补贴:()养老金领 取环节 “ 出口补” 。地方政府按 元人月的标准,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支付基础养老金 ,也可根据当地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并适当增发 长期缴费人的基础养老金。()缴费环节 “ 进口补” 。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个人账户给予每年至少 元的补

12、贴,并对高档次缴费的参保人进行奖励。相应在养老金支付结构上,参保居民的养老金账户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两个部分。 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只要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参保缴费,都将自动获得每人每月最低 元的基础养老金。对于 周岁缴纳养老费的农村居民,达到 岁退休年龄后,除了领取基础养老金外还可领取个人账户的养 年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 国发 号) 。 中央政府确定缴费标准为每年 元、 元、 元、 元和 元个档次( 地方政府可增设缴费 档次) 。 中央政府按此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 对东部地区给予 补助。 经济学( 季刊)第 卷老金,参保人的月计发标准

13、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 。 为了防止各地方政府违反农民意愿进行粗暴政治动员,中央规定了农民加入新农保应遵循 “ 自愿”原则。然而这样有可能造成新农保覆盖率不高的问题。为了提高参保率,中央同时规定了基础养老金领取的 “ 捆绑政策” ,即满 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个人无须缴费,即可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必须参保缴费。这是农村居民领取基础养老金的重要条件。然而与很多改革试点一样,中央只确定基本原则和政策,同时也鼓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政策与标准,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由于地区财力不同,各地方政府对新农保的补贴规模具有明显差异。一般而言,东部地区的基础养老金要比中西部地区高。 在多缴多得的政策上,大部分省市 规定对按照最低档次 元缴费的参保者每年补贴 元,之后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增加元补贴,但有些省份则更高一些。 各省市一般只规定本省的最 低补贴标准,而具体补贴额则由区县政府根据财力决定。另外,一般省市都允许参保者补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