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功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讲义(南通)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4871310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吞咽功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讲义(南通)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吞咽功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讲义(南通)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吞咽功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讲义(南通)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吞咽功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讲义(南通)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吞咽功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讲义(南通)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吞咽功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讲义(南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吞咽功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讲义(南通)(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食-吞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江钟立 南京医科大学,摄食-吞咽障碍(dysphagia),指疾病或创伤导致的口部、咽喉部或食道功能的不正常,而无法正常进食的功能障碍状态。,原因,器质性吞咽障碍:口腔、咽、喉部的恶性肿瘤术后,解剖结构的异常 功能性吞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和末梢神经系统障碍、肌病、运动异常 其它:气管切开、鼻饲管留置、药物,器质性原因,口腔、咽部病变:肿瘤、术后、炎症、其它(缺铁性吞咽障碍) 口腔、咽外病变:颈椎骨刺、甲状腺肿 食管病变:粘膜环狭窄、反流性食管炎、恶性肿瘤、食管溃疡、食管裂孔疝 食管外病变:纵隔内病变,功能性原因,口腔、咽部:中枢神经障碍、末梢神经障碍、神经肌肉接头处

2、疾病、肌病、心理障碍(癔症) 食管:蠕动运动障碍、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肌力低下、心理性,其它原因,气管切开:限制喉部上抬运动、吞咽时喉闭锁减弱、声门无法闭锁、呼气气流到不了上部无法咳出唾液和食块、气囊压迫 鼻饲管留置:因粘膜干燥咳嗽反射受限、唾液分泌亢进、妨碍吞咽运动、限制日常生活活动、夜间引起胃食管逆流 药物:镇静药、抗胆碱药、抗帕金森药、健胃药、感冒药等,摄食-吞咽过程,先行期(认知期) 准备期 口腔期(第1相) 咽部期(第2相) 食管期(第3相),1、先行期(认知期),食物认知:硬度、一口量、温度、味道、气味;半侧空间忽视有进食残留 摄食程序:进食速度;狼吞虎咽、异食 纳食动作:食具失用

3、、进食强迫哭笑、吞咽开始困难、,2、准备期,指摄入食物至完成咀嚼的过程,为吞咽食物做准备 咀嚼运动:舌、齿、唇的协调运动 食团形成:食物和唾液的混合形成易于吞咽的食团 味觉障碍者咀嚼和食团形成障碍,3、口腔期,指咀嚼形成的食团送入咽部这一吞咽过程 咀嚼完成后舌尖抵住上颚将食团从舌尖部送往口峡部 舌肌运动障碍者,4、咽部期,食团通过反射运动由咽部向食管移动的过程(吞咽反射) 舌根挤压咽后壁,喉部抬高,喉腔封闭,会厌下倾,食道入口括约肌松弛,咽部收缩将食团送入食道 假性球麻痹者易发生误咽和食物咽喉残留,吞咽反射过程,外周感受器 (舌根、喉后壁、前腭弓、扁桃体、软腭等),孤束核 (外周感受器信息汇总

4、),延髓网状结构吞咽中枢 (吞咽运动程序),运动神经元 (疑核、舌下神经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吞咽相关肌肉,上位中枢 (大脑皮层),5、食管期,以蠕动运动把食团由食管向胃部移送的阶段 三处生理性狭窄:食管入口处的下咽(环状咽肌)、大动脉和支气管相交处、贲门处(食管胃括约肌) 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蠕动障碍,吞咽与呼吸的关系,Swallow/Inspiratory/Expiratory 正常类型:E-S-E 饮茶类型:I-S-E 误咽类型:E-S-I/I-S-I,吞咽有关的神经支配,摄食前评估,基础疾病 全身状态 意识水平 脑高级功能 摄食吞咽功能,摄食过程评价,先行期 准备期 口腔期 咽

5、部期 食管期,我科吞咽训练评估程序介绍,辅助性检查,录像吞咽造影检查法 内窥镜检查 超声波检查 吞咽压检查,康复训练目标的确立,重症:不适合吞咽训练,无法经口腔摄取,采取单纯替代性营养法 中度:经口腔摄取和替代性营养法并用 轻度:单纯经口腔摄取 正常:摄食吞咽功能正常,间接训练法,目的:预防废用性功能低下,改善摄食-吞咽相关气器官的运动及协调动作,为经口腔摄取做必要的功能性准备 适应证:中度以上的患者 特点:不使用食物,误咽、窒息等危险性小,间接训练技术(1),口周肌群训练技术 颈部放松技术 寒冷刺激技术 构音训练技术 呼吸训练技术 发声障碍训练技术,间接训练技术(2),咳嗽训练技术 门德尔松

6、手法 屏气吞咽训练技术 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低中频电疗技术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直接训练法,目的:以安全管理和口腔卫生为基础,阶梯性摄食训练过渡到普通食物 适应证:意识清醒、全身状态稳定、轻中度患者 特点:使用食物同时并用体位、实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直接训练技术,食物形态 摄食姿势 餐具的选择 一口量 定速 吞咽意识化 咽部残留食物的去除技术,辅助吞咽治疗技术,低中频电疗:维持或增强吞咽相关肌肉的肌力。 肌电图生物反馈:在口唇和颈肌贴上电极进行吞咽运动,使吞咽相关肌肉的运动反馈到患者自身。改善喉部上抬力,咬肌和口轮匝肌肌力。 传统医学方法:针灸,防止摄食训练中的误咽,危害:误咽性肺炎和窒息 预防: (1)摸索最佳吞咽方法,选择安全食品 (2)减少细菌性误咽和胃液反流 (3)防止肺炎,胃肠道营养问题,持续性经鼻胃法: (1)优点:长期管理、每次注入患者无痛苦 (2)缺点:导管不适而自拔、导管压迫致皮肤粘膜溃疡、妨碍吞咽运动、限制ADL 间歇性经口食管法: (1)优点:无插入不适感、每次插入可作吞咽练习 (2)缺点:每次插入费事,患者有痛苦,我科吞咽训练操作程序介绍,特点,康复病区护士具体操作 口腔护理与吞咽训练有机结合 基础吞咽训练和实际进食训练相结合 实现一日三餐跟进训练 增加病区经济效益 治疗效果显著(一般3-5天拔管) 已延伸至流涎患者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