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讲座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93451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考备考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考备考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考备考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考备考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讲座(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审题不清,信息获取能力。例如第26题第(1)小题,“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考生既答气温,又答降水;还有考生只答出R地的特点,缺乏对比。第(2)小题,考生没有审好“分别”两个字的含义。第26题第(4)小题,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考生的答案中出现社会经济条件。,(一)概括来说学生在高考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2)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解不透,主干知识记忆模糊。例如第26题第(1)小题,R地的气温特点之一为“气温年较差大”,是指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异,考生答成“气温的年际变化大”,两个概念分不清楚。第26题第(2)小题,A、B降水差异主要从海拔

2、不同分析,有的考生答成坡度大小,基本原理不清晰。,(3)阅读材料、读图析图能力不够,不能从题干、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例如:第26题得第(2)小题,不仅要从图中提取A、B、C三点的海拔和坡向,还应提取该地区的盛行风向,进而分析三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 第29题第(1)小题,从枪炮厂分析市场、从沿江位置分析水运条件、从煤炭分布分析资源条件、从省城武昌考虑技术条件等,而诸多信息均可以在材料或图中提取。,(4)答题思路不正确。例如第26题第(3)小题,考生思路不清晰,应从水循环的类型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环节蒸发、降水和径流等特点解释大盐湖盐分逐渐积累的过程。,(5)表述不准确、不全面。表述不准确。不

3、注意专业术语的使用,语言组织太随意。例如第26题得第(1)小题,“R地的气温年较差大”,答成“气温年温差大、气温季节变化大、气温年内变化大”等;第26题第(1)小题和第31题第(1)小题均考查影响因素,多数考生详细解释了原因。第31题,寒潮发展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之一为“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考生表述为“中间多,四周少”、“中间多,两边少”,均为错误答案。 表述不全面。例如第26题第(4)小题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几个方面分析,考生答题要点不全,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考生只答有利条件,忽略不利条件。第31题,“寒潮发展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只能分析出“西北多、东南少”一

4、个要点。,(6)答题不规范。例如,第26题(2)小题,规范答题方式应该是: B的年降水量比A,理由。 B的年降水量比C,理由。 很多考生先回答理由,最后得出结论,不符合该问题答题顺序。 第26题第(4)小题,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可分为有利和不利或按要素答题,清晰明了,效果会更好。,日常训练中学生失误例析,1、用现象解释现象 例1:青藏高原上太阳能十分丰富,原因是: 实录答案青藏高原地势高 分析“地势高”和“太阳能丰富”是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之间有一定关联,题目要求分析出形成这种关联的 内在原因,这就必须借助“基本原因”来实现:“地势高”意味着“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程短”,而线路短又意味着“大气对太阳

5、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原理,“地势高”是现象,现象通过原理与另外一现象发生关系。 参考答案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而太阳能丰富。,2、只有原理,没有分析 例2:读崇明岛示意图,该岛会因泥沙沉积而不断扩大,它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实录答案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水会向右偏转 分析“偏转作用”是基本原理,实录答案只将原理回答出来了,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河水向右偏转后为什么就会导致岛屿与右岸相连呢?答案中没有体现出来。 参考答案北岸或左岸 因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

6、侵蚀严重,北岸泥沙堆积量大。,日常训练中学生失误例析,3、分析不具体 例3: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实录答案(1)煤铁资源丰富(2)水陆运输方便(3)农业基础好(4)发展历史悠久 分析分析一个具体工业区发展的条件,不能使用过于概括的语言,要具体回答出“如何有利”。例如“水陆运输方便”,它可以作为许多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作为本题的答案,它显然没有突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这一主题,因而是不具体的。 参考答案(1)五大湖区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煤炭资源丰富。(2)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有便利的水运,大西洋沿岸有优良的港口。(3)地势平坦,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供应方便。(4)是欧洲移民

7、最先到达的地区。,日常训练中学生失误例析,4、分析不全面 例4:城市人口密度比农村大,原因是: 实录答案城市工业和商业发达 分析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开发历史长短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其中“生产方式和经济”对人口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应该说,“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本题的分析方向,在分析时,应该把城市和农村的地域特征进行比较,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本题答案是否全面,取决于对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即社会经济条件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社会的”和“经济的”两个方面,社会方面包括生活条件、文化、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经济方面包括经济的发展水

8、平、就业机会的多少等等。实录答案只从经济方面作答,是不全面的。 参考答案(1)城市工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2)城市交通方便,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好。,日常训练中学生失误例析,5、答非所问 例5:分析地中海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从海陆热力性质的角度考虑)。 实录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 分析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的原因是由于地中海是一个陆间海,深入大陆内部,增强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扩大了中纬西风的影响范围。 参考答案冬季,地中海的气温比周围陆地上的气温高,形成一个局部低压,对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有增强作用,使地中海地区温暖多雨;夏季,地中海的气温比周围陆地上的气温低,气

9、压高,对(亚速尔)高压有加强作用,使沿岸地区晴热少雨。,日常训练中学生失误例析,(二)针对答题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1.重视书写速度、书写规范。阅卷老师在看到答卷的第一眼时,产生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阅卷老师在迅速确立对一份答卷的印象时,一般会将考生的答卷分成好、较好、较差三个层次,并马上按相应的层次给出大致分数,在具体阅卷时略作调整。,2011年山东文综高考地理必修部分答案是229个字,选修42个、48个字、40个字,这对书写速度的要求不高。所以我们在平常的课堂、测试中不要盲目的强调书写速度,要让学生认识到书写清楚是一种能力。书写切不可过于潦草,因为在高考试卷的录入时,一般选择150-

10、200DPI的分辨率,高速扫描仪在走纸过程中可能产生震动,导致图像扭曲,写字小或者字间距、行间距太小,字结构比较紧密的容易造成老师阅读困难。所以,写字潦草、写字小、写字密的学生一定要将字写的大点,字间距大点。,2.规范要点,减少失分要点简明扼要,每个要点字尽量不要太多;要点尽可能多一些;要把最关键的词句放在每个要点的第一行,每一行的最前面,让阅卷老师容易看到;要点要使用学科术语,抓好关键词,家常话是不得分的;文综试题的答案综合性比较强,要注意教材要点、材料和设问本身衍生的要点相结合,注重要点的完整性。评卷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外,评卷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评卷效率,评卷老师在阅卷中往往

11、只看要点,尤其是看一些关键词是否答出,有则得分,无则丢分。因此,答案的要点化、序号化、形成中心句、放在段首,这些非智力的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3.注重分析图文资料,善于挖掘图中要点。很多学生在回答题目的时候,只是大篇幅的用了书本的知识,没有任何一句话是涉及到材料的,这种“只见书本,不见材料”的回答方式,结果是很可惜的,虽然答题的时候自我感觉很好,但是最后的结果可能和自己的判断相差甚远。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回答的时候没有一点书本知识,但是他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这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背书,也只能从材料中找点答案),竟然也能得到不错的分数,这种“认真背书吃亏,不学反而高分”的现象,我们在以后的

12、教学中应引起重视。26题常常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强调的观点与材料相结合。,高考题型及解题方法,选择题题型类型与解题方法,1.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 2.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3.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4.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5.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6.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

13、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做题时注意以下方面:(1)分析材料,画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图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规律、变化趋势、分布等,并将各个信息进行联系或汇总。(2)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选择题命题规律 1.注重区域地理的平台功能 2.地理计算能力和“3S”技术的应用 3.体现地理动态变化过程 4.突显柱状图、等值线图等各类图像判读能力考查 5.学科主干知识是考查重点 6.注重了知识覆盖面的考查,备考建议 1.强化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培养 2.强化图像判读能力培养 3.加强学科内主干知识点的整合与联系

14、 4.把握好地理计算能力的“度” 5.“3S”技术得好分 6.地理动态变化过程的推理和思维训练 7.大面积撒网,同时突出重点、主干,选择题解题方法建议,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或陌生的图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

15、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6.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26题命题规律,高考专题讲座,11年,26题命题规律 1.以中国或世界某重点区域为平台创设情境,从自然地理主干知识入手,考查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 2.围绕区域分析的“在哪里”、 “怎么样” 、“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思路设计问题,注重问题的开放性。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论证、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备考建议 1.高效建模在形成解答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

16、,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2.精准的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是答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有效信息、关键词、限定条件 3.夯实基础,强化得分与丢分意识,规范答题。,29题命题规律,11年,29题命题规律 1.热点地区、热点事件、与山东相关。 2.不盲目追求热点,热点问题隐性化。 3. 图表资料仍是命题创设情境的主要手段。,备考建议 1.关注山东热点问题。 2.教学要注意热点的平台功能,把所学知识落实到具体区域中,学以致用。,选做题命题规律 1.设问更规范,由三问变两问。 2.学科间不交叉。 3.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对策。 4.考过的点短期不重复。,备考建议 1.重视选做题得分。 2

17、. 选修模块理论上要求各模块的难度系数相同,但在实际命题上是不可能相同的。慎重选择选修模块。 3.高三复习没必要复习所有的选修模块。 4.挖掘近三年没有涉及的点。 关注近年来世界和中国频繁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山东高考地理主观性综合试题 命题特点,综合题的类型及答题方法,综合类型的试题,题目提供大量的信息,文字、图表,通过变式图和新情境图或新材料方式,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整合能力。新情境试题提供了教材中所没有的图像或图表,但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内容和方法加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解答时,还是审题第一,千万要有耐心将所提供的材料,文字、图表等认真完整浏览,不能为了抓紧时间做题,简单马虎看题目,材料没有完全看完或解读,就匆匆做题,本末倒置,这是做题的大忌,往往出现信息遗漏、重要信息解读不完全或错误解读,从而导致不应该的失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