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第三部分_交通与规划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897604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第三部分_交通与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第三部分_交通与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第三部分_交通与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第三部分_交通与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第三部分_交通与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第三部分_交通与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第三部分_交通与规划(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部分 空间与布局 从广州、南京,到杭州、宁波,两年多来国内大城市纷纷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纵观已有发展战略规划, 我们发现区域、 产业、空间等三者, 涵盖了战略规划的基本内容, 成为规划表达和评价的共同主题。虽然战略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还未成熟,但区域、产业、空间三者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基本上透视出城市发展的本然,为各个城市所正视与采纳。 战略规划十分倚重的区域、产业两方面工作,最终都落到“空间”上。因此空间处理形态,往往成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后续的直接表达方式。 如首开战略规划编制先河的广州市, 在多方案编制完成后, 综合与深化工作就主要以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综合交通这三个专

2、题为核心展开, 深化并形成广州市长远发展的战略与政策框架, 从物质形态的角度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城市结构框架和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模式。 具体到合肥,我们认为正是因为城市“空间”的成功处理,才赢来了城市发展长久的骄傲1952 年版总体规划对环城公园的精彩处理,换来了“园林城市” 、 “卫生城市”等荣誉,换来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换来了人民群众的满意与舒适 “继往开来,追求辉煌”“继往开来,追求辉煌” !既是对合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判断,也是对合肥城市发展的判断! 本次合肥战略规划, 我们怀着对先辈规划者的无比敬重, 希望站在前人的肩上, 继承环城公园的美丽, 构建合肥未来发展的崭新框

3、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2002.8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 HEFEI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第三部分:空间与布局 第十章第十章 总体发展概念继往开来,追求辉煌总体发展概念继往开来,追求辉煌 各个城市的独特性,恰是城市发展特色的本源。已经 编制发展战略规划的城市中,广州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复 兴广州” ,南京发展战略强调的是“战略调整,突破危机” , 宁波发展战略突出“十字路口,迎接挑战”的理念,杭州 则关注“城市空间的重新整合” 合肥过往经济发

4、展迅速,纵向观察,五十年来发展辉 煌,城市建设取得过骄人的业绩, “继往开来,追求辉煌”继往开来,追求辉煌” 可能是合肥总结与发展的恰当表述。 1 1、时间与规模、时间与规模 “城市化” 、 “竞争与挑战”将是 21 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 上个世纪初,世界人口的 14%居住在城市,而到 90 年代,世界城市人口已达 42%,全世界有 21 亿人生活在城市。这个趋势仍然呈强劲的增长之势。在 21世纪,全世界估计将有 6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 中国在 5000 年前就出现了早期城市,是世界城市的发源地之一。 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多年,伴随着近代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复杂变革,城市化进程快慢不同但增长

5、迅速:1949 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 10.6,1978 年为 17.9,1990 年为 26.4,2000 年约为 35,城市总人口约为 4.6 亿。 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在1999年已达到47%, 同期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30.9%,低 16 个百分点,严重滞后于世界整体城市化进程。伴随着人口的大规模增加,我国城镇发展迅速。 从 1982 年到 2002 年, 全国城市由 160 多个发展为 660 多个,几乎所有城市的规模都扩大了几倍。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施,预计本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和超过 60,赶上同期世界平均水平。 国家“十五”计划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为国

6、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2002.8 81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 HEFEI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第三部分:空间与布局 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合肥作为 6320 万人口大省的省会,区位条件良好,交通便捷,城市人口将随全国城市人口总量的增长大幅度增加。虽然合肥人口增长的具体时限难以准确把握,但大幅度增长势在必然。 作为基本的判断与假设,本次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研究合肥未来 2050年发展的重大问题,其城市人

7、口总量以翻番考虑,可能超越 300400 万人。 2 2、空间策略、空间策略 合肥空间发展策略建立在本报告第二部分 “区域与发展” 的主要分析结论上,其立意的基础在于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全省发展的考虑立意的基础在于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全省发展的考虑,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双星闪耀的区域空间格局。双星闪耀的区域空间格局。合肥的发展必须立足自身放眼全省。作为省会,合肥的发展应促进安徽向心集聚格局的出现,避免腹地被省域周边中心城市过多瓜分。由于长江三角洲的西扩势在必行,芜湖是合肥融入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的必经之路, 因此合肥与芜湖的联动发展应看作是惠顾全省的合理战略举措。 合肥和芜湖所在的皖中

8、、皖东(江)地区是安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除了与芜湖联动发展外, 合肥还必须加强同其他沿江城市的协调合作, 密切联系,取长补短,真正发挥“合肥芜湖”“合肥芜湖”双核心的组合优势,增大辐射,带动全省。 (2)高科技与制造业并举的综合经济发展模式。高科技与制造业并举的综合经济发展模式。形如我国中部地区大部分省会城市, 合肥现阶段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 工业还是经济结构中的 “中流砥柱” ,发展速度体现着整体发展的水平。合肥这一时期一方面需要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进,另一方面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中心功能。 合肥提升经济中心功能的最重要的着力点有两个, 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是抓住发达国家与

9、地区、 我国先进省市产业转移的机遇, 大力发展制造业,把合肥建成制造之城。 (3)做强郊县,促进“大合肥”发展做强郊县,促进“大合肥”发展。合肥产业布局优化的方向是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郊县经济的发展。其措施是通过发展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适当集聚,在市场化竞争的基础上促进郊县经济。 郊县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大合肥”发展。从大合肥发展的观念出发,我们认识到现有市区行政区划有进一步调整的必要。通过打破市、县行政界限,促进大合肥的发展。 (4)头脑清醒,目光高远的产业发展选择头脑清醒,目光高远的产业发展选择。合肥应坚决避免大污染、高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URBAN

10、PLANNING AND DESIGN 2002.8 82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 HEFEI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第三部分:空间与布局 耗产业的兴建,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之外,积极支持教育产业、金融保险为主的新型服务业、旅游业、区域物流中心等的发展。 在明确产业发展策略的基础上, 合肥空间结构的建立和调整包括四个基本目标: 满足迅速拓展的城市空间需求;满足迅速拓展的城市空间需求; 有效支持和保障产业的发展;有效支持和保障产业的发展; 积极促进大合肥的发展;积极促进大合肥的发展; 继往开来,继承和发扬合肥城市空间的传统格局。

11、继往开来,继承和发扬合肥城市空间的传统格局。 3 3、城市基本定位、城市基本定位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带西端的次级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带西端的次级中心城市。 二十年来合肥发展速度惊人,之所以相对发展显得较慢,内外原因中可能更多还是由于外部经济发展局限所至。国内快速发展的苏、锡、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分别得益于香港和上海。如果拿掉香港和上海的支撑,上述两地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恐怕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完全两样。 “发展自身,立足安徽,走向长江” 。“发展自身,立足安徽,走向长江” 。合肥应当抓住长江三角洲西扩的有利时机,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争取加入与上海的直接分工协作体系,在与副增

12、长极南京的竞争中保持分工与合作, 将长三角西扩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 城市沿合肥巢湖芜湖的轴向“发散” ,走向长江空间结构示意图城市沿合肥巢湖芜湖的轴向“发散” ,走向长江空间结构示意图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2002.8 83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 HEFEI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第三部分:空间与布局 合肥通过与芜湖相互呼应,带动整个皖中沿江城市密集区的形成,并进一步成为安徽省的经济核心地区,再通过和区内城市的相互协作发挥组合优势,带动合肥

13、乃至安徽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促进皖中沿江城市密集区与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带的耦合与联结, 最终将合肥发展成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带西端的次级中心城市,扮演长江三角洲和中西部扩散交流的“桥头堡” 。 4 4、城市形象、城市形象 合肥城市绿色环境已经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同,具有保持传统,继续发展的条件。合肥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并被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市” ,多年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城市。 城市绿色形象已经牢固建立, 随着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可能在全国 范围内确立独特的“绿色城市”形象。 合肥环城公园, 宛如一条美丽的翡翠

14、项链, 环绕在城市中心。 因为环城公园,合肥在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中显得独行特立;因为环城公园, “绿色城市”的概念已经在市民中深刻树立。 规划继承和发扬合肥城市空间的传统格局,以“绿色城市绿色城市”为合肥发展的形象追求。在城市整体形态发展建构、新旧区发展协调、城市空间拓展、城市总体布局等方面,均以“绿色城市”为总的发展坐标。 城市空间的传统格局“绿色城市”城市空间的传统格局“绿色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2002.8 84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 HEFEI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第三部分:空间与布局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用地拓展城市特色发扬光大用地拓展城市特色发扬光大 对一个规划错误城市的“修补”往往是世世代代、无穷无尽、令人烦恼的。城市用地拓展绝不是简单的用地发展选择问题,而是涵盖着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追求等内容的基本问题,是城市合理发展,避免“错误” ,避免长期“修补”的起点。 城市用地拓展一旦错误,将置城市于“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困难境地,长期被动。国内包括北京、广州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