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20其他针法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97180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20其他针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针灸学20其他针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针灸学20其他针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针灸学20其他针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针灸学20其他针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学20其他针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20其他针法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学,其他针法,中医教研室,其他针法,三棱针 皮肤针 皮内针 头针 拔罐法,三棱针锋针,灵枢官针 “病在经络痼痹者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 灵枢九针论“故为之治针,必筒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主痈热出血。” 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经通络 治疗顽固性痹证,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顽癣、疖痈初起、扭挫伤,指(趾)麻木,三棱针刺法,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中指扶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分许,以控制针刺深浅度,针刺时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夹持、舒张皮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刺点刺 刺络 散刺 挑刺 注意事项,腧穴点刺 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右手持针对

2、准穴位迅速刺入0.3厘米左右,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刺络用三棱针缓慢地刺入已消毒的较细的浅静脉,使少量出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临床常用于:中暑:肘窝、腘窝浅静脉急性淋巴管炎:红丝上多针刺血,散刺 :豹纹刺 灵枢官针:“豹纹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 顽癣、疖肿初起(未化脓):四周刺出血 扭伤、挫伤后局部瘀肿:瘀肿局部消毒后如豹纹般散刺出血。,挑刺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表皮挑破,使出血或流出粘液刺入0.5厘米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高,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局部消毒,覆盖敷料。 反应点:类似丘疹,

3、一般似针帽大小,多呈褐色,或粉红、灰白、棕褐色 痔疾,在腰骶部或“八髎”常有反应点 麦粒肿,在“耳尖”、“大椎”、肩部有反应点挑刺一般3-7日一次,3-5次为一疗程。10-14天后,可进行第二疗程。,注意事项,体位舒适预防晕针 严密消毒,防止感染 避免刺伤动脉、出血不宜过多,一般以数滴为宜。 身体虚弱,气血两亏,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易止住的患者,不宜使用。 每日或隔日针治一次,35次为一疗程。急症也可每日治两次。如治疗需出血较多者,每周治疗1-2次为宜,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叩刺皮部 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 防治疾病,操作方法,叩刺法: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

4、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 刺激强度:根据病人体质、年龄、病情、叩刺部位的不同,有弱、中。强三种刺激强度。,持针式:手握针柄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弱刺激;用较轻腕力进行叩刺、局部皮肤略有潮红,病人无疼痛为度 老弱妇儿 虚证患者 头面、眼、耳、口、鼻 肌肉浅薄处,强刺激:用较重腕力进行叩刺,局部皮肤可见隐隐出血,患者有疼痛感觉 年壮体强 实证患者 肩、背、腰、臀部等肌肉丰厚处。,中等刺激:介于强弱两种刺激之间,局部皮肤潮红,无渗血,患者稍觉疼痛一般疾病和多数患者 除头面等肌肉浅薄处外,大部分均可用此法,皮肤针刺激强度,叩刺部位,循经叩刺:是循经络路线进行叩刺 督脉:调节一身之阳气 膀胱经:

5、背俞穴(治疗范围广) 足四肢肘膝以下的经络(原、络、郄、五腧穴)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 穴位叩刺:根据穴位主治症进行叩刺 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 局部叩刺:患部叩刺 扭伤后局部瘀肿疼痛,顽癣等,可在局部进行散刺或围刺。,皮内针,图钉型或麦粒型 刺入皮内,固定留置一定时间,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 防治疾病,操作方法,麦粒型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身,沿皮横刺人皮内,针身埋人皮内0.51厘米用胶布将留在皮外的针柄固定。 图钉型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圈,将针尖对准穴位刺人,使环状针柄平整地留在皮肤上用胶布固定此针较多用于耳穴,留置时间 根据季节不同而定 热天一般留1-2天 冷天可留置

6、3-7天 留置期间每隔四小时左右用手按压埋针处12分钟,以加强刺激,增加疗效 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胃痛、月经不调、痛经、遗尿、不寐、高血压病、哮喘、咳嗽,注意事项,关节附近不可埋针活动时会疼痛 胸腹部因呼吸时会活动,亦不宜埋针 埋针后,如患者感觉疼痛或妨碍肢体活动时,应将针取出,改选穴位重埋 埋针期间,针处不可着水,避免感染 热天出汗较多,埋针时间勿过长,以防感染。,拔罐法吸筒疗法,角法,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或其他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防治疾病吸血排脓(最早)风湿痹证,感冒

7、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罐的种类,玻璃罐 竹罐 陶罐,火罐,玻璃罐,竹罐,抽气罐,火罐痕迹,拔罐的方法,火罐:用火在罐内燃烧,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架火法 水煮法:竹罐 抽气法:拔罐器 留罐10-15分钟,避免起泡,走罐(推罐):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将罐拔住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左、右往返推动, 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淤血时,将罐起下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疫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闪罐: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多用

8、于局部皮肤麻木、痛疼或功能减退等疾患,拔罐方法,刺血(刺络)拔罐 :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针罐: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 待皮肤红润、充血或淤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拔罐方法,起罐法及注意事项,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留罐10-15分钟,避免起泡 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操作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不宜拔罐 皮肤有

9、过敏、溃疡、水肿不宜拔罐 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高热抽搐者,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头针疗法,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 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进行治疗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 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与头针分区的关系,下肢区 上肢区 头面区 咽喉区,国内头针流派,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焦氏头针方氏头针朱氏头针治疗带汤氏头针,林氏头针头针新治疗区宋氏头针张氏头针颞三针头双针,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1984年5月东京) 制定原则 分区定经 经上选穴 结合古代透

10、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 头穴名三要素:英文字母数字编号、穴名汉语拼音和汉字,头皮针穴名,MS是“micro-system”and “scalp points”的缩写 MS 1额中线zhngxin MS 2额旁1线pngxin(胸腔区) MS 3额旁2线pngxin(胃区、肝胆区) MS 4额旁3线pngxin(生殖区、肠区) MS 13枕上旁线 Zhnshng Pngxin (视区) MS 14枕下旁线 Zhnxi Pngxin (平衡区),部分头针分区示意图,穴位连线透刺,焦氏头针,山西焦顺发于1971年首先提出,以大脑皮层机能定位为理论依据 两条标准线为定位标志 前后正中线:两眉之间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 眉枕线:眉毛上缘中点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的水平连线,焦氏头针分区,运动区: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在头皮上的投影。 上点: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 下点: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 运动区划分: 上15下肢、躯干运动区 中25上肢运动区 下25头面部运动区,也称言语一区,感觉区,言语3区,平衡区,用于命名性失语,用于感觉性失语,用于平衡功能障碍,焦氏头针分区图,言语2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