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和民间传说——课件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8877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话和民间传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神话和民间传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神话和民间传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神话和民间传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神话和民间传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话和民间传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话和民间传说——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话和民间传说,一、神话的研究情况,神话学的主要学派以及主要观点 神话的文学价值 学习神话的现实意义,(一)、神话学的主要学派及主要观点,神话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有三种学派:人类学派、比较神话学、神话仪式学派 1、人类学派泰勒 包括文化进化说、万物有灵论、残余论、心理一致说、多源论主要观点是:神话是古代社会与文化的“残余物”;神话随着文化的“进化”而逐渐“退化”为传说和故事;神话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逆向”推导出原始社会与文化的形态和特点。2、 比较神话学缪勒主要观点是:语言的四个阶段:词的形成期 方言期 神话期 民族语言期; 语言疾病说:由于语言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导致后人对古代词汇的意义及其

2、用法的知识的缺失,造成后人对古人遗留下来的语言文字资料理解上的障碍。这是神话产生的基础。太阳中心说:古人对创造神话没有多少兴趣,他们只是比较喜欢用“诗化”的语言描述自然现象,这里所谓的自然现象多半与太阳的运行及其运行规律有关。我们现在看到的神话大都与太阳的运行及其规律有关。,3、神话仪式学派(1 )弗雷泽和拉格兰 早期的人类不需要神话,只有仪式,仪式,大多数情况下为巫术仪式,是人类实践和观察的结果。 当人们不满意仪式的结果,(因为巫术仪式常常会失败),或者说人们不再满意简单地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仪式过程的完善与否,神话就出现了。早期的神话多侧重于描述以往(古代)的成功和失败的仪式,以前仪式主持人

3、的虔诚和献身精神。此时,神话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为现行的仪式树立典范,而是确立一个仪式评价的标准。 神话和仪式关系密切,或者说神话源于对“仪式”的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仪式在先,神话在后。(2) 葛斯特: 仪式(巫术)在早期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观察和实践的结果。 仪式:仪式的目的是从现实的角度表现一种状态、处境或者说过渡。 神话:神话的意义是从观念和抽象的角度表现这种状态、处境或者说过渡。 早期的神话和仪式是共同存在的,或者说从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一起表现人类对某种状态、处境或者说过渡的理解。,(二)、神话的文化价值,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

4、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奔放、瑰奇多彩的想像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与后代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它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不仅如此,神话还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三)、学习神话的现实意义,第一、神话是超越凡俗现实的审美意义。 昔日被视为真实存在的神圣叙事,现在已经成为文学艺术的一种,更是后者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和灵感源泉;远古真实信仰中的神和英雄,也成为今天虚幻文

5、学的主人公,让我们无比惊奇,给人以无限遐想,表现出强烈、持久的艺术魅力。 神话不仅能带来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愉悦,更能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安慰。世俗化的现代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但也使得许多人信仰失落,随波逐流,心灵空虚,精神分裂。第二、神话是对于现代文明的反思功能。自西方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具理性的强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进行物质生产的能力,有力推动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最终造成今天整个现代化世界的面貌。这些在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种种方便、舒适和快捷的同时,也不免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在现代社会技术官僚的支配与大众传媒的鼓动下,人类无限膨胀的自我中心和无止境

6、的消费欲望,正日益成为整个自然环境系统不可承受之重。气候异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可怕的近景或前景,早已给自负的人类敲响了警钟。神幻文学作品中所富含的种种奇幻观念与神话要素,尤其是天人合一的敬畏意识和生态智慧,则为我们走出上述现代性困境提供了可能。当然,欣赏神话并非意味着单纯的倒退与回归,而是在蛮横的工具理性和单一的现代生活之外,让我们拥有更多选择,也拥有创造更好、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可能。,二、民间传说,传说的含义、种类 传说与历史、神话的比较 传说的艺术特征 四大传说的形成过程、结局特点以及和节日习俗的关系,(一)、传说的含义、种类,1、含义: 传说是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与历史事件、历

7、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2、种类: 传说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 人物传说。这类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的评价和愿望。例如叙述屈原作离骚,大声吟哦,感动众山鬼呜咽痛哭。传说人物还包括有帝王将相、农民的领袖、文化创造中的名人、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此外还有姓名不见于史籍的人物传说,如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卖身葬父的传说、歌仙刘三姐的传说等。,史事传说。这类传说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 。 如梁山泊传说 、杨家将传说、义和团传说、贵州苗族张秀眉起义传说、红军长征传说、八路军抗日传说等。藏族传说藏王的求婚使者叙述唐代汉藏通婚,文成公主出嫁

8、藏王松赞干布的经过。地方风物传说。这类传说叙述地方的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往往赋予叙述的对象以富有意义的或富有情趣的说明,表现了人们热爱乡土的感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想和信念。有关西湖保俶塔、初阳台、来凤亭的传说,台湾高山族日月潭的传说,蒙古族马头琴的传说,傣族泼水节的传说,都是在传说中说明其来历。一些神怪灵异的传说,如关于八仙的传说、灶王爷的传说等,则更是人民信仰的产物。,(二)传说与历史、神话的比较,1、传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区别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上知名的人物,事件发生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有的还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

9、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及社会风习相附会,因而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 但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许多传说把比较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通过艺术概括而依托在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达到历史的因素和历史的方式与文学创作的有机融合,使它成为艺术化的历史,或者是历史化的艺术。,2、传说与神话的区别与联系概念不同: 神话:虚幻和虚构的以神为主产生的时间早人与自然的争斗 传说:有历史的影子以人为主产生的时间晚带有阶级争斗性(人与人之间的) 总结

10、起来有三点: 一 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 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 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补充: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由于洪水滔天,鲧盗窃了黄帝的息壤(一种会生长的神土)去平治洪水,黄帝就命令火神祝融,将鲧杀死在羽山,可是从鲧的肚子里诞生出禹来,黄帝害怕了,终于被迫答应禹用息壤去完成他父亲未完成的治水功业。这就是神话里治水的鲧和禹。 后来又有书籍记载,把具有神性的鲧“人化”了,说他有一个妻子叫女嬉,女嬉吞薏苡受了感动,剖开胸胁,生出禹来。禹治理洪水,一靠神通和法力,二靠诸神和百姓的帮助,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取得成功。这就是

11、传说里治水的鲧和禹。 所以,神话和传说虽有区别,但无明显的界限,(三)传说的艺术特征,虚构性,传奇性,雷同性,变异性, 所谓虚构性,并不是指某些意义上的所有内容都过想象凭空杜撰,它强调的不过是一种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传说与历史的区别上。这项性质的产生,在相对单纯的古代,并不是人们恶意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人文因素的产物。一个传说,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的思想环境下,可能会演变为不同的形态,这就形成了民间传说情节上的虚构性。 传奇性,一定程度上讲,就是通过一些偶然、巧合、夸张的因素来渲染原有的符合实际的情节。通过传奇性处理的传说,相对更复合“感官动物”人的审美趣味。这种特性的

12、出现,在我看来,是人类表达强烈感情的需要,某些情况下也带有一定的不自觉性。当基础语言已无法满足传说讲述者的情感需求,他就必须增加一些“虚实”因素,来营造一种的特定的氛围来烘托人物形象或者说是强化故事情节。,再说雷同性,在我看来,指借用一个历史史实或者说故事情节来反映本传说中人物的个性,这就造成两个文学样式中的内容重叠,在无法考证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混淆史实的情况。产生此种特性,既可能是因为文学记载考证的不充分,也有可能是文学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混淆性,更有可能是传说讲述者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 变异性可以说是民间文学最生动、最突出的特征了,反映到民间传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它指的是传说的情节

13、,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在讲述和流传的过程中,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发生了一些变异。,(四)四大传说的形成过程、结局特点、以及与节日习俗的关系,右图为孟姜女传说中孟姜女指责秦始皇时的场景,白蛇传说牛郎织女传说,梁祝传说,1、形成过程,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注:桥)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 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

14、故事的雏型。汉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名为孟姜女和范喜良。 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晚唐张读的宣宝志有较详细的记载。到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节。 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2、与节日习俗的关系,牛郎

15、织女七夕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作为成语可解释为: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另有相关传说和故事的介绍,以及同名戏剧、电视剧等。另外,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有百鸟到银河搭鹊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传说。所以,这一天被称为七夕、七夕节、乞巧节、少女节或女儿节,现代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端午节白娘子喝雄黄酒现原形中午吃端午粽,吃“五黄”习惯。所谓五黄,便是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雄黄豆(系罗汉豆)五种新鲜食物。其中的雄黄,为家家所必备。传说此俗与白娘子许仙故事有关:俗谓白娘子系白蛇所化,与许仙结成恩

16、爱夫妻。法海则视白娘子为妖孽邪端,于端午日暗中指使许仙强劝白娘子饮雄黄酒,以使其现出原形。白娘子察知为法海所指使,但出于夫妇之情,勉强饮下,结果原形毕露。故俗谓雄黄可以避邪。,梁祝庙会梁祝的节庆风俗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自梁山伯庙建成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和八月初七始,方圆几十里男男女女都来进香朝拜,有时坐夜祈祷的人数达几万余众。当地还要举行盛大的庙会,跑纱船,抬轿阁,踏高跷,赛马灯,聚众二三千,行程几十里,热闹非凡。虔诚的恋人、夫妻,信奉着传统的理念,认为到了梁山伯庙,爱情更加牢固,怨情可以化解,精神得到净化。人们把梁祝文化公园视作神圣的爱情殿堂。因此,一年四季,来这里进行新婚仪式,举行金婚银婚纪念的人络绎不绝。年,宁波文化旅游部门创办了第一届中国梁祝婚俗节,有对海内外新人,多对金婚银婚夫妻参加了节庆活动,载歌载舞的巡游车队驶过宁波城区,万余人夹道观看。年第二届中国梁祝婚俗节,全国个民族对新人欢聚梁祝文化公园举行隆重的新婚典礼,来自祖国东西南北,海峡两岸的同胞喜心相连,共奏神圣的爱情乐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专程参加证婚。如今梁祝文化节庆,已成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文明进步的良好载体,是梁祝文化的时代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