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87568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二,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一,二,一,二,史料解读据胡德坤、宋俭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记载: “妇女婚姻自由的观念逐渐为人们接受,男女社交也逐渐被社会承认,妇女开始走向社会。北大首开女禁,正式接收女生女护士、女记者、女教师、女演员甚至于女政治家等职业妇女开始出现。”上述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该现象得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民国初年。原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一,二,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一,二,一,二,自主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有何典型特征? 提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又重新趋于中

2、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化逐渐跟上国际潮流,逐步多元化。,探究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史料实证 甲: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

3、重要前提。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2)根据史料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对结论加以阐述。,提示:(1)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 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事实,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事实,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2)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历史解释 (1)变化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其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传入中国,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华民国、新中国各进步政府都在不同

5、程度上推行了各种改革,促使中国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变化。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国外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潮流。 (2)特征:旧与新、中与西的冲突、融合,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复杂多样的景象,且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严重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随着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一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史家论断孔祥宇在“西化”影响下的京津市民物质生活变迁(19121937)一文

6、中指出,民国以来,在京津市民的物质生活中,出现了“西化”现象。该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因为它是近代西方文明的“衍生物”,伴随着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的入侵而传入;其次,京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经济特点,促进了京津市民物质生活的西化。第三是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以及留洋人士的榜样效应起到了一定作用;最后,西方事物本身的一些优点也助长了它的传播。这种“西化”现象,体现在衣着时尚、饮食喜好、居家摆设、出行工具等多个方面。,典例剖析 【例题】 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考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题目立意:本题要求从材料中提供的现象着手,得出合理的认识,旨在考查论从史出的基本能力。 解题指导:科举考试中“假装辫发”现象的出现,表明许多知识分子仍没有从根本上冲破旧的观念和习俗的束缚,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旧制度在制约着社会观念的变革。故选D项。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