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药剂制备及机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489755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体药剂制备及机械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液体药剂制备及机械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液体药剂制备及机械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液体药剂制备及机械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液体药剂制备及机械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体药剂制备及机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体药剂制备及机械(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液体药剂制备及机械,1.1 液体药剂的分类及制备方法1.2 液体药剂制备机械,本章内容:,液体药剂系指以液体形态应用于各种治疗的所有药剂剂型,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液体药剂主要由药物、分散剂和附加剂三部分组成。 对液体药剂的一般要求是: 真溶液型药剂应澄清透明;混悬型和乳浊型药剂的分散要小而均匀,易分散。 分散剂最好是水,其次是稀乙醇或乙醇,以及其他毒副作用小的有机分散剂。 有效成分的浓度应准确、稳定。 内复制剂应适口、无刺激性。 包装容器应严密且便于使用。 制剂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并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卫生标准。,概述,1.1 液体药剂的分类及制备方法,介绍:,1.1.1 液体药剂的

2、分类 1.1.2 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1. 按分散系统分类 2. 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本节内容:,1.1.1液体药剂的分类,将液体药剂作为一个分散系统,根据其分散质子大小的不同,可分为真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浊型和混悬型四大类,其分类特点列于表1-1。,1.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型分散相为分子或离子,胶体溶液型分散相为高分子或溶胶等胶体粒子,乳浊型分散相为液滴,混悬型分散相为固体颗粒。在后两类药剂中颗粒与分散剂的界面用肉眼可以观察出来,制备时都需要加稳定剂。 各种分散体系的关系可归纳如下:,2.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根据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液体药剂可划分为内服和外用两大类.如:内服的合

3、剂、芳香水剂、糖浆剂、和外用的洗剂、搽剂、滴剂、口腔含漱剂,湿敷剂等等。,1. 真溶液型药剂的制备 2. 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备 3. 混悬液型药剂的制备 4. 乳浊液型药剂的制备,本节内容:,1.1.2 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1. 真溶液型药剂的制备,(1) 溶液剂的制备 (2) 糖浆剂的制备 (3)其他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内容:,溶液剂系指不挥发的化学药剂的澄清透明溶液,其制备方法有三种,即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1)溶解法系指将固体药物直接溶于溶剂的方法。其操作较为简便,适用于较稳定的化学药物。制备过程为:称重、溶解、过滤、包装、质检等。 (2)稀释法系指将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

4、药物的浓储备液稀释至治疗浓度范围内的方法。 (3)化学反应法系指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溶液的方法,适用于原料药物缺乏或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1) 溶液剂的制备,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或药物提取物的浓者糖水溶液,目的是利用蔗糖甜味以掩盖药物的不适嗅味,容易服用,对儿童尤其适用。糖浆剂的制备方法有两种:溶解法和混合法。(1)溶解法系指将蔗糖加入一定量的沸水中,加热溶解后再加入各种药物,搅拌溶解、过滤,然后加水至全量,此法又称“热溶法”。糖浆剂加热过久可使产品色度加深,且高温不利于热敏性药物,因此对于含有机酸或热敏性药物的糖浆剂用“冷溶法”制备,即在室温下将蔗糖溶于冷的蒸馏水中或含药物的溶液中,经过滤即得

5、。此法还适用于寒易挥发成分糖浆的制备。(2)混合法系指将药物与单糖浆(单纯糖浆近饱和的水溶液)直接混合而成。此法操作简便,应用较广。,(2)糖浆剂的制备,(1)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其制备常采用溶解法、稀释法、蒸馏法等。 (2)甘油剂系指以甘油为分散剂的药剂,其制备多采用溶解法、化学反应法等,(3)其他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2. 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备,内容:(1)亲水性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备 (2)疏水性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备,胶体型液体药剂所用的分散剂多为水,也有用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的。按胶体粒子与分散剂之间亲和力的不同分为亲液胶体和疏液胶体。,(1)亲

6、水性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备,制备亲水性胶体溶液型药剂常采用溶解法,即直接将亲水胶体药物放入水中便自动溶胀分散。 亲水胶体药物溶解初期,只有水分子单向进入胶体物分子之间的空隙中,与亲水基团发生水合作用,使胶体体积膨胀变大。其后,由于水分子降低了胶体分子间的吸引力,胶体分子向水中的扩散加剧,交替的体积迅速增大,直至完全溶解。 此溶解过程中应注意不同的亲水胶体的溶胀速度及难易程度,适时适量的加入水和胶体药物,而且不能一开始就搅拌,以防止胶体药物表面因遇水溶胀个而粘连成团,致使粘度增高,反而妨碍水分子向胶块中心的渗透而影响继续溶胀,造成胶液不均匀。 在胶体溶解后期施加搅拌或加热才对加快溶胀速度有利。,疏

7、水性胶体分子以疏水基团占优势,它与水的亲和作用很弱,不能形成水合物。制备疏水性胶体溶液需进行特殊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A.分散法 用机械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等,把粗大的几条要闻分散成1500nm的胶体微粒。 在药剂的大工业生产中大多采用机械分散法,如用胶体磨进行分散。 超声波分散是将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超声波直接送入分散系中,用不同频率疏密交替的振动来产生极大的撕碎力,使粗粒子分散细化成胶粒。 B.凝聚法 是指利用氧化、还原、水解、复分解等化学及物理方法该善溶解条件,将分子或离子相互聚集成胶体微粒。 用凝聚法制备胶体溶液时,关键在于控制胶粒成长的大小,防止进一步凝聚形成粗粒沉淀。,

8、(2)疏水性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备,混悬液型药剂是指难溶的固体药物粉末分散在液体分散剂 中所制成的液体药剂、亦称为混悬剂。混悬液在药剂上应用较广,与许多剂型有关,在口服、外用、注射、滴眼、气雾以及控制释放等剂型中均有应用。,3. 混悬液型药剂的制备,影响混悬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一个是混悬微粒本身的性 质,包括微粒的粒径、密度及Zeta电位等; 另一个是分散剂的性质,如密度、粘度等。 良好的混悬状态应该是颗粒细腻、均匀,下沉缓慢,沉寂的颗粒不结块,易摇匀且不粘瓶壁,便于倾倒,色、香、味适宜,储存期内粒径不变、不霉变、不分解。,1.分散法 系指利用研磨器械将不溶性固体药物研成细粉颗粒并分散在溶液中的

9、加液研磨方法。通常干研磨只能得到5500um粒径的粉粒,而加液研磨得到的微粒粒径可达到0.10.5um,其分散效果较为理想。对于亲水性固体药物,因其易被水润湿,故可直接加液研磨分散;对于疏水性固体药物,因其不易被水润湿,所以加液研磨时必须先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助悬剂等与之共研。 混悬剂小量制备时可在乳钵中进行,大量生产时可应用乳匀机或胶体磨。,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两种。,2.凝聚法 系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经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药物微粒,并混悬于溶液之中的过程称为化学凝聚法。此时应注意反应需在稀溶液中和低温条件下进行,同时急速搅拌,才能得到较细的不溶性微粒并形成分散均匀的混悬液。

10、 另有微粒结晶凝聚法是将药物先用溶解度较大的溶剂溶解,并制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将该溶液缓缓滴加到急速搅拌下的药物溶解度小的冷溶剂中,使之快速析晶,从而得到比较细微的结晶。凝聚法中强力搅拌的目的是使晶核生成速度远远大于结晶生长速度,这样有利于细化晶粒,达到良好的分散混悬效果。 凝聚法常用的设备是立式搅拌反应釜。,4. 乳浊液型药剂的制备,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简称乳剂,是由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水相和油相),经过乳化形成的非均相分散系,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液相之中,前者称分散相,又称为内相或不连续相;后者称为分散剂,又称外相或连续相。乳浊液分散相的液滴直径一般都超过0.1um,多半在0.252

11、5um之间。为防止分散相液滴的重新复合,常需加入阿拉伯胶等稳定剂(又称乳化剂)。乳浊液型液体药剂广泛的用于内服、外用,注射等多种剂型。,乳剂的制备方法很多,根据油水量相混合次序及乳化剂的加入方法不同,其通常分为下列几种。 1.干胶法即先将胶粉(作乳化剂用)与油相混合研磨均匀,加入一定量的水制成初乳,再逐渐加水稀释至全量。例:鱼肝油乳剂、松节油搽剂可用此法制备。 2.湿胶法即先将乳化剂胶粉溶于水相中,再加入油相,研磨成乳,最后加水至全量。例:鱼肝油乳剂的制备亦可用本法。过量水有利于形成水包油型的乳剂。,3.新生皂法即当油相为植物油时,其内含有少量脂肪酸,与相应量的碱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和

12、混合搅拌,发生皂化反应成肥皂(脂肪酸的钠盐或钙盐),以肥皂作乳化剂来制备乳剂。例:石灰搽剂是由新生钙皂乳化而成的;复方苯氧乙醇乳是由硬脂酸与三乙醇胺皂化生成的有机安皂乳化制成的乳剂。4.直接匀化法即应用表面活性剂(除肥皂)作乳化剂时,由于表面活性剂乳化力较强,一般可将油相、水相、乳化剂加在一起直接振摇或用匀化器械乳化制备。5.交替加液法即将油相和水相分次少量地交替加入乳化剂中制备乳剂。常有的乳化机械有:乳钵(用于小批量生产),高速搅拌器,胶体磨,乳匀机及超声波发生器等。,1.2 液体药剂制备机械,1.2.1 溶解、反应设备 1.2.2 蒸馏设备1.2.3 液体制剂用其他设备,介绍:,溶解、反应

13、设备广泛地用于溶解、稀释等多种传递过程或化学反应过程。 为了使分散想在连续相中很好的分散,保持均匀的悬浮或乳化,加快溶解,强化相间的传质、传热等,设备上设有搅拌装置及热装置(如夹套、盘管等)。 典型的溶解、反应器以立式搅拌釜为列,其总体结构如图1-1 搅拌反应器主要由搅拌装置,轴封和搅拌罐三大部分组成。,1.2.1 溶解、反应设备,1.2.1 溶解、反应设备,介绍:(一)搅拌反应器的安装类型(二)搅拌反应器的结构,(一)搅拌反应器的安装类型,图1-1立式搅拌釜结构图 1-搅拌器;2-罐体; 3-夹套;4-搅拌轴;5-压出管;6-支座;7-人孔;8-轴封;9-传动装置。,图1-1所示即为立式中心

14、搅拌反应器,将搅拌装置在立式设备顶部的中心线上,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搅拌反应器根据容器的形状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 按照搅拌装置的安装位子不同又可分为中心搅拌反应器、偏心搅拌反应器、倾斜式搅拌反应器,底搅拌反应器以及旁入式搅拌反应器等等。,其电机功率可从0.1KW到数百KW,常有的为0.222KW。 搅拌轴转速小于100r/min的为低速,100400r/min的为中速,大于400r/min的为高速。 中、小型立式容器中心搅拌反应器在国外已标准化,国内也有转速为30360r/min 的系列产品可供选用,点击功率多在0.415kW范围。 由于大型搅拌反应器的搅拌器直径大,所传递的扭矩很大,整个传动

15、装置、轴封等制造复杂,目前暂未标准化。,图1-2为偏心式搅拌反应器示意图。,图1-2为偏心式搅拌反应器示意图。搅拌轴心偏离容器中心,使流体在釜内所处的各点压力不同,因而使液层间的相对运动加剧,搅拌效果明显提高,但偏心式搅拌容易引起振动,一般多用于小型设备。,对于简单圆筒形或方形敞开的立式设备,可将搅拌装置直接安装在器壁的上缘,搅拌轴斜插入筒体内,如图1-3所示,也称为倾斜式搅拌反应器。 这类反应器搅拌装置小巧、轻便、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应用广泛。 一般功率为0.12.0kW,使用一层或两层搅拌浆叶、转速为36360r/min。 适用于药品的稀释、溶解、分散,调和及PH值的调整等。,图1-3为倾

16、斜式搅拌反应器,搅拌装置设在反应器底部的称为低搅拌反应器,图1-4所示。 底搅拌反应器的优点是搅拌轴短而细,轴的稳定性好,降低了安装要求,所需安装、检修的空间比较小。 由于把笨重的传动装置安放在地面基础上,从而改善了罐体上封头的受力状态,而且也便于维修。 搅拌装置安装在底部方便了罐体上封头接管的排布与安装,特别是上封头需带夹套时更为有利。 底搅拌有利于底部出料,它可使底部出料处得到充分搅动,使输料畅通。 大型反应器常采用此种搅拌装置。 底搅拌的突出缺点是轴封困难,另外搅拌器下部至轴封处的轴表面常有固体物料粘积,一旦脱落变成小团物料混入产品中而影响产品的质量,为此常需定量、定温地注入溶剂,以防止颗粒沉积结块,而且检修搅拌反应器及轴封时一般需将釜内物料排净。,图1-4为底搅拌反应器,图1-5为旁入式搅拌反应器,旁入式搅拌反应器如图1-5所示,它是将搅拌装置安装在设备筒体的侧壁上,所以轴封困难,在制药机械中较少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