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教学讲义之三:法的价值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4876868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教学讲义之三:法的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法理学教学讲义之三:法的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法理学教学讲义之三:法的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法理学教学讲义之三:法的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法理学教学讲义之三:法的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理学教学讲义之三:法的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教学讲义之三:法的价值(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理学教学讲义,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阳庚德博士,第三课:法的价值,一、法的价值之含义1、法的价值是指法这种客体对于社会主体的关系和在这种关系中所具有的可以满足或者影响社会主体需要的属性和潜能。2、法律价值是法理学的重要问题,是古往今来法学家们长期而又广泛探索的一个核心问题。涉及人的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价值学、宗教学等学科。,3、法的价值具有有用性。法的价值是工具性的,它能够保障社会生活有组织、有原则、有规则地正常运行。4、法的价值具有三种含义法的形式价值 (法自身的价值) 法的目的价值(法能增进或维护的价值)价值准则(行为和现象的评价标准),二、法有哪些价值一般说来

2、,法律价值有正义、秩序、自由、平等、效率。其中,正义为法律的最高价值,秩序为法律的最基础性的、最低的价值。,三、法的价值之特性1、客观性和主观性客观性的体现:(1)法可以满足或影响社会主体需求的属性和潜能是客观存在的;(2)法的价值状况是同主体的需求直接相关的,而主体的需求主要根植于客观环境,特别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制度之中。法要确认和维护什么样的秩序、利益和正义,都有客观原因。,主观性的体现:(1)法所体现的是以国家意志形式出现的一定社会主体的意志,这种意志虽然归根结底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但它仍然属于意识范畴,具有主观性。(2)对法的价值的认同、评价、选择,总需要主体的意识活动得以实现,

3、总要反映出主体的价值观念。(3)法的价值设定和实现,需要通过主体的认识和借助于主体的主观努力。,2、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自然法学派)存在永恒和普遍有效的法的价值。如正义、尊重和保护人权等。相对性:不存在公认的法的价值,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群体有不同的甚至根本不相容的价值观念和主张。而且,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主张根本没办法验证。,法律价值的特征的其他观点: (1)法律价值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 (2)法律价值是个人性、群体性、社会性的统一; (3)法律价值是应然性、实然性的统一; (4)法律价值是法律对主体所产生的各种效应的总和; (5)法律价值具有多元性。,3、法

4、律价值的分类依照不同的标准,法律价值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主要有: 根据法律价值的主体,可分为个人价值、群体价值、社会价值。 根据法律价值的实际效应,可分为正价值、负价值、零价值。 根据法律价值的作用,可分为工具性价值、目的性价值。 根据法律价值的实际效应状态,可分为潜在价值、现实价值。 根据法律的类型,法律价值可分为实体性价值、程序性价值。 根据法律的部门形式,法律价值可分为国内法价值、国际法价值。,法的价值之一:法律秩序,一、法律秩序的特征1、法律秩序既是一种制度形态,也是一种结果形态,是制度和结果的合一。2、法律秩序是一种由实体性的制度和观念化的意志所合成的社会状态。,3、法律秩序是由法所

5、确立和维护的,以一定社会主体的权利义务为基本内容的,表现出确定性、连续性的,具有特殊强制力的一种社会状态。(1)法律秩序是以法律规则、法律制度为纽带形成和运行的社会秩序。(2)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3)具有确定性、一致性、连续性、稳定性和普遍性,能够成为先进而富有效率的社会秩序。(4)以法庭、监狱、警察、军队这些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强悍而有力。,二、法律秩序价值的地位法律秩序是最基本的社会地位,是人类社会秩序体系的基础和核心。(1)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通常是基本设定社会关系。因而法律秩序是人类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秩序。(2)国家管理和服务社会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实行法的调整,实现法律秩序价值。

6、(3)同社会主体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利益关联尤为紧密的民主、自由、人权等利益,都需要法律确认和维护,需要通过实现法律秩序价值而得到保障。,三、法律秩序价值的类别1、基本价值和深层价值基本价值:制度价值深层价值:精神价值2、行为价值和关系价值行为秩序价值:对主体行为的规范价值关系秩序价值:对社会关系的规范价值,四、法律秩序价值的体现1、它能为人类提供抑制社会冲突而使社会处于和平状态的有效手段。2、它能使日常的、大众的社会生活处于稳定的、安全的、安宁的状态。(人格权、财产权、身份权、政治权利等),3、它可以使整个社会生活根基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产品分配、商品交换和流通、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7、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等获得强有力的规制和保障。4、文化和政治生活,同样依傍法律秩序。(民主的法制化、国家权力的运行本身),五、法律秩序价值的实现1、法律秩序价值的实现与无政府状态与专制状态无政府状态和专制状态不利于法律秩序充分有效的发挥。无政府状态:主张主体(个体)不受限制的权利和自由,排斥权力和命令。消解了普遍的社会秩序。专制状态:专制统治者凭借一己的意志和权力对整个国家实施任意统治。统治者一般不受法律限制,恣意妄为。,2、实现什么样的法律秩序?(1)何种状态才算“有序”?(2)法律秩序的价值标准是什么?(3)设置法律秩序应考虑的因素经验因素时空条件人类的应然理性,3、实现法律秩序价值的

8、方法(1)确认现存秩序(2)创设新秩序,法律价值之二:法律利益,一、何谓利益?利益实质上就是使社会主体的需要获得某种满足的生活资源。利益=生活资源,二、法律利益和法律权利1、法律利益是以法定形式存在的利益,即合法利益或权益。法律选择和确认最基本和重要的、并且和社会生活具有关联性的利益为法律利益。2、法律利益经由国家机关选择和确认,以法律权利为内容,和法律义务密不可分,具有特殊强制力。,3、法和利益的必然联系决定利益、法律利益和法律权利之间关系密切。(1)法定产生是利益分化的自然衍生物。(2)法定内容和本质由利益决定。(3)法定发展和利益的发展相关。,三、法律利益的成因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需要法

9、予以调解和处理,四、法应当怎样调节和处理各种利益冲突?1、以立法或法律制度建制的方式,确定需要或可以形成法律利益的范围。个人利益:生命利益、财产利益、自由利益社会利益:一般安全利益、社会制度安全利益、一般道德利益、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保护利益、一般进步的利益,2、采取有效且科学的方法和制度(1)以法的形式划定和确认利益之间的界限,实行同一定国情相适应的法律配置制度。(2)以法的形式协调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调处矛盾和冲突。(3)以法的形式保障和促进有关利益的形成、发展和实现其价值,阻止负面利益的发展。(4)以法的形式健全法律利益的调节机制。(自我调节机制 国家干预机制),四、法律利益调处的标准和原

10、则 1、不损害社会利益原则(最低法律要求)2、利益兼顾原则(多数人和少数人 目前和长远 局部和整体 中央和地方等)3、缩小利益差距原则4、少数利益受保护原则,5、因公益需要可以对利益进行适当限制原则6、利益权衡原则,法律价值论之三:法律正义,一、正义的含义1、正义是一种调整主体精神和行为的规范。2、正义是一种以观念化的形态存在的、体现应然性的理想化的伦理规范。3、正义是一种以诸多美德或善为主要内容的、规格和境界最高的伦理规范。,二、正义的基本属性1、正义具有绝对和相对两重性;2、正义具有主观和客观两重性;3、正义具有具体性和历史性。,三、法律正义1、法律正义是主要解决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基本问题

11、的正义,是世俗化是正义,是正义中的基本正义。2、法律正义是以形成的制度形式表现出来的、转化为法律规范的正义,是更便于人们理解和更便于获取实效的正义,是正义中的有形正义。,3、法律正义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正义,是经由有权国家机关的选择和确认的正义,是以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方式产生的、兼有理性强制和国家强制双重强制属性的正义,是正义中的强者。,四、法律正义和法 1、法律正义是渊源于高层次伦理规范的法律规范,是高层次法律规范。2、法律正义是以正义为内核而区别于恶法劣法的良法规范。3、法律正义是由应然性和实然性两种成分合成的、从而也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法律规范。,五、法律正义的成因?(为什么在法和正义之间会形成法律正义这种第三种规范?)1、法需要以正义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目标从而使法在其基本路向上达至比较理想的境况。2、正义可以作为评判法之良恶优劣的标准。,3、正义观念是促进法的进步性变革的经常性力量。4、正义是法之缺失的一个重要弥补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