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第二幕肺癌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95198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第二幕肺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诊断第二幕肺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诊断第二幕肺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诊断第二幕肺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诊断第二幕肺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第二幕肺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第二幕肺癌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癌,肺癌的临床表现 肺癌的TNM分期 肺癌及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肺癌的临床表现,(一)局部与全身症状 咳嗽:最常见症状,常出现刺激性咳嗽,大多有阵发性干咳,仅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痰。 咯血:癌组织血管丰富通常为痰中带血,血丝痰或少量咳血;大量咳血很少见。 胸闷胸痛:多为轻度钝痛;侵犯胸膜时常为尖锐胸痛;侵及肋骨时多为固定压痛。 气促:多为肺癌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所致。 发热:多为肺癌合并感染,特点是反复难治性。也可由癌性毒素或骨髓转移引起,此时多为低热。 全身症状:如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晚期出现的恶病质。,(二)外侵与转移症状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为肺癌直接侵犯或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压迫上腔静脉

2、所致。 贺纳综合症:为肺癌或转移淋巴结累及第7颈椎至第1胸椎外侧旁的交感神经所致。 潘冠综合征:多见于Pancosts瘤,是肿瘤侵犯破坏第1、2肋骨和臂丛神经,引起上肢疼痛。 其他:如声嘶、脑转移症状、骨转移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等。,(三)肺癌的伴随症状 肺性肥大性骨性关节病:多见于腺癌。表现为大关节疼痛、 杵状指、趾。 类癌综合征:多见于小细胞肺癌。表现为腹痛腹泻、面部潮红、支气管痉挛等。 男性乳房发育:多见于小细胞肺癌。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的乳腺发育。,肺癌的TNM分期,TNM系统 T肿瘤原发灶 N区域淋巴结 M远处转移 TNM分级体系特点 TNM分期系统独立地基于疾病解剖学程度 其他如临床症状

3、或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因素不包括在内,肿瘤原发灶 (T),T0 无原发肿瘤T1 3cm,被肺或脏层胸膜包绕,未累及叶支气管近端以上位置T1a 2cm T1b 2cm但 3cmT2 3cm但7cm或肿瘤具有以下任一项:侵犯脏层胸膜,累及主 支气管、距隆突2cm,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蔓延至肺门但未累及全肺 T2a 3cm但5cm T2b 5cm但7cmT3 7cm,或直接侵犯胸壁/膈/膈神经/纵膈胸膜/壁层心包,或肿瘤位于主支气管、距隆突2cm,或全肺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或分开的肿瘤结节位于同一肺叶T4 任何大小肿瘤侵犯至心脏/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经/食管/椎体或隆突,或分开的肿瘤结节位于同侧不同肺

4、叶,区域淋巴结 (N),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周围淋巴结及肺内淋巴结,包括直接蔓延累及 N2 转移至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N3 转移至对侧纵膈淋巴结、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IASLC 淋巴结图谱 (1),锁骨上区域 1 低颈部、锁骨上和胸骨颈静脉切迹淋巴结纵膈部上 上区 2R 气管旁(右) 2L 气管旁(左) 3a 血管周围 3p 气管后 4R 气管旁下(右) 4L 气管旁下(左),Frank C et al, The new lung cancer staging system, Chest, 2009,136:26

5、0-271,IASLC 淋巴结图谱 (2),主动脉淋巴结 AP区 5 主动脉下 6 主动脉旁(主动脉升部或横膈膜)纵膈淋巴结下 嵴下区 7 嵴下 下部 8 食管周围(龙骨下) 9 肺韧带,Frank C et al, The new lung cancer staging system, Chest, 2009,136:260-271,IASLC 淋巴结图谱 (3),N1淋巴结 门/叶间区 10 门 11 叶间周围区 12 叶 13 分节 14 分节下,Frank C et al, The new lung cancer staging system, Chest, 2009,136:260-

6、271,远处转移 (M),M0 无远处转移M1a 分开的肿瘤结节位于对侧一个肺叶,或肿瘤伴有胸膜结节或恶性胸膜播散M1b 远处转移,NSCLC的分期与TNM,Frank C et al, The new lung cancer staging system, Chest, 2009,136:260-271,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局限期:局限在一侧胸腔,包括有锁骨上或前斜角肌淋巴结转移,再按TNM分期进行临床分期。 广泛期:病变超过局限期范围。,肺癌及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 肺癌的治疗需依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而做出全面考虑,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治疗前精确的临床

7、分期对肺癌治疗意义重大。 肺癌治疗方法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治疗,前者包括目前已被广泛采用的化学治疗(化疗),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和放射治疗(放疗),作用局限。 NSCLC多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SCLC多采取以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一)肺癌的外科治疗,1、手术适应症:为、期及部分a期(T3N1M0)NSCLC。对SCLC己打破了以往认为不适于手术治疗的观点,期SCLC先行手术切除已得到国内外共识,期SCLC术前化疗的观点有所不同,仍于研究中,而对期别较晚的期SCLC应以化疗为主、为先,如化疗成功,病员年龄较轻、全身情况良好,可继以手术治疗。 2、手术术式:以肺叶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为首

8、选术式。其他术式包括全肺切除术、肺局部切除术、扩大性肺切除术、气管支气管或/血管成型肺切除术。肺癌的手原则是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组织。 3、手术禁忌症:胸外淋巴结(锁骨上、腋下)转移。远处转移,如脑、骨、肝等器官转移。广泛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癌肿侵入胸壁和肋骨,虽然可以与病肺一并切除,但疗效不佳,肺切除术应慎重考虑。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情况差的病人。,(二)肺癌的放射治疗,主要治疗对象为期肺癌和缓解期病员的症状,包括骨、 脑转移等减症治疗,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作用。 1、根治性放射治疗:以达到消灭原发性肺癌病灶及其区域转移淋巴结、使患者恢复健康为目的的

9、放射治疗。主要针对因医学原因不能手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放射治疗。 2007年版中国肺癌临床指南:“在一些早期肺癌,因高龄或内科原因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病例,放射治疗可作为一种根治性手段。不宜或不愿手术治疗的期肺癌,推荐单行的放射治疗。” 2、姑息性放射治疗:是以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 3、综合性放射治疗:分为术前放疗、术中放疗和术后放疗。,(三)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可分为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局部化疗和增敏的化疗。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也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二类。

10、1、小细胞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特点:对化疗高度敏感,有可能用化疗治愈。 标准化疗方案: CAV方案(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R,长春新碱VCR); EP方案(鬼臼乙叉甙VP-16,顺铂DDP); IP方案(伊立替康Iriotecan,顺铂DDP)。,2、非小细胞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特点:对化疗的敏感性不高。 对化疗的共识:早期可用辅助化疗,局部晚期采用新辅助化疗,晚期宜用姑息化疗。 化疗方案及周期:含铂类的第三代化疗药物的两药方案为标准方案,化疗周期为4-6周期,首个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可考虑采用二、三线方案药物化疗。3、第三代化疗新药:近年来,经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已证明第三代治疗非小细胞

11、肺癌的细胞毒药物与铂联合其疗效优于第二代药物与铂联合,且毒副作用较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三代新药包括:泰素(紫杉醇、Paclitaxel)、泰索帝(Docetaxel)、诺维本(Vinorelbine)、健择(Gemcitabine)和开普拓(伊立替康、Irinotecan)。,(四) 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治疗生物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近年发展最快,最具潜力和在国际上广泛受到重视的亮点。 现已在临床应用及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分子靶向药物有:易瑞沙(Iressa、Gefitinib )、特罗凯(Erlotinib、Tarceva )、恩度(Endostar)等。Iressa: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近年来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治疗方案设计,非小细胞肺癌 , a N0N1期: 手术为主 a N2期: 新辅助化疗 含铂类的化疗方案 体重减轻5%b期: 放化疗为主,必要时辅以手术 期: 对症处理 小细胞肺癌 局限期: 化-手术/放疗-化 广泛期: 化疗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