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63013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造纸术,印刷术,火 药,指南针,发明时间:西汉 东汉:蔡伦改进纸 唐朝传入阿拉伯,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欧洲,一、四大发明,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这些书写材料有何缺陷?,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课堂探究,蔡伦,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取代了竹木简和帛,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原料:树皮、破渔网、 麻头 制造工艺:制浆制纸晾干,造纸术,印刷术,

2、火 药,指南针,一、四大发明,发明时间:隋唐(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3世纪传入欧洲,发明时间:西汉 东汉:蔡伦改进纸 唐朝传入阿拉伯,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欧洲,它于1900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 印刷于公元868年的 金刚经被认为是世 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明 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毕昇,宋代庆历(公元1041年),毕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 13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的铅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造纸术,印刷

3、术,火 药,指南针,一、四大发明,发明时间:古代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突火枪、火箭等),宋朝广泛使用;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发明时间:隋唐(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3世纪传入欧洲,发明时间:西汉 东汉:蔡伦改进纸 唐朝传入阿拉伯,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欧洲,火药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宋代火药武器,霹雳炮毒火球,火药外传,早在唐朝,我国与阿拉伯、波斯等国家通过海上贸易,往来频繁,硝石随同医药及炼丹术由我国传到外国。当时,埃及人把硝石叫做“中国雪”,波斯人把硝石称为“中国盐”,但他们

4、仅知道用硝石来炼丹、治病和做玻璃。直至公元1225年1248年,我国的火药才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国家。欧洲人在13世纪后期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了火药。随后,火药武器也经阿拉伯国家而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造纸术,印刷术,火 药,指南针,战国:发明“司南”;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13世纪后传入阿拉伯与欧洲,一、四大发明,发明时间:古代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突火枪、火箭等),宋朝广泛使用;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发明时间:隋唐(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3世纪传入欧洲,发明时间:西汉 东汉:蔡伦改进纸 唐朝传入阿拉伯,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

5、到非、欧洲,宋指南针,司 南(战国),今天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 药,指南针,一、四大发明,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传到欧洲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为其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改变人类作战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九章算术,珠 算,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

6、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早见于汉代,明清时期普及,算筹、算盘,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国家,后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二、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赤道坐标,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国家,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石申,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西 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石申,浑 仪,简 仪,元 朝,郭守敬,改革浑仪,使其结构简化,精度提高。,三、天文石氏星表和浑仪,郭守敬,简仪,简仪的创制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才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明类似装置。 郭守敬的简仪,

7、在清康熙五十四年被传教士纪理安当作废铜熔化。现存为复制品。,古代 农业发达 备受重视,夏朝,夏小正,我国最早的历法,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四、历法与农业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一) 历法,王祯,农书,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徐光启,农政全书,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二)四大农书,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医学基础,被医家誉为“万世宝典”,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唐本草,最早由国家颁行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五、 医 学,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第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第二:具有较强的经验

8、性(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第三:主要服务于农业(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课堂探究一,第一,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学重实验。 第二,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学重分析。 第三,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第四,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的比较,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课堂探究二,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9、,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民族融合、对外关系: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在不断吸取外来先进 的文化来提高自己。,经济: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其它: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华文明渊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1、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中国却没有这样的作用,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于当时的中国A.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 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C. 国家分裂、国力

10、衰弱 D. 经济停滞倒退,课堂测评,A,2、以下对古代中国天文学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B. 石申所著的石氏星表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C. 浑仪是我国古代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D. 郭守敬制作的天文观测仪是简仪,B,3、隋唐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有 建筑印刷术天文医学 A B C D 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近代世界市场的开辟影响最大的是 A 印刷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造纸术,D,B,5、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根本原因是A 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B 统治阶级的重视C 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D 对外交往的密切,A,6、世界上现存最古

11、老的星表是: 石氏星表授时历 太初历 大衍历7、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突出,有外国学者称赞中国古代的一些科技成果“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其中属于宋元时期的是: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造纸术的改良和推广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火药的发明并开始应用于军事,A,A,8、明清时期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 C科举制和文化专制推行 D闭关锁国政策实施,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有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人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D,B,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