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9093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52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ppt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背景,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组织对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于12月29日公告发布,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根据法规要求,从事医疗器械生产活动应当具备有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管理制度,即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8/9/21,2,江西华清博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背景,2018/9/21,3,江西华清博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

2、 总则(4条)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7条)第三章 厂房与设施(7条)第四章 设备(5条)第五章 文件管理(4条)第六章 设计开发(11条)第七章 采购(6条)第八章 生产管理(11条)第九章 质量控制(6条)第十章 销售和售后服务(5条) 第十一章 不合格品控制(4条) 第十二章 不良事件监测、分析和改进(8条) 第十三章 附则(6条),江西华清博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8/9/21,4,第一章 总则(1-4),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制定本规范。医疗器械生

3、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应当遵守本规范的要求。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2018/9/21,5,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5-11),企业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企业负责人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并履行相应职责。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管

4、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2018/9/21,6,技术、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并且,企业应当对其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2018/9/21,7,第三章 厂房与设施(12-18),厂房与设施应当符合生产要求,生产、行政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 不得互相妨碍。厂房与设施应当根据所生

5、产产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的洁净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生产环境应当整洁、符合产品质量需要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产品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确保厂房的外部环境不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必要时应当进行验证。厂房应当确保生产和贮存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者间接受到影响,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条件。,2018/9/21,8,厂房与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根据产品特性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防止昆虫或者其他动物进入。对厂房与设施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产品质量。 生产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并与其产品生产规模、品种相适应。 仓储区应当能够满足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品、产品等的贮存条件和要

6、求, 按照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者召回等情形进行分区存放,便于检查和监控。 企业应当配备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场所和设施。,2018/9/21,9,第四章 设备(19-23),企业应当配备与所生产产品和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等,并确保有效运行。 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便于操作、 清洁和维护。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防止非预期使用。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操作记录。,2018/9/21,10,企业应当配备与产品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仪器和设备,主要检验仪器和设备应当具有明确的操作规程。

7、企业应当建立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校准、维护和维修等情况。企业应当配备适当的计量器具。计量器具的量程和精度应当满足使用要求,标明其校准有效期,并保存相应记录。,2018/9/21,11,第五章 文件管理(24-27),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企业应当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当确定作废的技术文件等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保存期限,满足产品维修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等需要。应当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包括记录的标识、保管、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要求

8、等,并满足相应要求。,2018/9/21,12,第六章 设计开发(28-38),应当建立设计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对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实施策划和控制。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应当确定设计和开发的阶段及对各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等活动,应当识别和确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的活动和接口,明确职责和分工。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包括预期用途规定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法规要求、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和其他要求。对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进行评审并得到批准,保持相关记录。,2018/9/21,13,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满足输入要求,包括采购、生产和服务所需的相关信息、产品技术要求等。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得到批准,

9、保持相关记录。 企业应当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开展设计和开发到生产的转换活动,以使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在成为最终产品规范前得以验证,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适用于生产。企业应当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宜阶段安排评审,保持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2018/9/21,14,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并保持验证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以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者预期用途的要求,并保持确认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2018/9/21,15,确认可采用临床评价或者性能评价。进行临床试验时应当符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规的要求。企业应当对设计和

10、开发的更改进行识别并保持记录。必要时,应当对设计和开发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企业应当在包括设计和开发在内的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制定风险管理的要求并形成文件,保持相关记录。,2018/9/21,16,第七章 采购(39-44),企业应当建立采购控制程序,确保采购物品符合规定的要求,且不低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相关要求。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审核制度,并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量责任。采购时应当明确采购信息,清晰表述采购要求,包括采购物品类别、验收准则、规格型号、规程、图样等内容。应当建立采购记录,包括采购合同、原材料清单、供应商资质证明

11、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报告及验收标准等。采购记录应当满足可追溯要求。,2018/9/21,17,第八章 生产管理(45-55),企业应当按照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以保证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并编制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中间品等进行清洁处理的,应当明确清洁方法和要求,并对清洁效果进行验证。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对环境进行监测,并保存记录。并对生产的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保存记录,包括确认方案、确认方法、操作人员、结果评价、再确认等内容。,2018/9/21,18,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生产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

12、要求。并建立产品标识控制程序,用适宜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以便识别,防止混用和错用。应当在生产过程中标识产品的检验状态,防止不合格中间产品流向下道工序。同时建立产品的可追溯性程序,规定产品追溯范围、程度、标识和必要的记录。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防护程序,规定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防护要求,包括污染防护、静电防护、粉尘防护、腐蚀防护、运输防护等要求。防护应当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等。,2018/9/21,19,第九章 质量控制(56-61),企业应当建立质量控制程序,规定产品检验部门、人员、操作等要求,并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校准等要求,以及产品放行的程序。检验仪器和设备的管理使用应当符合以

13、下要求: (一)定期对检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或者检定,并予以标识; (二)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在搬运、维护、贮存期间的防护要求,防止检验结果失准; (三)发现检验仪器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当对以往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并保存验证记录; (四)对用于检验的计算机软件,应当确认。,2018/9/21,20,企业应当根据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制定产品的检验规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者证书。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检验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检验记录应当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或者证书等。企业应当规定产品放行程序、条件和放行批准要求。放行的产品应当附有合格证

14、明。同时应当根据产品和工艺特点制定留样管理规定,按规定进行留样,并保持留样观察记录。,2018/9/21,21,第十章 销售和售后服务(62-66),应当建立产品销售记录,并满足可追溯要求。直接销售自产产品或者选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需要由企业安装的医疗器械,应当确定安装要求和安装验证的接收标准,建立安装和验收记录。需要由企业安装的医疗器械,应当确定安装要求和安装验证的接收标准,建立安装和验收记录。企业应当具备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售后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制度。应当规定售后服务的要求并建立售后服务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并建立顾客反馈处理程序,对顾客反馈

15、信息进行跟踪分析。,2018/9/21,22,第十一章 不合格品控制(67-70),企业应当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不合格品控制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并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对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在产品销售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企业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召回、销毁等。不合格品可以返工的,企业应当编制返工控制文件。返工控制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重新检验和重新验证等内容。不能返工的,应当建立相关处置制度。,2018/9/21,23,第十二章 不良事件监测、分析和改进(71-78),企业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接收、调查、评价和处理顾客投诉,并保持相关记录。企业

16、应当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并保持相关记录。企业应当建立数据分析程序,收集分析与产品质量、不良事件、顾客反馈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数据,验证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保持相关记录。企业应当建立纠正措施程序,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相关问题再次发生。,2018/9/21,24,企业应当建立产品信息告知程序,及时将产品变动、使用等补充信息通知使用单位、相关企业或者消费者。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要求采取召回等措施,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参加人员、

17、方法、记录要求、纠正预防措施有效性的评定等内容,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应当定期开展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审核,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2018/9/21,25,第十三章 附则(79-84),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或备案人在进行产品研制时,也应当遵守本规范的相关要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不同类别医疗器械生产的特殊要求,制定细化的具体规定。企业可根据所生产医疗器械的特点,确定不适用本规范的条款,并说明不适用的合理性。本规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本规范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9年12月16日发布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食药监械2009833号)同时废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