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871840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5.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思想文化(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古代史之专题三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 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2)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 (3)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考点3:宋明理学 (1)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

2、的代表人物; (2)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3)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3)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必修专题) 考点1.科技成就 (1)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考点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概述

3、汉字、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2)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苏轼、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家 (3)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王维等著名画家; (4)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考点3.文学成就 (1)知道、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体会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学价值,感受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 考点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1)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思想连连看,春秋战国 时期,汉武帝 时期,宋明 时期,明末 清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明确

4、提出仁政“ 礼法并用,以礼为主,“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发明本心”,“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我之出为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循天下之公”,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人

5、们的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涌现了许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岳麓版教材,结合材料思考百家争鸣的社会形成的社会背景?,一、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社会大变革 经济:生产力进步,铁器牛耕的使用 政治:分封制崩溃 社会:大变革统治者急需人才 阶级:“士”的崛起 文化: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点】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1(2011年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

6、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C,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中庸,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仁政”(核心)、“民贵君轻,“性善说”(了解),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

7、影响。被推崇为“圣人”。,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基本上继承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辩证法思想-齐物观,哲理智慧和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兼爱”、“非攻”、“尚同”、“节俭”,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8、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曾广泛流传,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孟子把“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他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主张人性本

9、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孟子对“性善说”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这说明,人的内心本来就存在着善良的本性。 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岳麓版教材,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他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

10、性去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荀子说,由于人生来好利欲,好声色,所以才会发生争夺、残害、淫乱的事情:如果顺从这种性情发展,就会引起争夺和暴乱。因此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他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他又吸收法家的思想,主张礼法并施。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岳麓版教材,庄子提出了“齐物”的观点。“齐物”,就是万物齐一,庄子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庄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

11、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他对猴子说:每天早晨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怎么样?猴子听了,都怒气冲冲。老人改口说:那么早晨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怎么样?猴子听了,都很高兴。在这里,名称和数量没有一点变化,为什么猴子会先怒后喜呢?这是因为猴子不了解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庄子认为,如果人们不知道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就会像猴子一样,陷入莫名其妙的烦恼之中。 从“齐物”的观点出发,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所谓“逍遥”就是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要想达到“逍遥”,就要”无所恃”,不要受各种条件左右。 -岳麓版教材,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4、它们共同

12、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从材料分析君主地位的变化。,君臣有别、相互尊重,君主地位最高,君权神授,(2011温州

13、八校联考)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C,(2011高考预测卷)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 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A,2.(2010浙江高考)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

14、、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第2课时,古代史之专题三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5(2011辽宁沈阳四校高三期中考试)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6、(2011河南郑州外国语高三第二次月考)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

15、要的方式分别是( )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和法制,B,A,材料一 “君臣父子夫妻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董仲舒基义,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分别概括材料一、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说明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材料三 汉武帝时代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里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了,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教材,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A、理论基础:天人感应:,B、为适应大一统事业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君权神授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天谴论君主权力的有限性,“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为人者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