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可行性分析 江苏科技大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8484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2可行性分析 江苏科技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ch2可行性分析 江苏科技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ch2可行性分析 江苏科技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ch2可行性分析 江苏科技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ch2可行性分析 江苏科技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2可行性分析 江苏科技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2可行性分析 江苏科技大学(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可行性分析,本章内容提要,2.1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 注意:并不是直接去解决问题 在较高层次上以抽象的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可行性研究成本一般只占预期的工程总成本的5%-10%,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可行性研究最根本的任务是对以后的行动方针提出建议 如果问题没用可行的解,则应停止该项开发工程,以免浪费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 如果问题值得去解,则应该推荐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且为工程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可行性研究工作流程 进一步分析澄清问题定义 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的

2、实现方案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为可行性方案制定一个粗略的实现进度,本章内容提要,2.2 可行性研究过程,一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 二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 理解现有系统能做什么,但不是了解它怎样做这些工作 三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用数据流图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情况,从而表达了对新系统的设想 用数据字典定义系统中使用的数据,2.2 可行性研究过程,一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 二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 三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四重新定义问题(分析员与用户讨论) 五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 技术可行性:根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分析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

3、系统能否实现 操作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 法律可行性 分析系统开发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合同、侵权、责任以及各种与法律相抵触的问题 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1),2.2 可行性研究过程,一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 二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 三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四重新定义问题(分析员与用户讨论) 五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 六推荐行动方针 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这项开发工程,分析员必须清楚地表明他对这个关键性决定的建议 七草拟开发计划 进度计划,人员计划,资源计划,成本估算; 下一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的详细进度表和成本估计 八书写文档提交审查,

4、?,可行性分析的结论 可立即开始 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如资金、人力、设备)落实后才能开始 需要对开发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开始 因为某种原因(如技术不成熟、经济上不合算)不能进行,本章内容提要,2.3 系统流程图,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 基本思想: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系统里面的每一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等) 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数据在系统各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而不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系统流程图应用举例1,例子:某装配厂有一座存放零件的仓库 仓库中现有的各种零件的数量以及每种零件的库存量临界值等数据记录在库存清单主文件中 当仓库中零件数量有变化时,应该及时修改

5、库存清单主文件 如果哪种零件的库存量少于它的库存量临界值,则应该报告给采购部门以便定货 规定每天向采购部门送一次定货报告,输入零件出入库事务-处理零件出入库事务-输出订货信息-打印订货报告,库存清单系统的系统流程图,2.3 系统流程图,系统流程图基本符号,2.3 系统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的习惯画法是使信息在图中自顶向下或自左向右流动 系统流程图中每个符号都用黑盒子形式定义后组成系统的一个部件,但并没有说明每个部件的具体工作过程,系统流程图应用举例2-计算机售书系统,学生填写购书单 售书系统根据学生各学期用书数据库对购书单进行审查,如果审查有效,售书系统再查阅教材存量数据库,看此书是否有货,如果有

6、,打印售书发票和领书单 学生凭领书单去书库领书,系统流程图应用举例2,人工操作,审查并开发票,1-学生各学期用书数据库,计算机售书系统,2.3 系统流程图-分层 Hierarchy,对于复杂系统的系统流程图采用分层结构的画法 首先用一张高层次的系统流程图描绘系统总体概貌,表明系统的关键功能。 然后分别把每个关键功能扩展到适当的详细程度,画在单独的一页纸上 这种分层次的描绘方法便于阅读者按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逐步深入地了解一个复杂的系统,本章内容提要,2.4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DFD)是描述数据处理过程的有力工具。数据流图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

7、数据流图没有任何具体的物理部件,它只是描绘数据在软件中流动和被处理的逻辑过程 数据流图描绘了系统的需求,其基本要点是描绘“做什么”,但不考虑“怎么做” DFD should be easily understood by both users and developers,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数据在系统各物理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2.4.1 数据流图基本符号和附加符号,数据源点:发出(产生)数据的地方,数据的发源地 数据终点:数据的归宿 数据存储和数据流:是系统中两种不同的数据形态 数据存储:静止状态的数据,是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 数据流:运动状态的数据 数据流的方向处理处理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处理

8、源点处理处理终点,DFD 描述系统逻辑模型,以图形的方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为了表达复杂系统的数据加工情况,需要采用层次结构的数据流图,清楚表达,且容易理解 在多层数据流图中,顶层流图仅包含一个加工,它代表被开发系统,它的输入流是该系统的输入数据,输出流是系统所输出数据。 底层流图是指其加工不需再作分解的数据流图,它处在最底层。 中间层流图则表示对其上层父图的细化。它的每一加工可能继续细化,形成子图。,数据流图的层次结构,分层的数据流图,数据流图的层次结构,第 n+2 层,第 n+1 层,数据流图的层次结构,数据流图的画法,基本思想: 自外向内,自顶向下,逐层细化,完善求精,

9、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开始画出的数据流图中的加工比较抽象,只知道大概“做什么”,具体应该“做什么”还比较模糊,还必须进一步描述(细化)直到每个数据流和数据存储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每个加工应该怎样实现,都基本清楚为止,具体步骤:1、先找系统数据源点和终点,确定系统与外界的接口2、找出外部实体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3、在图的边上画出系统的外部实体4、从外部实体的输入数据流(源点)出发,按照系统的逻辑逐步画出一系列的逻辑加工,直到找到外部实体所需的输出数据流(终点),形成数据流的封闭5、检查和修改所画数据流图,保证数据流图的正确性6、按照上述步骤,再从各加工出发,画出所需子图,数据流图的画法,2.

10、4.2 数据流图应用举例,订货系统(P.42) 假设一家工厂的采购部每天需要一张定货报表,报表按零件编号排序,表中列出所有需要再次定货的零件 零件入库或出库称为事务,通过放在仓库中的CRT终端把事务报告给定货系统 当某种零件的库存数量少于库存量临界值时就应该再次定货,数据流图的画法,分层分解的原则: 主图必须包含四种基本元素,缺一不可,并且必须封闭在外部实体之间 一张流图应该在一张纸上画完,加工不应超过9个(72) George Miller的著名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处理信息的某种限制”:“人们在一段时间内的短期记忆似乎限制在5-9件事情之内(除非此人学会使用联想记忆法的技巧)” 各加

11、工的抽象级应该相同 对流图的细分,必须保持信息的连续性,即把一个加工分解成多个加工时,分解前后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相同,画数据流图,定货系统的基本系统模型 突出表明数据的源点和终点 仓库管理员进行零件的出入库(事务),并根据需要订货的零件产生订货报表送给采购员,顶层数据流图(0层数据流图),数据流图元素分析:从问题描述中提取数据流图的四种成分,源点或终点、处理、数据存储、以及数据流 数据源点/终点 采购员是数据终点,仓库管理员是数据源点 处理 采购部需要报表需要“产生报表”的处理 零件出入库(事务)改变零件库存量需要 “事务加工”处理,2.4.2 数据流图应用举例,数据流 要求系统把定货报表送

12、给采购部“定货报表”是数据流 事务要从仓库送到系统中“事务”是另一个数据流 数据存储 事务发生时立即要处理,但每天只产生一次定货报表 “产生定货报表的数据”是数据存储 零件库存量与库存量临界值均需保存“库存清单数据”是一个数据存储,2.4.2 数据流图应用举例,画数据流图,定货系统的功能级数据流图,注意:对于流向文件或从文件流出的数据流,它们代表了文件的一条记录,可以不为它们命名,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图的比较,数据流图描述的是数据被加工和处理的控制过程,没有任何物理部件 系统流程图描述的是数据在系统的各物理部件之间的流动情况,画数据流图,当发生一个事务时必须首先接收它;随后按照事务的内容修改库存

13、清单;最后如果更新后的库存量少于库存量临界值时,则应该再次定货,即处理定货信息。分解“处理事务”功能后的数据流图,画数据流图,数据流图示例2:教材购销系统,外部 项,便于实现 采用逐步细化的扩展方法,可避免一次引入过多的细节,有利于控制问题的复杂度 便于使用 用一组图代替一张总图,方便用户及软件开发人员阅读,分层 DFD 图的优点,画分层 DFD 的指导原则,注意父图和子图的平衡 父图和子图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应分别保持一致,?,画分层 DFD 的指导原则-父图与子图的平衡,注意:如果父图某加工的一个数据流,对应于子图中几个数据流,而子图中组成这些数据流的数据项全体正好等于父图中的这个数据流,那么

14、它们仍算是平衡的,a:考生通知单;b:统计分析表;b1:分类统计表;b2:难度分析表;c:错误成绩清单;d成绩清单;e合格标准。,?,画分层 DFD 的指导原则,注意局部文件和局部外部项 随着DFD图的分解,在下层DFD中可能出现父图中没有的文件和外部项,局部 外部项,局部 文件,画分层 DFD 的指导原则,4.加工的输出数据流不能与该加工的输入数据流同名 同一个加工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即使组成成份相同,仍应对它们取不同的名字,以表示它们是不同数据流 例如,“报名单”和“合格报名单” 5. 掌握分解的速度 一般来说,每一个加工每次可分为 2-4个子加工,最多不得超过 7 个 6. 遵守加工

15、编号规则 顶层加工不编号。第一层的加工编号为1,2,3,n号。第二层编号为1.1,1.2,1.3n.1,n.2等号,依此类推,2.4.3 数据流图中的元素命名,1为数据流或数据存储命名 名字应代表整个数据流或数据存储的内容,而不是仅反映某一部分。全面 不使用空洞的缺乏具体含义的名字。具体 如果取名时遇到困难,则有可能是对数据流图的分解不当,应重新进行分解,然后再命名。,2.4.3 数据流图中的元素命名,2为处理命名 由表及里,先为数据流命名,然后再为与之相关联的处理命名。 名字反映整个处理的功能,而不是一部分。全面 名字要具体,动作加一个具体的宾语。具体 如果命名时有困难,则有可能是分解不当,

16、应考虑重新分解。 3数据源点/终点一般采用习惯使用的名字(目标系统的外围环境,可能是人员,计算机外部设备或传感器等),2.4.4 数据流图的作用,数据流图是作为分析和设计的工具 以数据流图中不同处理的定时要求(如联机处理、批量处理等)为指南,能够在数据流图上建立不同的自动化边界,每组自动化边界可能意味着一个不同的物理系统 从数据流图出发,可映射出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划分自动化边界的方法一 以批量方式更新库存清单,划分自动化边界的方法二 以联机方式更新库存清单,本章内容提要,数据字典的概念,定义: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它是对数据流图中所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作用:在软件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中给人提供关于数据的描述信息,2.5.1 数据字典的内容,数据字典由下列四类元素的定义组成: (1)数据流; (2)数据流分量(数据元素); (3)数据存储; (4)处理。 / 用IPO图描述更方便/ 数据字典主要由对数据的定义组成,并且包含关于数据元素的一些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