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77523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10.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内感染性病变的影像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颅内感染性病变的影像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颅内感染性病变的影像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颅内感染性病变的影像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颅内感染性病变的影像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内感染性病变的影像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内感染性病变的影像诊断(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9/21,1,颅内感染性疾病影像,2018/9/21,2,2,脑内感染性病变种类众多,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 全球化进展、药物滥用、HIV感染等因素使得颅内感染更为复杂 医学影像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认识、掌握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关键的决策依据,不能单纯诊断“脑炎”,一、概 述,进行颅内感染病原微生物区分,根据治疗方案趋同原则进行颅内感染分类,对疾病治疗有利,2018/9/21,3,颅内感染病因分类,2018/9/21,4,颅内感染致病微生物各异,但其临床症状有同一性:发热、头痛、呕吐、神经精神症状等。而颅内病灶却表现各异 颅内感染病灶表

2、现形态取决于感染的途径和方式;机体的免疫状态;微生物的侵袭性;病灶在脑内解剖分布及临床感染背景 脑部感染的途径:a血源性感染;b直接感染;c经神经感染;d局部扩散。最常见是血源性播散。 微生物侵袭性:高致病性微生物以渗出为主,低致病性微生物则经纤维化、增生为主,2018/9/21,5,机体免疫状态 免疫抑制见于:AIDS、肿瘤放化疗后、器官和干细胞移植后长期免疫抑制治疗 免疫功能轻微损害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酗酒、高龄、长期皮质激素应用、COPD(慢阻肺)等 病灶在脑内解剖分布:幕上、幕下;脑膜、灰质与白质 临床感染背景:社区获得性、术后或医源性 颅内感染分类: 病因分类:最

3、好的分类方法,2018/9/21,6,二、脑部感染影像检查技术 ,1、CT 由于其密度分辨率受限,价值相对较小,可显示脑内病变的大体病理改变,可区分急性炎症过程,对病变钙化显示理想;不易区分蛛网膜下腔、脑表面的病变,定性有难度,2018/9/21,7,2、MRI具有多平面、多序列成像,组织分辨率高,可显示脑结构的细节,区分不同病理组织,显示血-脑屏障破坏、水肿范围,特殊序列如DWI、MRS对感染病因可作区分,需氧菌,2018/9/21,8,正常波谱图 横轴为频率轴,纵轴为信号强度轴 主要显示4个代谢峰,波峰下面积代表化合物浓度 病理情况下还可显示其它代谢峰 见下表,2018/9/21,9,代谢

4、物化学位移,2018/9/21,10,疾病 NAA Cr Cho Lac Lip aa肿瘤 - - - 脓肿 梗死 - - - MS - - - 癫痫 - - ,颅内常见病变的代谢物特征,2018/9/21,11,三、颅内感染的影像学诊断线索,部位分布特点 形态学特点 增强特点,建立颅内感染的诊断,2018/9/21,12,(一)部位分布特点,与感染的途径有关,非血管区域分布 血源性感染:弥漫分布 脑脊髓膜炎 脑皮质及皮质下区 局部扩散:与原发病灶相邻脑组织,局限化,2018/9/21,13,对称性分布是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特点(MS、ADEM、SLE等),血管区域分布是脑梗死的特点,2018/9

5、/21,14,(二)形态学特点,与微生物的侵袭性、机体免疫力有关,可表现为渗出为主或增生为主,呈斑片、结节状,“隧道”征 侵袭性高,免疫力强:炎症反应明显;广泛的水肿、坏死、液化、出血 侵袭性低,免疫力弱:增生反应增加,局限性水肿、结节病灶 侵袭性低,免疫强:增生反应为主,病灶局限,结节形成,可有缺血、坏死,2018/9/21,15,(三)影像增强的特点,与脑膜病变、血-脑屏障功能状态有关,可表现为脑回状强化,斑片样强化,结节或肿块样强化,环状强化 软脑膜血管充血、水肿及增厚:脑膜强化,可呈现脑回状,脑沟消失 血-脑屏障功能不完整:点条状强化,2018/9/21,16,血-脑屏障部分破坏:云絮

6、状强化,皮质病变可呈脑回状强化,脑沟清楚 血脑屏障完全破坏:脑组织坏死,呈团片状强化 脑组织坏死,周围肉芽组织增生:环状强化,2018/9/21,17,17,四、颅内常见感染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2018/9/21,18,18,(一)、脑内化脓性感染,化脓性细菌进入脑组织内引起炎性改变,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 易感因素: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心、静脉内药物滥用 感染途径:邻近感染向脑内蔓延血源性播散 直接感染 隐源性感染 临床: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偏瘫等 分期:急性脑炎期(1-9d)、化脓期(10-13d)、包膜形成期,2018/9/21,19,19,急性脑炎期:影像学检查较少遇见 病理基础:血

7、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脑水肿 影像表现: 皮层交界处,有占位效应 CT边界不清低密度区 MRT2高信号,T1低或等信号;不强化或斑点状强化,2018/9/21,20,20,左侧半卵圆中心脑脓肿,脓肿病理基础 脓液:脑组织坏死、液化,CT值15-30HU,MRI呈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降低 脓肿壁:炎性血管肉芽组织,光滑,厚3-6mm,增强明显强化,CT为等密度,MRI呈等T1T2信号 外周水肿带,近脑表面脑膜血管扩张,2018/9/21,21,21,化脓和包膜形成期:脓腔:CT低密度,MRI: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ADC低信号脓壁:CT等或稍高密度,MRI:T1等或

8、稍高、T2低信号;明显强化,壁薄、光整为典型表现,男,48岁,右基底节脑脓肿,DWI脓液扩散受限可确诊,2018/9/21,22,脓肿壁呈现分隔,呈分房样改变,壁均匀明显强化,2018/9/21,23,23,MRS:Lac、Lip增高,可出现乙酸盐Ace、丁二酸Succ、亮氨酸Aas峰、NAA、Cho、Cr减低,41a,41b,厌氧菌性脑脓肿,2018/9/21,24,24,治疗前,治疗后,右额叶深部脑脓肿,经抗炎治疗后脓肿壁逐渐增厚,脓腔渐缩小,直至最后消失,此时则可呈结节样强化,2018/9/21,25,25,诊断要点:脓肿形成期,脓液:DWI扩散受限 脓肿壁:等T1等稍长T2,光滑明显环

9、形强化,鉴别诊断:脑炎期,动脉性梗死:起病急、供血部位、弥散受限; 静脉性梗死:病史、症状、WBC、鼻窦/乳突炎; 其他类型感染:CSF、血清,脑内化脓性感染_脑炎、脑脓肿,2018/9/21,26,26,(二)颅内结核感染,颅内结核感染表现为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瘤、结核性脑膜脑炎结核性脑膜炎 常见于脑底脑膜、脑桥、脚间池、视交叉及大脑外侧裂等,亦可于脑室内 影像学表现: 1、弥漫脑膜增厚,强化 2、交通性脑积水,2018/9/21,27,病理基础:脑膜肉芽肿性炎症,结核性血管内膜炎,纤维素性渗出,脑积水 CT:病灶呈等密度,不增强易漏病灶,灶周水肿呈片状低密度,2018/9/21,28,MRI

10、:鞍上池、桥前池、外侧裂池脑膜增厚,呈结节状,呈等T1等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有干酪坏死时有环状强化,男,22岁,头痛,发热半月,有肺结核史。,2018/9/21,29,化脓性脑膜炎:脑沟内条状均匀脑膜增厚,强化,广泛,结核性脑膜炎:脑池内片状、结节状脑膜增厚,强化,局限,2018/9/21,30,30,脑结核(结核瘤),好发于皮髓交界处,儿童多见于幕下、成人幕上 非干酪性、实性干酪性、囊性干酪性,影像表现与此有关 非干酪性:实性强化 实性干酪性:病变小,内部T2WI低信号,光整环形强化 囊性干酪性:病变大,内为高信号,常可见到斑点状高信号 MRS:Lip脂质增高,20

11、18/9/21,31,31,脑结核球(非干酪性),2018/9/21,32,32,女,34岁,头昏2周,有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结核球病理: 中心:干酪坏死,沙粒样钙化,T2等或低信号 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包膜,淋巴细胞浸润,呈稍长T2信号,均匀强化,2018/9/21,33,33,结核性脑脓肿,少见,约占脑结核10%; 脓液呈半流质状态,含有大量TB杆菌; 一般较结核球大,临床发展快CT:低密度,环形强化,水肿明显;MR:脓腔T1低信号、T2高/低信号,脓肿壁T2低信号;环形强化,弥散受限;MRSLip增高,NAA、Cr、Cho明显减低或缺乏,2018/9/21,34,34,脑结核(结核

12、球),诊断要点,环形强化 T2WI低信号 Lip增高,鉴别诊断,肿瘤性病变:环形强化,中心液化为T2高信号,壁为肿瘤组织T2高信号,转移性肿瘤,脑结核,2018/9/21,35,35,1、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一种,常发病于儿童和青年 病理基础:正常时病毒潜伏在嗅球、三叉神经节,经三叉神经或其他神经轴突入脑,主要在额叶底面、颞叶内侧、边缘系统分布。早期引起脑组织出血、坏死、水肿;后期导致脑软化、胶质增生、脑萎缩等 临床确诊方法-CSF-PCR,病毒性脑炎,2018/9/21,36,36,HSE的影像学表现,部位:累及单侧或双侧颞叶、岛叶,额叶底面,豆状核不受侵,病变与豆状核之间常

13、有非常清楚的界线,凸面向外,如刀切样,是其特征性的表现 早期:DWI最敏感,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2018/9/21,37,37,40h 9d 19d,男,73岁,恶心、嗜睡1天,以癫痫发作1次后昏迷入院。,Neuroradiology 2004;46: 1225.,单纯疱疹病脑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病变区脑组织肿胀,坏死、出血;常规CT及MR可以清楚显示,DWI:较高信号或等信号,2018/9/21,38,38,男性,17岁,发热13天,抽搐4次,CSF疱疹病毒抗体阳性,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边缘叶脑炎),2018/9/21,39,39,单纯疱疹病毒型脑炎 NAA波和Cho波降低,Lac

14、波出现,MRS:NAA和 Cho略降低,可出现Lac峰,增强扫描可强化,2018/9/21,40,40,单纯疱疹病毒型脑炎,发病后3+个月,慢性期:脑软化、脑萎缩,2018/9/21,41,41,2、乙型脑炎,乙型脑炎病毒,虫媒传播,好发于儿童,主要在夏秋季,起病急、高热、脑膜刺激症等。CSF、血清:乙脑抗体IgM(+)、IgG(+); 病理基础:广泛累及CNS灰质,以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为 重,脑膜充血,脑水肿,神经细胞坏死,呈“镂空”筛网状、片状软化区,晚期胶质细胞增生。病灶范围大可见到出血,尤其是丘脑,可对称,2018/9/21,42,42,影像表现:CT呈低密度,或阴性;MRI:病灶

15、呈长T1长T2信号,早期DWI高信号; 内囊白质束一般正常; 增强扫描不强化或斑点状强化;部分可见脑膜强化。,2018/9/21,43,43,乙型脑炎 男,11岁,行为异常天,2018/9/21,44,44,乙型脑炎,脑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性脑梗死,整个脑深静脉引流区域信号异常,皮层及深部核团选择性累及,有出血,鉴别,2018/9/21,45,45,寄生虫感染,脑囊虫病(cerebral cysticercosis) 脑肺吸虫病(cerebral paragonimiasis) 脑包虫病(cerebral echinococcosis) 脑血吸虫病(cerebral schistosomias

16、is) 裂头蚴病(cerebral sparganosis) 脑阿米巴病(cerebral amebiasis) ,2018/9/21,46,46,1、脑囊虫病(cerebral cysticercosis),最常见脑部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囊尾蚴(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脑内所致 病理:囊壁(炎性肉芽组织、炎细胞)+囊液+壁结节(囊尾蚴头节) 临床:复杂多样,癫痫、头痛、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等,无特异性 分期:囊泡期、胶样囊泡期、结节期、钙化期(脑实质型) 分型:脑实质型最常见脑室型第二常见部位,四脑室、三脑室、侧脑室、导水管蛛网膜下腔型多位于桥小脑角、鞍上池、侧裂池混合型 影像:依据分期、分型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