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全国通用版课件:第6章 章末总结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90331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全国通用版课件:第6章 章末总结 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8-2019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全国通用版课件:第6章 章末总结 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8-2019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全国通用版课件:第6章 章末总结 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8-2019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全国通用版课件:第6章 章末总结 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8-2019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全国通用版课件:第6章 章末总结 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全国通用版课件:第6章 章末总结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全国通用版课件:第6章 章末总结 (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总结,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构建,规律整合,内容索引,跟踪训练,系统构建,知识建网,无丝,前,病毒,物理,核质比,相对表面积,中,后,末,有丝,要语必背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2)细胞核控制范围和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两点不同:(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2)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特点:(1)持久性;(2)稳定性;(3)不可逆性;(4)普遍性。 4.衰老细胞的五个特征:(1)水分减少;(2)酶的活性降低;(3)色素积累;(4)细胞核的体积变大;(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5.癌

2、细胞的三个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6.三类致癌因子:(1)物理致癌因子;(2)化学致癌因子;(3)病毒致癌因子。,规律整合,一、判断有丝分裂相关图像的方法,1.动植物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 (1)图像画成方形或图像中有细胞板结构而无中心体结构,一般为高等植物细胞图;图像画成圆形或图像中有中心体结构而无细胞板结构,通过缢裂方式平分细胞,一般为动物细胞图。 (2)图像中既出现中心体,又出现细胞板结构,一般是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图。,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判断 (1)根据染色体(质)的形态判断,(2)根据柱状图判断 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根据比例关

3、系判断各时期: 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3.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的特殊时期总结 (1)核DNA分子数目加倍的时期间期。 (2)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间期。 (3)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 (4)染色单体数目为零的时期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 (5)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时期间期DNA分子复制完成后及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 (6)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的时期间期DNA分子复制前及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1)甲图所示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 _,甲图所示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量关系对应于乙图的_段,对应于丙图的

4、_。,例1 甲图表示处于某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表示该细胞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丙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答案,解析,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DE,A,解析 甲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像,图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甲图所示细胞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关系为11,对应于乙图中的DE段,对应于丙图中的A。,解析 乙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2)乙图中AB

5、段形成的原因是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答案,解析,DNA分子复制,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解析 甲图中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为有丝分裂中期,其细胞中染色体的主要特点: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且一个着丝点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对应于乙图中的BC段。,(3)甲图中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符合乙图中的_段。,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BC,答案,解析,二、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坏死、凋亡和癌变的比较,1.联系,2.区别,例2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长发育是细胞

6、分裂、分化的结果 个体发育中细胞的衰老对机体是有害的 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无关 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1项 B.2项 C.3项 D.4项,解析,答案,解析 个体发育中细胞的衰老对机体是有利的,错误;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错误; 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导致癌细胞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错误。,跟踪训练,1.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其结果是 A.D

7、NA含量增加了一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B.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都增加一倍 C.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均不变,1,2,3,4,5,6,7,8,9,10,答案,解析,解析 分裂间期,DNA经复制后加倍,而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仍为一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不变。,2.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全部清晰可见的结构是 A.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 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 C.纺锤体、细胞膜、细胞板 D.纺锤体、细胞壁、核仁,答案,解析,1,2,3,4,5,6,7,8,9,10,解析 赤道板是虚拟的一个位置,不是具体的结构; 细胞

8、板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才出现; 细胞分裂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所以中期看不到核仁。,3.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中心体发生倍增 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 故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1,2,3,4,5,6,7,8,9,10,4.图中的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

9、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解析 甲中染色体数比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少一半,应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的时期,可表示前期、中期; 乙中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DNA分子数的一半,在细胞分裂中无此时期; 丙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相等,应是间期DNA复制前。,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答案,解析,1,2,3,4,5,6,7,8,9,10,5.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 D.进行细胞呼吸,答案,1,2,3,4,5,6,7,8,9,10,解析,解析

10、所有活细胞中,不管是否分化,都能合成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都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红细胞中含有与运输氧气相适应的血红蛋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表明该细胞已经发生分化。,6.在下列自然现象或科学研究成果中,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A.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 B.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 C.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 D.小鼠腺细胞的自我复制,解析 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小鼠腺细胞的自我复制均是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增殖,均未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 只有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符合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答案,1

11、,2,3,4,5,6,7,8,9,10,解析,7.如图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细胞中的核膜、核仁始终存在 B.过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过程中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 D.原癌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过程的发生,解析 人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为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核膜、核仁会发生周期性的解体和重建;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一般不发生改变; 衰老细胞中的多种酶活性下降; 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一个细胞中至少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1,2,3,4,5,6,7,8,9,10,解析,答案,1,2,3,4,

12、5,6,7,8,9,10,答案,8.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下列关于鼻咽癌发病诱因及防治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鼻咽癌的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的分裂间期 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居民中含有的原癌基因较其他地区多 C.细胞癌变后,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比正常细胞更长 D.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的正常分化,其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9.如图所示,图甲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DNA复制前期,SDNA复制期,G2DNA复制后期,M分裂期)中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丙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

13、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图甲中含有_条染色体,此细胞在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理由是_。 (2)图丙中的DNA含量为大于2c且小于4c的细胞,处在图乙的_(填图中符号)期。 (3)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丙中DNA含量为_的细胞数量会增加。,1,2,3,4,5,6,7,8,9,10,答案,2c,S,8,该细胞是一个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10.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

14、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很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犹如秋天片片落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不但要恰当地产生,而且也要恰当地死亡。,1,2,3,4,5,6,7,8,9,10,(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人体发育成熟之前的阶段,总体来说细胞诞生的多,死亡的少 B.发育成熟后,人体内细胞的诞生和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阶段 C.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是机体抗性强的表现 D.“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是基因调控的结果,1,2,3,4,5,6,7,8,9,10,答案,(2)

15、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下列属于衰老细胞特征的是(多选) A.细胞内水分减少 B.细胞呼吸速率增强 C.细胞的物质运输能力下降 D.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3)人在胚胎发育的初期具有尾,但在胚胎发育的后期尾消失;在蝌蚪发育形成青蛙的过程中,尾也逐渐消失。从细胞水平看,这是由于_。 (4)在健康的机体中,细胞的生生死死总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当中。例如,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就可能导致_,形成癌症。,1,2,3,4,5,6,7,8,9,10,答案,组成尾的细胞发生了编程性死亡,细胞恶性增殖,(5)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是控制细胞死亡的基因,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的基因。两类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着细胞的正常死亡。你认为研究“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的机制对于治疗癌症有何意义?,1,2,3,4,5,6,7,8,9,10,答案,答案 研制相应药物,启动癌细胞的死亡程序,使癌细胞尽快地死亡,而正常细胞不受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