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陶渊明社会背景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84538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5.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陶渊明社会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桃花源记陶渊明社会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桃花源记陶渊明社会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桃花源记陶渊明社会背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桃花源记陶渊明社会背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陶渊明社会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陶渊明社会背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 花 源 记,陶 渊 明,社 会 背 景,东晋社会状况是矛盾重重,动荡不安。1、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在黄河流域割据混战,对南方进行威胁、骚扰。2、东晋社会内部门阀制度发展到顶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经常发生争权夺利的内战。统治集团腐败荒淫,一味追求享乐,不关心世务。,桃花源记的诞生及意义,陶渊明也曾想通过出仕实现“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在当时的社会里,这个进步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面对官场风波险恶、世俗污浊伪诈,陶渊明无力改革时弊,又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因而决心归隐,选择了一条洁身自好的道路。即便如此,在悠闲自得的平静生活中常常有苦闷与壮志未酬的悲愤涌上心头,他不甘收壮志落空

2、,一生就此了结。特别是辞官之后,由于生活日益下降,对现实日益不满,进一步认识到了人民的苦难,于是产生了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桃花源记。尽管它很朦胧,但仍是对黑暗的封建社会制度的否定。,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缘,沿着,顺着。,远近,偏义复词,句中指“远”。,鲜美,鲜嫩美丽。(不同于现在常说的口味好),英,花,花瓣。,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奇怪,穷,(形作动)走到尽头。,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一日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

3、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地上的香草鲜嫩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对眼前这种美景感到很惊异。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仿佛,模模糊糊,见不真切。,舍,抛开,离开。,才,只,仅。,通,(使动用法)使通过。,开朗,开阔明亮(不同于现在常说的个性乐观爽直)。,属,类。,阡陌,田间小道(南北为阡,东西为陌)。,交通,交错相通(不同于现在常指的运输和邮电事业)。

4、,外人,桃花源外的世人(不同于现在常说的非自家或自己人)。,黄发,指代老人(借代用法)。,垂髫,指代小孩(借代用法)。,并,都,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模糊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5、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所,(复指代词)(来的)地方。,具,(通假字)同 “俱”,完全,详尽。,要,(通假字)同“邀”,邀请,请。,咸,都,皆。,妻子,妻子和儿女(不同于现在常说的男性的合法婚姻配偶)。,邑人,同乡人。,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不同于现在常用来表示条件关系的词),叹惋,惊叹。(叹,表示叹息;惋,表示惊讶。),延,(通假字)同“筵”,邀请。),语,告诫,叮嘱。),足,值得。,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

6、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问到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既,已经。,扶,沿着。,向,原来,先前。,志,作标记。,及,到,到达。,诣,拜见,晋谒。,高尚,清高(不同于现在常形容的品质优秀),规,计划,打算。,果,结果,实现。,寻,不久。,问津,探访。,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人物和身份?2、“忘路之远近”一句的作用。3、描写桃林美景有何作用?4、描写桃源中优美的生活环境、幸福的生活、淳朴的民风的目的何在?5、村人见渔人为何“大惊”?“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的作用。6、桃源无法寻到这一结局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