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课件 推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8531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课件 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课件 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课件 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课件 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课件 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课件 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课件 推荐(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主要内容,1、人工湿地概述 2、人工湿地分类及组成 3、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 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性能特点 5、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6、人工湿地的环境及经济效应 7、人工湿地的发展趋势 8、人工湿地的应用,湿地,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系统(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换言之,湿地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Ecotone)。湿地结合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属性,但又不同于二者。,1、人工湿地概述,若尔盖湿地(四川省阿坝),巴音布鲁克(新疆天山),三江平原湿地(黑龙江),黄河三角洲(山东),扎龙保护区

2、 (黑龙江),辽河三角洲湿地(渤海辽东湾),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它是一种集物理、化学、生化反应于一体的废水处理技术;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综合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国内应用现状,我国1987年(“七五”)建立了第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后,在人工湿地净化机理、系统控制、设计及运行参数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进展。近10年来,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3、及生活污水、垃圾场渗滤液、采油废水、啤酒废水、制浆造纸废水等的处理。20世纪末建成的成都活水公园更展示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新工艺用“绿叶鲜花装饰大地,把清水活鱼送还自然”的魅力。,随着研究逐渐深入,人工湿地还被用于改善饮用水源水质如利用人工湿地改善北京官厅水库水质,出水基本满足地面水类标准。目前,人工湿地还被广泛用于新兴领域,如利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去除水体中的藻类效果显著,这说明人工湿地系统在污水深度处理或者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抑制藻类疯长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国外,人工湿地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类型污水,如城市生活污水、酸性矿山废水、农业污水等,还被用于淡水回用水深度处理、净化富营养化水、自然保

4、护、处理硝酸盐污染的地下含水层。 目前,在美国有600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在丹麦、德国、英国各国至少有200处人工湿地(主要为地下潜流湿地) 系统在运行。新西兰也有80多处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国外应用现状,北美2/3的湿地是自由表面流湿地,其中一半是自然湿地,其余为人工自由表面流湿地。北美的湿地主要对人口较多的地区进行高级处理。在欧洲应用较多的则是地下潜流系统,尤其在一些东欧国家应用较广泛。该系统中种植有芦苇、菖蒲、香蒲等湿地植物,为了保证潜流,绝大多数系统还采用砾石作为填料。此类系统趋向于对近1000人口当量的乡村级社区进行二级处理,但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则被用

5、于处理各类废水。,优点 投资费用低,建设、运行成本低;处理过程能耗低;污水处理效果稳定可靠;污水处理系统的组合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等优点;良好的景观效应;可持续的经济效益;运行管理简单。 缺点 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设计,运行参数不精确;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容易产生淤积、饱和现象;对恶劣气候条件抵御能力弱;净化能力受作物生长成熟程度的影响大;此外,可能需要控制蚊蝇孳生。,人工湿地技术的优缺点,根据植物的存在状态,人工湿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浮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结合使用以及和传统污水处理方法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出水水质。 (1)浮水植物系统 此系统中水生植物漂浮于

6、水面;根系呈淹没状态。浮水植物目前主要用于N和P的去除和提高稳定塘的效率。,2、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组成,人工湿地的分类,(2)沉水植物系统 此系统水生植物完全淹没于水中。系统中水的浊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该系统还处于试验阶段,主要用于初级处理与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 (3)挺水植物系统 以挺水植物为主,植物根系发达,可通过根系向基质送氧,使基质中形成多个好氧、兼性厌氧、厌氧小区,利于多种微生物繁殖,便于污染物的多途径降解;目前人工湿地主要指挺水植物系统。,根据水的流动状态,该系统分为如下类型:自由水面系统(FWS),又称表面流湿地;潜流系统(SFS),又称潜流湿地。潜流湿地又分为水

7、平流潜流系统(HFS)和垂直流潜流系统(VFS)。 (1)自由水面系统 自由水面系统的污水从系统表面流过,水深较浅(一般在0.1-0.6),氧通过自由扩散补给。进水中所含的溶解性和颗粒性污染物与系统介质和植物根系接触。常用的植物包括香蒲、芦苇、慈姑、莎草等。与SFS系统相比,其优点是投资省,缺点是负荷低。北方地区冬季表面会结冰,夏季会滋生蚊蝇、散发臭味,目前已较少采用。,(2)潜流系统 在潜流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且卫

8、生条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此系统的投资比系统略高。,水平流潜流系统:污水从进口经由砂石等系统介质,以近水平流方式在系统表面以下流向出口。此过程中,污染物得到降解。介质通常选用水力传导性良好的材料。氧主要通过植物根系释放。在欧洲主要应用芦苇,因此又称芦苇床处理系统。香蒲也是常用的湿地植物。 垂直流潜流系统:该系统通常在整个表面设置配水系统,并周期性进水。系统下部排水,水流处于系统表面以下。目的是系统可以排空水,以最大程度地进行氧补给。,人工湿地的组成,绝大多数人工湿地由五部分构成:基质,具有透水性,如土壤、砂、砾石;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植物,适于在

9、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如芦苇;无脊椎或脊椎动物;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湿地系统正是在这种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组成的填料床,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蒲草等),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3、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人工湿地是由基质、水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在有机物的去除中起主要作用,湿地植物的根系将氧气带入周围的土壤,但远离根部的环境处于厌氧,形成处理环境的变化带,这就加强了人工

10、湿地去除复杂污染物的难处理污染物的能力。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是靠土壤中的微生物,但某些污染物如重金属、硫、磷等依赖于土壤和植物的作用。,悬浮物去除 污水中的悬浮物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例如有机物、氮磷、重金属和病原菌等,因此去除悬浮物可以提高污水的去除率。悬浮物主要通过过滤、沉淀、湿地介质表面的吸附及微生物生长等作用从水中去除。湿地对悬浮物的去除非常有效,悬浮固体出水值一般低于10mg/L。为防止在进水口附近发生堵塞,进水前必须设置预处理以降低总固体浓度,一般设置沉淀池即可。,有机物的去除 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包括颗粒性有机物和溶解性有机物。前者通过沉淀和过滤可迅速去除,而后者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

11、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被分解而去除。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又分为好氧降解和厌氧降解。 好氧降解主要由好氧异氧菌控制: CH2O+O2=CO2+H2O 厌氧降解由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控制,该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主要产物为脂肪酸,如乙酸、乳酸、乙醇、CO2和H2。,C6H12O6+2H2O=2CH3COOH+4H2+2CO2C6H12O6=2CH3CHOHCOOHC6H12O6=2CO2+2CH3CH2OH 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利用上述脂肪酸进行代谢活动。CH3COOH+H2SO4=2CO2+2H2O+H2SCH3COOH+4H2=2H2O+2CH4CO2+4H2=CH4+2H2O BOD的

12、去除包括几个生物化学过程:好氧呼吸,厌氧消减 和硫酸盐还原。,氮、磷的去除 污水中的氮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无机氮包括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有机氮包括尿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氮的去除作用包括基质的吸附、过滤、沉淀、挥发、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 人工湿地系统中对P的去除主要通过下面三个方面:微生物正常的同化或植物的吸收作用;聚磷菌的过量摄P作用;基质的物理化合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基质对P的吸附作用及其纳P容量,其吸附作用与基质中Fe ,Al 和Ca等金属离子有关,而植物吸收对P的去除效率影响不大。,重金属去除 人工湿地对重金属也有很强的去除能力。金属离

13、子去除机理主要有: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土壤胶体颗粒的吸附、悬浮颗粒的过滤和沉淀,人工湿地对污水中重金属去除是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基质等组成成分共同起作用的。,4、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及性能,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单元和人工湿地单元组成。通过合理设计可将BOD5、SS、营养盐、原生动物、金属离子和其他物质处理达到二级和高级处理水平。 预处理主要去除粗颗粒和降低有机负荷。构筑物包括双层沉淀池、化粪池、稳定塘或初沉池。 人工湿地中的流态采用推流式、回流式、阶梯进水或综合式。,推流式,回流式,阶梯式进水,综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性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植物、微生物

14、、基质、水体及动物组成, 各组成成分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 并且相互协同, 使得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平衡运转, 发挥良好的净化功能. 植物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湿地净化污水过程中, 植物的作用可以归纳为3个重要的方面: 回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 吸附、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 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一般来说, 选择湿地植物要注意几个原则:净化能力,耐污能力和抗寒、抗热能力强,对不同的污染物采用相应的植物种类;选择在本地适应性好的植物,最好是本地植物;根系发达、生物量大;抗病虫害能力强;最好有广泛用途或经济价值;易管理,综合利用价值高。

15、不同的植物类型对不同的污染物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好的湿地植物,如茭白、芦苇、水烛、灯心草。对重金属有较好的去除作用的植物是:宽叶香蒲,且对Pb、Zn、Cd 等重金属有较好的去除作用。,人工湿地中植物能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通过气道输送至根区, 在植物根区的还原态介质中形成氧化态的微环境。这种根区有氧区域和缺氧区域的共同存在为根区的好氧、兼性和厌氧微生物提供了各自适宜的小生境, 使不同的微生物各得其所, 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由于植物根和根系对介质的穿透作用, 在介质中形成了许多微小的气室或间隙, 减小了介质的封闭性, 增强了介质的疏松度, 从而使得介质的水力传输得到加强和维持。 影

16、响植物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季节性衰退, 如直接损伤、擦伤、水质和基质的不同组成、水位的高低以及富营养状态都能引起水生植物的衰退。,微生物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是净化污水的“主力军”。其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能力。它们把有机质作为丰富的能源,将其转化为营养物质和能量。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之前,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与自然湿地基本相同。但随着污水不断进入人工湿地系统,某些微生物的数量将逐渐增加,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最大值而趋于稳定。 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有机质和N,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运用微生物的诱发变异特性,培育驯化适宜吸收和消化这些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的优势细菌,

17、进行降解。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动是湿地净化污水的最主要因素。现有研究已经发现在BOD5、COD 以及氮等降解的过程中微生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湿地中的优势菌种有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产碱杆菌属Alcaligens 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均为生长快速的微生物,其体内含有降解质粒,是分解有机物的主体微生物种群。此外,对于有些难降解的有机物和有毒物须运用微生物诱导变异特性,培育驯化适宜吸收和消化这些物质的优势种,进行降解。 同时,研究发现湿地中的微生物数目和种类与污水净化效果也有一定的关系。其数量越多则去除率越高。其中污水中BOD5的去除率与湿地细菌总数显著相关,氨氮的去除率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密切相关,污水中总大肠杆菌的去除率与湿地原生动物和放线菌数量也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湿地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