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仅是神话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91131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雄不仅是神话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英雄不仅是神话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英雄不仅是神话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英雄不仅是神话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英雄不仅是神话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雄不仅是神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雄不仅是神话(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英 雄 不 仅 是 神 话,何谓英雄?,辞书定义:英雄,指非凡出众的人物,见解、才能超群出众的人。“英雄”出处:“英雄”一词早在后汉书中就已出现,后汉书许绍传中许绍称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英雄”概念的基本内涵:三国时代,刘邵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首次对古典“英雄”概念内涵作了全面而精辟的阐释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 刘邵人物志,“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 “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罗曼罗兰 “有勇气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才是英雄。” (德)海赛

2、 “明知命运很难抗拒,却依然斗胆抗拒者,便近乎英雄,虽然往往是悲剧性英雄。” 大学新语文P264 “只有当苦难以超时空、无以反抗的方式袭来,人于此时还能顶天立地,不两腿抖缩,那才是真英雄。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不仅仅是在战胜苦难,更是在战胜对于苦难的恐惧,这是比战胜苦难远要伟大的自期。” 刘峰杰:人与自我第九章编者旁白,报任安书,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人,曾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开始着手撰写史记,天汉二年(前99),由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得罪汉武帝,被处宫刑。出狱,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报

3、任安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3、掌握更多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学观及其意义。,背景介绍:,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原载汉书司马迁传,后又收入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 文选,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观止亦加收录,三者文字略有出入。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获罪入狱后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能“推贤进士”,搭救自己。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一直未能复信,直到任安临刑前才给他写了这封

4、回信。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文章风格:,首先,在思想表达方面,文章内容丰富,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文章以议论为主,兼有叙事、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结构安排上,文章反覆曲折,首尾相续,叙事明白,脉络分明; 行文如流水行云,用语凝练准确,骈句、散句自然错落,排句、叠句时有穿插,极具艺术魅力。,报任安书记述了司马迁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体现了他的生死观和文学观,是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思想和操守的重要文章。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中,引用了报任安书的大段文字;

5、鲁讯评价史记的名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是在引用了报任安书文后紧接写出的。,报任安书中的“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一段,被视为解释文学创作的一种理论,即“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等均与之相呼应。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忧思,则又直与离骚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对垒。文情至此极矣。 吴楚材古文观止评这是一封流传千古的书信,实际也是一篇对封建统治者的控诉书。 闵振贵编著:历代书信体散文译释,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审美内涵,报任安书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篇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居书信散文之

6、首。整篇文章,以强烈奔放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卓绝千古的浩荡气势,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浓郁的审美内涵。 其审美内涵具有以下特点:,气氛的悲壮融合之美; 结构的曲直整饬之美; 情感的磅礴真切之美; 语言的刚柔相济之美。,欣赏品味,经典文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铺排句,铺排句,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

7、,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用典句,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居室。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

8、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陵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陵废。” 清包世臣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经历形成了司马迁超越时代的文化人格,虽然作为王朝的史官却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学者立场。史记不仅具有雄伟的气魄,而且反映出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对于社会思想文化的巨大压迫,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史记不仅是汉代最伟大的著作,也是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章培恒司马迁崇拜的是为人类的正义而奋斗的人物,同时也可以看出司马迁的人生观是一种奋斗的人生观。这种人生

9、观,就是形成他的悲剧人生的根芽。 施章:史记新论,南京:北新书局1931年版,圆桌议题,司马迁为撰写史记而“隐忍苟活”,与苟且偷生有何区别?“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拓展阅读,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版;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迪特里希朋霍费尔:狱中书简,高师译,何光沪校,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何光沪:作门徒的代价中译本序,见作门徒的代价,迪特里希朋霍费尔著,安西孟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阿贝尔加缪(1913-1960)

10、,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1957年小说鼠疫获诺贝尔文学奖。,“由于他重要的文学著作,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语,马丁杜伽尔:加缪有坚强的意志,能超越挫人意气的痛苦; 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亚克:“加缪是法国的良心。” 纽约时报:“这是从战后混乱中冒出来的少有的文学之声,充满既和谐又有分寸的人道主义声音。”,随笔集反面与正面 散文集婚礼 成名作小说局外人、鼠疫、堕落 短篇小说集流放和王国 剧作误会、卡里古拉、戒严、正义者 散文和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致一位德国朋友的信、反抗的人,加缪的主要文学作品,西西弗的神话,加缪成名作,出版时只有29岁。

11、一部哲学随笔,哲理散文集,副题是“论荒谬”。 散文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荒诞感觉的产生和他对荒诞的理解;第二部分为“荒诞的人”;第三部分是“荒诞的创作” 。 有关西西弗的这篇是该散文集的点睛之笔。,语言简朴,风格淡雅,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鲜艳的色彩,但富有哲理和激情。,西西弗神话的故事内涵和人物形象,西西弗的故事取自希腊神话:柯林斯国王西西弗死后获准重返人间去办一件差事,但是他看见人间的水、阳光、大海,就再也不愿回到黑暗的地狱,触怒了众神,神决定对他予以严厉惩罚:让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石头因自身的重量又从山顶滚落下来,屡推屡落,反复而至于无穷。神认为这种既无用又无望的劳动是最可怕的惩罚。,加缪

12、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人生图画:一个孤独的身影, 一块巨大的岩石,推到顶点,又落到起点, 周而复始,永无休止。,西西弗既是一个背负着命运重担的形象,又是一个永远没有被这重负压到的形象。,一位荒谬的英雄。 他正视荒谬的命运而又对荒谬的命运表示了藐视。通过西西弗神话,加缪发出了这样的呼喊:世界是荒谬的,但是不要对神有任何期待,面对无情的命运,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对它表示蔑视。清醒的、对荒谬的蔑视,是加缪一系列文学作品的基调。,西西弗的命运是悲剧,从本质上讲是对苦难的反抗。加缪借西西弗表现人类的命运,西西弗的态度是人应该采取的态度。人必须认识到他的命运的荒缪并以轻蔑相待,这是苦难的人新的出路。,

13、在加缪看来,没有任何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去穷尽它就应该是幸福的。由荒谬的出发点,萨特走向焦虑和不安,而加缪走向幸福,萨特是思辨后的结论,加缪却是激情洋溢的。对西西弗,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值得等待的英雄。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英雄。惟有前行,在黑暗中。,相关评论暨西西弗的影响,在这样一部根源深远的论著中,重新发现影响加缪成长的作家的痕迹作为沉积物出现完全是可能的。 罗歇格勒尼埃:阳光与阴影:阿尔贝加缪传非理性的理性主义,一种充满光明的阴郁哲学。 埃马奴埃尔穆尼埃“我不信神,但我仍然崇拜一个圣徒,仍然要跪在一个圣徒前祈祷那就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与其说

14、西西弗的神话十二十世纪对人类状况的一幅悲剧性的自我描绘,不如说是二十世纪一曲胜利的现代人道主义的高歌,它构成了一种既悲怆又崇高的格调,在人类的文化领域中,也许只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品位上可以与之相媲美。 柳鸣九:法兰西文学大师十论活着,是权利还是责任?答案将来自于一部讨论荒谬的著作西绪福斯的神话。加缪最终求助于反抗,这是对于人类生存条件的永恒挑战,在这种坚韧发现了“他的”真正的自由:他自绝对状态过渡到能使他正确衡量自己的相对状态。 布吕奈尔等著:20世纪法国文学史,郑克鲁等译, 成都:四川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只有当苦难以超时空、无以反抗的方式袭来,人于此时还能顶天立地,不两腿抖缩,那

15、才是真英雄。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不仅仅是在战胜苦难,更是在战胜对于苦难的恐惧,这是比战胜苦难远要伟大的自期。读加缪西西弗的神话,你透过西西弗的荒谬生存,读出的正是这种战胜苦难,同时更是战胜恐惧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 刘峰杰:人与自我第九章编者旁白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家、评论家安德烈莫洛亚,曾经把二十世纪人类的经历形容为西西弗式的;西西弗的神话给战后的人们一种精神力量,强烈地激励着受到严重心灵创伤的战后一代。,重点词语,神话:上古流传至今的故事与传说,表现了先民对宇宙起源、自然景观及社会构成的原始想象或理解。中国上古神话在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保存甚丰。 荒诞:难以理解的虚妄,无法用日常情理说明白。加缪深感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存在着“荒谬”,这就是:个体生命的有限偶在,与他所面对的永恒世界(时间与空间),处于有悖情理的断裂。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是一个以有限生命来挑战“荒谬”的精神英雄造型。 命运:人类难以预测与驾驭,却不得不面对的某种必然。论语颜渊中的“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也流露出类似无奈。明知命运很难抗拒,却依然斗胆抗拒者,便近乎英雄,虽然往往是悲剧性英雄。,你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吗?为什么?他的英雄本色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是真正的英雄?如何理解“英雄”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