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医院校校长论坛论文(2012)]适应新医改需求培养

上传人:L**** 文档编号:5488895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届中医院校校长论坛论文(2012)]适应新医改需求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九届中医院校校长论坛论文(2012)]适应新医改需求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九届中医院校校长论坛论文(2012)]适应新医改需求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九届中医院校校长论坛论文(2012)]适应新医改需求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九届中医院校校长论坛论文(2012)]适应新医改需求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届中医院校校长论坛论文(2012)]适应新医改需求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届中医院校校长论坛论文(2012)]适应新医改需求培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届中医院校校长论坛论文(2012) 适应新医改需求 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高思华,一、新医改视域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新形势二、新医改对中医药院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三、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四、结语,一、新医改视域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医改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新医改对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新医改对医学教育提出的要求:,调整高等医学教

2、育结构和规模,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今后十年医药卫生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三、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五、统筹推进其他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二、新医改对中医药院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医药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今后十年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一、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提高

3、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二、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地区分布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层次结构等,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贡献率,促进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新医改对中医药院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三、加强中医药杰出骨干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高层次人才的提升工程及其相关项目的实施,加强创新团队建设,营造中青年及高水平的领军人物脱颖而出的政策坏境、成长环境,造就一批中医药名医、名师、知名学者、科研领军人物,提高中医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需要。,三、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一)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数量紧缺、结构不合理从人才总量看,高学历(研究生

4、)医药卫生人才占卫生人员总数的比重只有2.52%,高职称医药卫生人才占卫生人员总数的比重只有6.4%。从职称结构看,高、中、初级人员比例为1:3:8,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学历不到3%,本科学历占20.3%。“将帅型”的领军人才严重匮乏,年龄结构偏大。老百姓认可的高水平临床中医大夫数量偏少。,(二)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的思路,紧密结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针对高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要紧密结合中医药学科特点和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中医药高水平人才采取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5、1.岐黄国医实验班 培养模式:实行“5+4”模式,即本科五年与直接攻博四年相结合。前五年按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培养,在第四学年末进行分流考核。考核合格者采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按临床专业博士学位、并结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培养,达到培养要求者,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知识,精通中医经典理论,了解必要的西医学知识,运用中医学思维方式与临床技能,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的中医药临床精英人才。,岐黄国医实验班的特点:,其一,与国际医学教育模式实质性对接:后期培养阶段,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捆绑进行,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四个证书,即:毕业证、学位

6、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资格证。其二,全面推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大力引进、推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使用新教学方法的课程覆盖整个课程体系的40%以上。,岐黄国医实验班的特点(续):,其三,重视实践教育:将“大实践”教育观贯穿于中医拔尖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倡导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占整个教学任务的比重超过2/3。其四,实行全程导师制:为达到培养目标,实验班学生在入校后,学校为每人配备一名知名教授作为导师,全程实行名师+名医培养法,即选择最优秀的师资授课,最有名的医师跟诊。其五,注重教育理念创新:

7、首次把“多校园”教育理念引进实验班实施过程中,实验班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相继经历本校学园、国内西医校园和国外医学校园三个不同的校园学习和生活。,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培养模式:实行“5+3”模式,即在5年的中西医基础学习后,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以临床各科规范化培训为主, 通过培训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为医学理论、医学英语、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病例分析等),授予临床硕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全科医学基础的,又能胜任一定专科医疗工作的中医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的特点:,其一,前5年进行医学基础教育,后3年进行中医临床训练与专业教育,因此,在课程体

8、系的的设计上不同于以往(长学制、五年制)。其二,将毕业后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过程内,与基础医学教育紧密衔接在一起,既可保证学生学习的连续性,也可保证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质量。,四、结语,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杰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卫生管理、中医药、食品药品与医疗器械监督等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一批高技能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新医改对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因地制宜地大胆改革创新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培养改模式,培养一批高水平中医药人才,是实现人才规划和新医改目标的重要基础。,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