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5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94099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5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5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5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5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5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5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5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缺血性卒中的 早期治疗指南 2014,2,概述,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死亡率: 80130/10万人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全国脑卒中患者:600700万每12秒有一人发生卒中! 每21秒有一人死于卒中!,3,定义:,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是最常见的神经科疾患。脑卒中(Stroke) 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弥漫性或局灶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

2、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4,他们同样是脑血管病的受害者,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个体化处理,结合新的进展,综合患者具体病情,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推荐强度,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主要内容,1.院前处理,2.急诊室诊断及处理,3.卒中单元,4.急性期诊断与治疗,卒中生存链“8D”,Detection 发现 识别卒中的症状和体征 Dispatch 派遣 拨打急救电话,

3、EMS 优先派遣 Delivery 转运 迅速运输,院前通知医院 Door 到院 立即急诊分诊 Data 数据 急诊评估,迅速进行实验室和CT 检查 Decision 决策 诊断和决定适合的治疗 Drug 用药 给予适当的药物和其他干预措施 Dispositon 安置 及时收入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室或转诊,公众卒中教育,卒中识别5个突然,卒中识别FAST,911 调度员,空中医疗转运,现场处理及运送,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心脏观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评估有无低血糖,急救处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现场处理及运送,应避免,应获取,应尽快,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

4、,43(2)146-152,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 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 就近有条件的医院(级推荐),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主要内容,1.院前处理,2.急诊室诊断及处理,3.卒中单元,4.急性期诊断与治疗,病史体检,诊断和评估,处理,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尽快进行,是否为脑卒中? 是缺血性还是出 血性脑卒中? 是否适合溶栓 治疗?,密切监护基本 生命功能 需紧急处理的 情况,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推荐意见,按上述诊断步骤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 快速诊

5、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min 内完成脑CT等评估并做出治疗决定(级推荐),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主要内容,1.院前处理,2.急诊室诊断及处理,3.卒中单元,4.急性期诊断与治疗,卒中单元,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组织化管理脑卒中患者的医疗模式, 把传统治疗脑卒中的各种独立方法组合成一种综合的治疗系统。,卒中单元,药物治疗,心理康复,其他治疗,健康教育,语言训练,肢体康复,卒中单元,卒中单元,卒中单元,卒中单元,卒中单元,推荐意见:收治脑卒中患者的医院应尽可能建立卒中单元,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6、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到卒中单元接受治疗,或神经内科病房接受治疗。,A级,级,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主要内容,1.院前处理,2.急诊室诊断及处理,3.卒中单元,4.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急性期诊断与治疗,吸氧与呼吸支持 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 体温控制 血压控制 血糖控制 营养支持,评估和诊断,一般处理,特异性治疗,急性期并发症 的处理,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 出血转化 癫痫 吞咽困难 肺炎 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改善脑血循环 神经保护 其他疗法 中医中药,病史和体征 脑病变与血管 病变检查 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诊断 病因分型 诊断流程,中华神经科杂志

7、,2010,43(2)146-152,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评分量表(1995),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 (NIHSS),斯堪地那维亚脑卒中量表 (SSS),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评估病情严重性,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脑病变检查,血管病变检查,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部分患者必要时可选择的检查,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诊 断,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中华

8、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缺血性卒中分型,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诊断流程,是否为脑卒中?,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严重程度?,能否进行溶栓治疗?,病因分型?,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推荐意见,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或MRI检查(1级推荐) 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检查(1级推荐) 应进行上述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1级推荐) 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1级推荐) 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同情程度(级推荐) 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级推荐),但在症状出现6h内不过分强调此类检查 根据

9、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1级推荐),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推荐意见,准备溶栓者,应使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15 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 F.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血糖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H.妊娠 I不合作,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监护及处理,A尽可能将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B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第1小时内30 min 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h C.巳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D定期监测血压,最初2 h内

10、15 min 1次,随后6h内30min 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 24h E如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F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应延迟安置 G给予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颅脑CT,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抗血小板,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抗凝,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降纤,扩容,扩血管,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神经保护,其他疗法,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诱导亚低温,高压氧,近红外激光,外科干

11、预,1.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流不足,临床征象或影像学提示大的危险供血区 (即半暗带)内有小的梗死核心,或者CEA后出现急性神经功能缺损,怀疑手术部位急性血栓形成时,进行急诊CEA的有用性尚未明确(b类,证据水平B)。2.神经功能状态不稳定的患者(进展性卒中或频发TIA),进行急诊CEA的有效性尚未明确(b类,证据水平B),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外-颅内分流,中医中药,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 I级推荐 C级证据 必要时也可用甘油果糖或呋塞米等 级推荐 B级证据,卧床,避免和处理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激动、用力、发热、癫痫、呼吸道不通畅、咳嗽便秘等I级推荐,1,2,3,4,对压迫脑干的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可请脑外科会诊协助处理 级推荐 C级证据,对于发病48 h内,60岁以下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伴严重颅内压增高可请脑外科会诊考虑是否行减压术 I级推荐 A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出血转化,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癫 痫,孤立发作1次或急性期痼性发作控制后,不建议长期使用抗癫痼药物 级推荐 D级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