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施工技术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9353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施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施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施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施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施工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施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施工技术(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9标段,隧道接口工程 培训资料2012年10月,主要内容:1、隧道中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专业综合接地及接触网专业的防闪络接地设置; 2、隧道中接触网专业预留槽道安装; 3、隧道综合洞室处预留过轨钢管设置。,一、通信信号、电力专业综合接地及接触网专业的防闪络接地设置1、贯通地线设置:隧道左右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中,并采用砂防护措施; 2、纵向接地钢筋设置:利用隧道左右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墙上部纵向贯通的1根16结构钢筋作为纵向接地钢筋,此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 3、环向接地钢筋设置:每一个台车位长度内,设置一根环向接地,将接地极与两侧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4、隧

2、道内一般地段内通信信号、电力专业综合接地;,1) 、级围岩(无仰拱)隧道综合接地 、利用隧道底板的下层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接地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节点绑扎。每个接地极中通过16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外侧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接地钢筋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2)级围岩(有仰拱)、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设置: 利用隧道系统锚杆作为接地极,以约两倍的锚杆长度为间距选择锚杆作为接地锚杆,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

3、间距设置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专用环向接地钢筋通过环向接地钢筋与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墙内纵向结构钢筋连接。 如果设计上没有系统锚杆,采用专用接地锚杆施工。长度3m,间距6m。,3)、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设置: 利用锚杆、钢拱架(或钢网片)做为接地极,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与钢网片、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 接地钢筋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4)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接地设置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

4、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结构钢筋;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用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在每个台车(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5)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除接触网基础接地外,不再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6)全封闭衬砌隧道综合接地系统 在仰拱填充层内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钢筋网作为隧道接地极; 接地极按1m1m的单层钢筋网设置,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施以“L”形焊接,其他节点绑扎; 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每个台车位的隧道接

5、地极均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外侧的纵向连接钢筋连接; 接地钢筋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细部图示:,7)隧道电缆槽处接地端子设置 接地端子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备接地。 (要求:接地端子预埋里程,各单位要统一汇总,整理汇编。以防后期找不到埋设位置。),8)隧道洞室接地端子设置示意图 接地端子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供室内设备、设施接地。 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所有接地钢筋间的联接均应保证焊接质量,焊接要求详见焊接示意图。图示为接地钢筋电气连接示意图,各工点施作时应根据具体的钢筋配筋,采用搭接焊或者L型焊接。,谢谢大家,如有不对之处,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