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9083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_的物理屏障和_的化学防御。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_的吞噬作用及_破坏病原体。机体克服感染时,死的白细胞、活的白细胞、死细菌、坏死的组织、坏死的细胞组成_。 3、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_,包括_和_。,身体表面,粘膜,吞噬细胞,抗菌蛋白,脓液,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二、特异性免疫 1、免疫细胞的分化,二、特异性免疫 1、免疫细胞的分化,2、抗原和抗体 1)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化学成分为: _。 2)抗体:_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功

2、能的蛋白质。,二、特异性免疫,蛋白质、大分子多糖等,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抗体主要分布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知识延伸,抗体的结构,所有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但每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抗体分子基本结构师Y形的,两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 -浙科版-必修3-P53,3、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 1)人体所有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_(MHC)的分子标志,即身份标签,是一种特异性的_分子。 2)病原体侵入人体时,被识别后,_便会将其吞噬。 3)病原体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_。 4)多肽与巨噬细胞的_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二、特异性免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巨噬细胞,多肽

3、,MHC蛋白,糖蛋白,MHC 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 : (1)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器官或组织细胞移植时,同种异体内MHC分子可作为异己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 (2) 抗原提呈作用。在抗原提呈细胞内,MHC分子通过抗原肽结合区与胞浆内加工处理过的抗原肽结合,形成MHC-抗原肽复合体,经转运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可被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识别结合,完成抗原呈递,启动免疫应答。,知识延伸,知识延伸,MHC对抗原的提呈,知识延伸,MHC对抗原的提呈,4、细胞免疫: 1)细胞免疫的目标:直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_的细胞和_以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2)细胞免疫的过程(标明二次免疫)

4、,被病原体感染,癌细胞,细胞毒T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细胞毒T细胞,效应细胞毒T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免疫过程,5、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的主要目标是:_。 2)体液免疫的过程(标明二次免疫),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2,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体液免疫过程,知识延伸,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抗体与这类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结合,致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还可使一些抗原凝集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浙科版-必修3-P53,【非特异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1禽流感是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类对家禽和人类

5、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 来源:学.网 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效应细胞毒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来源:学科网 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效应细胞毒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禽流感病毒 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A B C D源:Z|xx|k.Com,【及时训练】,D,1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是( ).Com A只有体液免疫才需要抗体的参与,只有细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

6、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 C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癌细胞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再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及时训练】,D,4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的是( )A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被攻破后,才会引发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C浆细胞必须由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产生D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B,三、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1、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_引起的过敏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_。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分为_的免疫缺陷病和后

7、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 艾滋病是_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病。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其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对象是_。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_。,花粉等,先天性,HIV病毒,RNA,T淋巴细胞,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致敏源,四、免疫学应用 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_,其作用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类型:灭活的微生物 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 减毒的微生物 2、免疫方式:主动免疫:因感染病原或注射抗原(疫苗)而获得的免疫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抗体或因人工注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抗原,【随堂训练】 1题、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MHC复合体

8、仅分布于处理过病原体的巨噬细胞的膜表面 BB细胞只要接受了相应抗原的刺激就会分泌特异性抗体 C抗体分子分布在体液和外分泌液中 D同一个体内不同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不同,C,2题、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有巨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病原体进入巨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 C是溶酶体,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分子,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3题、某些寄生虫能靠不同方法在具免

9、疫力的人体内生存,称为免疫脱逃作用,如非洲睡眠病原虫。病人感染该寄生虫并出现血症时,血液中的虫数会按着一周左右的周期而波动,每一次波动中,新的虫体都具有新的表面抗原,虽然宿主会再对新的表面抗原产生另一拨新的抗体来对抗,但在歼灭虫体之前,寄生虫表面的抗原又改变了,因此使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了。请根据上文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寄生虫表面抗原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B由于病人体内新抗体产生的速度总是慢于虫体表面抗原的改变的速度,因此虫体可以有效脱逃抗体的消灭 C人在患一次流感治愈后,今后还有可能再患流感 D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的原因是体内产生的抗体浓度不够

10、,D,4题、最近有研究发现,一种名叫AD-36的腺病毒是人体发胖的罪魁祸首.下列关于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人体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会产生对应抗体 BAD-36腺病毒只激活人体的T细胞,引起机体细胞免疫 C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机体既发生体液免疫又进行细胞免疫 D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C,5题、下列有关免疫正确的是( ) A一种抗原常常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 B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不会患流感 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没有直接参与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导入人体的核酸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引起免疫作用,A,6题、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有

11、计划地接种“甲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B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或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 D“甲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B,7题、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 B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抗体属于被动免疫 C多次注射同种抗血清会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的抗体 D某大白鼠在移植淋巴细胞后才能检测到抗体和T细胞,说明该鼠的胸腺被破坏,B,8题、某些寄生虫能靠不同方法在具免疫力的人体内生存,称为免疫脱逃作用,如非洲睡眠

12、病原虫。病人感染该寄生虫并出现血症时,血液中的虫数会按着一周左右的周期而波动,每一次波动中,新的虫体都具有新的表面抗原,虽然宿主会再对新的表面抗原产生另一拨新的抗体来对抗,但在歼灭虫体之前,寄生虫表面的抗原又改变了,因此使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了。请根据上文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寄生虫表面抗原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B由于病人体内新抗体产生的速度总是慢于虫体表面抗原的改变的速度,因此虫体可以有效脱逃抗体的消灭 C人在患一次流感治愈后,今后还有可能再患流感 D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的原因是体内产生的抗体浓度不够,D,9题、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来源:学科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D,10题、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