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财政学课件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6934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潭大学财政学课件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湘潭大学财政学课件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湘潭大学财政学课件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湘潭大学财政学课件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湘潭大学财政学课件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潭大学财政学课件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潭大学财政学课件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一、公共产品的提供机制 纯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一) 纯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庇古方式庇古认为,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说,当纯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等于税收的边际负效用时, 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有效的。存在问题:庇古方式以基数效用概念为基础; 庇古并没有提出汇总所有消费者配置的机制。, 纯公共产品供给的局部均衡分析 公共产品社会需求曲线:鲍文模型 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中,纯公 共产品有效定价的原则是个人支付价格总和等于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d1,d2,D,Q,P,图2-1 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图2-2 鲍文模型及局部均衡分

2、析, 纯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均衡分析张三关于产品 X 和G的无差异曲线用 (a)表示,用(b)表示李四关于产品X和 G的无差异曲线,用 (c)表示生产可能性曲线。,图2-3 纯公共产品的一般均衡分析,根据帕累托最优的含义,我们固定李四的效用水平,找到在李四的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能给张三带来最大效用的产品组合,则帕累托最优就实现了。张三消费的私人产品等于经济中提供的总的私人产品减去李四消费的私人产品;两人消费的纯公共产品数量相等。,萨缪尔森条件:根据我们的推导,张三的消费可能性曲线TT的斜率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 PP 的斜率减去李四的无差异曲线B2B2的斜率。因为:和的微分法则:两个函数和的导数等于

3、两个 函数的导数的和,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时,曲线TT和A1A1相切,两者斜率相等,从而可以得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PP的斜率= A1A1的斜率+ B2B2的斜率,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可以用 X和 G之间边 际转换率表示,张三和李四的无差异曲线的 斜率均可以用 X和G 之间的边际替代率表示, 所以上式可以表示为:,它是存在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时帕累托最 优的条件,也称为萨缪尔森条件.,多人社会的萨缪尔森条件:,(二) 公共产品的各类供给主体 公共产品的政府提供 必要性和可能性 需解决的问题:消费者的偏好表露问题、征税造成的扭曲问题、公共产品提供过程 中的效率问题等, 公共产品的社区提供社区提供

4、公共产品是指基于社区内相关 主体的实际需要,由相关主体根据协商原则集资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自愿提供公共产品自愿提供是指没有强制性权力介入的私人自愿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自愿提供的占优策略均衡:不提供任何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自愿提供实验研究原因分析:纯粹的利他主义、光热效应、互惠及遵奉效应、“噪音”及决策失误等, 公共产品市场提供 条件:厂商拥有公共产品的产权;产品能实 现排他排他手段:技术进步、捆绑销售、附属设施(科斯的灯塔)、制度排他(三)纯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选择:政府或自愿市场不能提供: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四)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依是否具备排他性而定,二、公共生产 公共生产:由政

5、府出资兴办(?) 提供方式与生产方式的组合:公共提供,公共生产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混合提供,公共生产混合提供,私人生产,三、公共定价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产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图2-4 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法,E,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平均成本定价法, 二部定价法: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 负荷定价法:不同时间段的需求制定不同 的价格,2012年7月1日起湖南正式施行阶梯电价(12、1、2、6、7、8为冬夏),一、财政支出的效率 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Y:财政,图2-3 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社会净效益最大 化或帕累

6、托最优,X:民间, 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政府部门作为公共产品的生产者,在资源配置既定的情况下,它们内部的组织管理状况对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也可以称为X-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冲突:奥瑟阿肯的漏桶模型,YZ(富人),C,0,图2-4 漏桶模型,45,45,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财政支出的效益 效益就是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和所得的对比关系。 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效益的区别: 计算范围不同 两者的选优标准不同, 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 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财政支出总量效益 财政支出结构效益 财政支出项目效益, 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 是指

7、使用(管理)财政支出的公共部门在 财政年度内的工作绩效。 部门在财政资源的配置上是否合理并得以 优化;部门本身的工作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 对预算及相关决策的执行情况; 单位的资金管理机制是否完备; 资金使用的最终效益是否得到完全体现; 对同类项目进行历史的、区域性的比较分析。,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一)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 公式(净社会效益): 若 ,项目可行;若 ,计算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 率

8、),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利 率,该项目可行;若 ,则不可行。, 贴现率的确定 贴现率的大小对投资项目的取舍有 很大关系:高贴现率不利于未来收益较迟的项目;低贴现率不利于未来收益较快的项目。,注意事项:应采用社会贴现率和影子价格 社会贴现率:是指能够恰当地把整个社会未来的成本和效益折算为真实社会现值的贴现率。 影子价格:是指当社会经济处于某种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情况的价格。,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以下原因,市场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其社会成本:垄断的存在;国家的税收和补贴;劳动力、资源闲置时; 社会效益成本(安全感、生活环境等社会机会成本)。, 影子工资:包括劳

9、动力的机会成本和社会为劳动力就业付出的,但职工又未得到的其他代价,如为劳动力就业而花费的搬迁费、培训费、城市交通费。影子工资 = (财务评价时所用的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 ) 工资换算率(一般等于1),2.最低费用选择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某一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这一目标的备选方案,计算每一方案的有形成本,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二)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原则 针对性和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和衔接的原则 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规模效益指标体系 结构效益指标体系 支出项目效益指标体系

10、公共部门(单位)效益指标体系,第三节 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定义: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 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主题: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前提假设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认 为,一切社会现象都应追索到它们的个人行为 基础,都必须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个人目的或偏好是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和基石,必须把个人的有目的性放在首位。 公共选择理论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有关经济和政治这两个市场上的个人行为模型。所以,公共选择理论把个人作为分析的基本单 位。, 政治活动中

11、的经济人范式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目 的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也以成本收益分析为根据。单个选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的 最大化,政治家的效用函数包括的变量有权力、地位、名声、威望、公共利益等。,三、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致同意(unanimity rule)规则 威克塞尔的一致同意规则全体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有关公共产品 提供及其成本分割的决策或者议案,只有在全体成员一致赞成时才能得以通过。, 林达尔模型我们假设在一个两人(张三和李四)社会 中,政府为一种公共产品公共卫生筹资,所有资金来源于两人的税收。林达尔模型假设政府充当拍卖人的角色,假设

12、 政府首先提出的方案是提供 数量的公共产 品,根据各自的需求曲线,张三愿意承担的税 收份额为 ,李四愿意承担的税收份额为: ,而很显然, 这说明张三和李四两人愿意承 担的税收大于现时水平所以政府应该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R,h3,h4,图2-8 林达尔模型, 一致同意规则的缺陷 这种规则的决策成本太高。 这种规则可能会导致少数人威胁多数人,造 成所谓的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 一致同意规则可能会鼓励策略性行为。, 多数投票规则多数投票规则是指一项有关公共产品提供及 其成本的分割的决策或者议案,只要有半数以上的投票者同意即可通过。它又可以分为 多数投票规则又可以分为简单多数投票规则和绝对多数投票规

13、则。 投票悖论(孔多塞悖论)投票悖论(the Paradox of Voting)是指在多数投票规则下对多个备选方案投票时,投票结果出现循环而不能达成均衡的现象。,假设一个社会由三个投票者张三、李四和王五组成,他 们要对某一公共产品的规模进行投票,设 L表示大规模的公共产品,M表示中等规模的公共产品, S 表示小规模的公共产品。,表2-2导致投票悖论的投票者偏好,第一轮:L和M 胜出者:第二轮:M和S 胜出者:第三轮:L和S 胜出者:悖论:第一、二轮的结果与第三轮的结果比较违背了偏好的传递性公理。,表2-2 导致投票悖论的投票者偏好,表2-3 导致均衡的投票者偏好,第一轮:L和M 胜出者:第二

14、轮:M和S 胜出者:第三轮:L和S 胜出者:投票均衡出现,而且M的胜出与投票顺序无关。, 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邓肯布莱克证明,如果个人的偏好顺序在几 何图形上表现为单峰(Single-Peakedness Preferences),则在多数投票规则下,投票结果能够保证偏好的传递性,不会出现投票悖论。如果一个选民偏离他最中意的结果,不论偏离的方向如何,他的效用都下降,那么他就具有单峰偏好。如果他偏离其最中意的结果, 其效用先降后升,那么他就具有双峰偏好。,图2-9 单峰偏好和双峰偏好,2-3,2-2, 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则多数投 票规则必定可以实现投票均衡,并且投票的均衡解正好和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一致,即中间投票人所偏好的议案或其所主张的公共产品规模会被通过,这就是所谓的中间投票人定理。中间投票人是指其偏好位于所有投票者偏好 序列中间的投票者,在他两边,偏好更大规模公共支出和更小规模公共支出的人数正好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