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说课ppt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882518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说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说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说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说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说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说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说课ppt(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说课内容,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教学背景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过程,5、教学评价,6、教学特色,说课流程,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新授课,主要学习商的三个变化规律:即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商不变

2、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新的数学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铺垫和思想孕伏。本堂课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表格,算式,旧教材,新教材,层次更清晰, 结论更明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分析,商的变化规律包括以下三个知识点: 知识

3、点一:商随被除数变化的规律。 知识点二:商随除数变化的规律。 知识点三:商不变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是后面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教学背景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基本情况,我们班共有28人,男生16人,女生12人。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子弟,本班同学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

4、书写不规范,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教学背景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前测题,计算下面各题: (一) (二) (三) 729= 20002= 729= 7209= 200020= 72090= 72009= 2000200= 7200900= 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画出你的思考过程),设计意图:我设计了商的变化规律的三种情况,商随被除数变化、商随除数变化和商不变的。看学生对这个知识了解有多少。,教学背景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前测题结果分析与教学改进,结果分析:,教学改进:,让学生多交流。,教学背景分析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自主探究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背景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背景分析技术支

5、持,1、谈论法 2、练习法,1、多媒体 2、教科书,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概括的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 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对所发现的规律进行概括。,教学流程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发现问题,自主探究、 经历探索规律过程,应用规律、 解决问题,再次验证,1、引出例题 2、动手操作,探究解决方法,1、通过故事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现问题。,1.

6、故事引入,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小猴子听了不高兴,猴王接着说:“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只小猴。”小猴子还是不高兴,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吗?”猴王说:“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0只小猴。小猴仍撅着嘴不高兴,猴王又说:“给你600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00只小猴。”小猴听后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现问题。,2.提问,(1)谁的笑是聪明的笑呢?能用算式说说你的理由吗?,预设:学生列算式 63=2 6030=2 600300=260003000=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现问

7、题。,(2)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监控:谁没变,谁在变呢?,3 .揭示课题,教学过程,二、自主探究、经历探索规律过程。,1 .学生自主观察、探究规律。,2 .研讨交流。,监控(1):这组算式从上往下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个算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了10,商不变。 第一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了100,商不变。,教学过程,二、自主探究、经历探索规律过程。,6 3 =260 30 =2600 300 =26000 3000 =2,10,10,10,10,10,10,100,100,1000,100,1000,100,教学过程,二、自主探究、经历探索规

8、律过程。,监控(2):这组算式从下往上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 第四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了10, 商不变。 第四个算式与第二个算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了100, 商不变。,教学过程,二、自主探究、经历探索规律过程。,6 3 =260 30 =2600 300 =26000 3000 =2,10,10,10,10,10,10,100,100,1000,100,1000,100,10,10,100,1000,100,100,100,1000,教学过程,二、自主探究、经历探索规律过程。,3.学生完整的概括出这组算式存在的规律。(出示算式),教学过程,二、自主探究、经历探索

9、规律过程。,6 3 =260 30 =2600 300 =26000 3000 =2,10,10,10,10,10,10,100,100,1000,100,1000,100,10,10,10,10,10,10,100,1000,100,100,100,1000,教学过程,三、再次验证,总结规律。,1.买笔的情境,2.提问:每支笔多少钱?用算式表示。,教学过程,三、再次验证,总结规律。,预设: 8 2 =416 4 =432 8 =464 16=4,教学过程,三、再次验证、总结规律。,2.学生独立观察算式,探究算式中存在的规律。,教学过程,三、再次验证、总结规律。,8 2 = 4 16 4 =

10、4 32 8 = 464 16= 4,2,2,2,2,2,2,4,4,8,8, 2,4,4, 8, 8,4,4,4,4, 2, 2, 2, 2, 2,2018/9/21,3.观察两组算式,并把它们共同存在的规律用算式或符号表示出来。(两个算式应该并列放在一起观察),教学过程,三、再次验证,总结规律。,教学过程,三、再次验证,总结规律。,6 3 =260 30 =2600 300 =26000 3000 =2,10,10,10,10,10,10,100,100,1000,100,1000,100,10,10,10,10,10,10,100,1000,100,100,100,1000,教学过程,三

11、、再次验证、总结规律。,8 2 = 4 16 4 = 4 32 8 = 464 16= 4,2,2,2,2,2,2,4,4,8,8, 2, 2, 2, 2, 2, 2,4,4, 8, 8,4,4,4,4,教学过程,三、再次验证,总结规律。,(1)学生独立思考后表示规律。 (2)集体交流。,预设: 用文字表示的。用算式表示的。用符号表示的。,教学过程,三、再次验证,总结规律。,5.学生独立写一组算式再次验证规律。,6.小结。,提问:回顾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得到商不变的规律的?,分桃子(故事情境)发现数学问题(数学算式)发现规律验证规律,教学过程,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1.,教学过程,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3.考考你:想一想,填一填。,教学过程,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商的变化规律,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被除数A)(除数 A )=商 (被除数A)(除数 A )=商 (A0),8 2 =416 4 =432 8 =464 16=4,第一,课堂语言评价; 第二,作业等级评价。,教学评价,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特色,2、给予思考空间,发展学生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