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对外贸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63724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对外贸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对外贸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对外贸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对外贸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对外贸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对外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对外贸(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章 战后国际贸易与各主要国家和贸易集团的对外贸易,第一节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战后以来,整个时期贸易增长率超过历史水平。 1、19501992年世界贸易年增长率,19501992年世界贸易年增长率,2、进入90年代以后,(1)1994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3.1%,1994年世界贸易总额首次超过了4万亿美元,如剔除价格因素,即从贸易量来看,世界贸易(世界商品出口总量)实际增长率为9.5%,如不剔除价格因素,即从贸易量来看,世界贸易实际增长率为13.7%。 (2)1995年世界商品贸易量增长率为8,1995年世界商品出口额为19,贸易额达到4.875万亿美元,1995年服务贸易继19

2、94年增长8之后又增长了14,达到1.23万亿美元。,19931995年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额(亿美元),19931995年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年增长率(),注:上述两表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焦点信息快报1996年第10号,二、各种类型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发展不平衡1、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格局仍以经济发达格局为主,经济发达格局总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约为70,美国、德国和日本是世界上头三大贸易国,1995年美国商品出口额为5839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1.6%,其次是德国,5064亿美元,占10.1%,日本4430亿美元,占8.8%。,2、90年代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总体地位上升,增长最富活力

3、。199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366亿美元,1995年中国出口为1488亿美元,增长了23,占世界出口总额的3,名列世界主要商品出口国第11位,进口为1320亿美元,增长14。,3、原苏联东欧格局贸易日益活跃,1995年出口量增长9.5%,进口量增长13,其中东欧国家贸易的增长水平比前苏联各共和国高得多。,世界商品贸易(出口)年增长率(),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向高级化、科技化发展。 1、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而且逐步加大。 近十年世界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年均增长9.8%,初级产品贸易年均增长仅2.2%,目前工业制成品贸易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7

4、3以上,初级产品贸易不足23。 2、高科技的产品和“绿色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发展最快,所占比重不断提高。,(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度已领先与汽车、纺织、服装等主要出口产品,1994年出口增幅达22,1995年提高至25,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已上升至12,高于农产品的比重。,联合国专家把包括办公用机器及数据处理设备、电信设备、电子元件等在内的商品称为新产品,这类商品的数据出口额已由1980年的760亿美元增为1993年的3700亿美元,在世界制成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7.8%上升为14.3%.,(2)绿色产品的开发在世界新开发产品中的比重从1985年的0.5%上升到1993年的10。 3、国际

5、商品贸易日益与投资、知识产权密切结合。 四、国际贸易生产速度一般高于生产发展速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断提高。 美国:90年代其外贸依存度仍呈上升趋势。见下两图,资料来源:美国经济指标1996年4月 第一图单位:亿美元,美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五、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加强。,1、科技是外贸发展的关键因素 (1)战后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2)跨国公司掌握技术优势,在世界经贸中占主导地位。 (3)科学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优化发展 (4)科技使有劳动力优势的国家的竞争力下降 (5)发达国家科研成果在国际贸易中比重大 (6)科技促进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发展。,2、新的贸易手段:电

6、子数据交换,六、国际分工向广化与深化发展。 七、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用不断加强。 目前全球大约有4万家跨国公司母公司和25万余家设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1995年底,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为26000亿美元,跨国公司在外国的子公司的销售额在5万亿美元以上,约占世界销售总额的20。八、国际贸易管理趋势在加强。 1、管理贸易制度的特点 2、管理贸易进行的方式,九、贸易集体化的趋势在加强,但发展不平衡。 十、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综合化、全方位发展。,十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 十二、旧的国际经贸秩序受到冲击。第二节美国的对外贸易 一、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 1、对外贸

7、易地位起伏不定。 (1)1985年以前,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2)1986年,美国贸易降至世界第二,在原联邦德国之后。 (3)1989年,美国重新称为世界最大出口国。 (4)1990年,德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 (5)1991年,美国又重新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 (6)1995年,美国出口贸易额为5839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11.6%,是世界最大出口国。,2、美国出口贸易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3、美国的进口贸易有逆差。,4、美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1)出口:1990年,出口额为1025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5.7%,世界第一,1994

8、年,出口额1782亿美元,占世界的16.5%。 (2)进口:1990年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为780亿美元,占世界的11.7%,1994年,服务贸易进口额为125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12。 (3)美国服务贸易经常保持顺差,1994年顺差达532亿美元,对弥补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起到了一定作用。,(4)美国服务贸易内容:包括旅游、运输、保险、银行、广告、工程设计、知识产权、数据处理及信息传递等项目。 5、美国拥有跨国公司的70。 6、美国是数据高科技商品和农产品出口最大的国家。 (1)高科技产品:美国是世界第二的汽车生产国,有三大汽车制造公司,飞机制造业在世界居领先地位,除生产一般电机、电

9、器外,还生产世界上最先进和规模最大的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电子设备等。,(2)农业产品:美国农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现代化最新科学技术装备的资本主义大农业,农业生产总值,许多重要农产品产量及农产品出口量居世界首位。,7、美国外贸政策的制订于实施对世界贸易的发展影响很大。 二、美国外贸依存度低于其它发达国家,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美国外贸依存度大大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重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发达,国内市场容量大,自然资源丰富。,2、美国外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出口贸易为商品和劳务开拓了市场。 (2)进口贸易为国内工业提供了原料。 (3)外贸是调整工业结构的重要途

10、径。 (4)通过外贸扩大出口减少失业。 (5)对外贸易是影响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的 重要因素。,三、美国对外贸易方向与商品结构的变化。 1、美国贸易方向的变化 (1)、出口贸易方向。,过去的重要贸易对象是西欧和北美。,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海外市场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90年代初,美国与亚洲的贸易超过同欧洲的贸易,美国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通常占美国进出口总额的3分之一,美国商务部1994年将10个发展中国家确定为今后美国出口的重点,他们是:中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印度、土耳其、南非、波兰、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2)进口来源的变化。其进口贸易食品结构不断由农矿原料转向工业制成品,使得其商品进口的地区

11、来源不断有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集中。 2、美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1)美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其出口贸易中,制成品一直占主导地位。 (2)美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1950年,美国初级产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70.2%,工业制成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8.5%,1991年,前者比重下降为21.7%,后者上升为75.2。各类商品在进口总额中比重变化很大。,四、美国外贸政策的制订与变化。 1、美国外贸政策的制订与管理 参与制订外贸政策的部门:白宫、职能部门、国际贸易委员会 2、美国外贸政策的演变 (1)贸易自由化,二战结束到70年代中期实行。 1947年美国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关税于贸易总协定”,

12、美国同意降低锰砂、镍、铝、云母等工业原料关税。,肯尼迪回合减税谈判:1962年肯尼迪政府制订并签署了扩大贸易法,授权总统可以削减关税50以上,直到100,美国政府依上述贸易法案同西欧共同市场及其它国家50余国于2964年举行“肯尼迪回合”减税谈判,谈判结果是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范围内工业品关税平均削减35,减税分五期进行,至1972年1月1日全部完成。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74年贸易法,其特点如下:,A.授权总统就消除非关税壁垒与各国进行谈判,B.该法强调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仅包括工业品,也包括农产品。 C.该法规定当进口商品竞争发生严重危害时,总统有权采取提高关税,设置进口限额等措施

13、。 D.该法授权总统在国际收支发生紧急情况或外汇市场上美元汇价过度下跌时,可采取有效期150天的进口限制措施。 E.该法规定对凡参加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原料输出国组织及把美资企业资金收归国有的国家,一律不给普遍优惠制的待遇。,(2)新贸易保护主义:从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主要表现: 限制进口的主要措施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扩大征收反侵销税和反补贴税的行动。 加强财政、金融、外汇等鼓励出口措施。 (3)加强外贸管理,在贸易自由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基础上,出现了管理贸易制度。 以立法形式强调耽边协调管理,使外贸管理制度法律化。 1984年里根签署1984年关税与贸易法,目的在于扩出限入,改善贸易

14、逆差,1988年里根签署1988年综合贸易法,根据该法案301条款,美国可针对所谓进行“不公平贸易”或在自由贸易方面作得不够的国家,进行单方面的贸易报复,其301条款中包括“超级310条款”和“特别301条款”。 A、超级301条款:规定从1989年起指派美国特别贸易代表在每年4月30日前确定一份美国认为保持很多贸易壁垒的重点国家,然后制订严格的日程表,与之进行取消壁垒的谈判,如谈判不成功,则要求削减从这些国家的进口以报复。,B、特别301条款:专门针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先由贸易代表每年4月30日前列出一批保护美国知识产权作得不够的国家和地区名单,然后限期进行谈判并根据谈判结果决定是否报复。美

15、国已先后宣布与巴西、印度、中国、加拿大、日本、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从加强国际多边合作转为更多的使用多边协调管理的方式。,第三节 日本的对外贸易 一、日本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提高。 1、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最快,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急剧上升。 日本出口贸易由1950年的8.2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4430亿美元,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在19501992年为16.3%,高于同期世界和工业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年均增长速度的11.3%和11.4%,日本在世界出口贸易中比重从1950年的1.4%提高到1970年的6.1%,更进一步提高到1994年的9.5%.。,日本进出口贸易额(亿

16、美元),日本进出口年增长率(),资料来源:东洋经济统计日报1996年四月 2、对外贸易使适应和竞争能力强,进入80年代成为世界第2贸易顺差国。 日本50年代为贸易逆差,60年代为顺差,两次石油提价又转为逆差,进入80年代为贸易顺差,且顺差额日益增大。 3、日本的一些制成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1)日本汽车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国,同时其汽车产量的一半用于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2)日本电子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很强。 日本在半导体技术的开发与生产上明显超过美国。,在计算机方面,日本比欧美国家晚十年,60年代中期以来,其计算机工业发展迅速,1986年产量超过联邦德国与英国。70年代,日本大规模利用集成电路,研制微电子计算机并大量生产。,消费类电子产品:日本居世界领先地位,年产相机3000万台,占世界产品60,彩电1300万台,世界第二,录音机5600万台,激光唱机750万台,摄像机680万台,放像机150万台。 4、日本世界服务出口贸易大大落后于其服务进口。 二、日本对外贸易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日本出口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出口为日本提供了外汇,摆脱国际收支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