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4862781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幼儿园数学教学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情景化” 、 “生活化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的实践与研究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传统幼儿园数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把数学知识当作一种需要记忆的知识进行训练式教学,而不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来建构数学知识;教师往往关注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而忽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较多以集体授课的形式为主,幼儿个体参与性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久而久之,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减退,享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艺术,特别是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更是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问题。 “学生的数学

2、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德国有位学者说:“将 15 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 15 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 15 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让幼儿掌握初步的数学概念,必须找到直观的切入点,从情境的现实出发,让孩子在原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思考新的知识问题,并对下一个情境活动充满期待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

3、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为了让幼儿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有用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加里宁) ;数学是美丽的(霍金) 。根据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理论研究以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采用儿童最喜爱的“情景化”模式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情景化” 、 “生活化”模式是幼儿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它是儿童自发的、自愿的活动,没有任何社会功利目的,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并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幼儿的需求,最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情

4、境教学强调以特定的氛围,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鼓励孩子“观察” “操作” “发现” , 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情景中,并通过合作交流,自动操作数学材料,主动探索,让孩子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促使孩子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与获得数学经验。有效地提高幼儿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幼儿素质教育改革的行之有效的途径,2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幼儿数学教育“情景化” 、 “生活化” , 是指在数学集体活动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情景化。即幼儿园数学教育以情景、生活为

5、为基本途径,它具有三层含义:(1)幼儿数学教学情景化。借助情景活动、的内容,将数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情景活动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目的”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的满足。 (2)幼儿在各类情景活动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将数学融入各类情景活动中,一方面能让幼儿在情景活动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积累数学经验,巩固数学方法,领悟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乐趣。 (3)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并获得数学的认知方法和探索方法,并使这些方法成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数

6、学问题的工具。那么教学实施的关键:一是数学活动的生活化;二是一日生活的数学化。因此,我们 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生活教育理论,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进行了数学活动情景化、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发展过程,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特别是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

7、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 ,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设立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杜威把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前大推进了一步。国内外研究者在探索幼儿数学教学情景化历程中,按情景在教学的成分及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来划分,曾走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辅助期。在这一阶段,情景活动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所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第二阶段为组合期。幼

8、儿数学教育的目标从仅是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情景活动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第三阶段为融合期。情景活动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充3分和恰当的运用,教师把数学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或几个情景活动之中。当活动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第四阶段为整合期。情景化活动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情景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教学情景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继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情景化的实践研究,体现了尊重幼儿学习的特点,坚持面向全体幼儿

9、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的解释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由自我建构的, “教”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与发展,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如何帮助幼儿自我建构。对于数概念的获得,皮亚杰指出, “假定儿童只是从教学中获得数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那是一种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

10、立地、自发地对发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幼小的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儿童的真正生活情景应是儿童重新发明算术的背景。日常生活情景中儿童所遇到的各种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刺激了儿童进行数思维的自然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数概念,这就是说,日常生活情景为儿童建构数概念提供了机会,当儿童处于自主和主动的状态,知识的建构才有可能。(三)第纳斯的数学学习理论(三)第纳斯的数学学习理论第纳斯的数学学习理论旨在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和容易。他强调数学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儿童应从现实经验中抽象出概念和结构,儿童就按一种固定的自然过程进行学习,即先进行游戏或实验,获得

11、经验,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上升为概念和结构,这便是顿悟和理解,最后利用重组起来的概念、结构进行练习应用。(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如果使教学符合儿童的水平,仅仅归结为符合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说,这种教学是无效的,因为这种教学不是引导发展,而是追随发展。他指出:“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 ,即适当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经4过努力能达到的区域。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儿童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儿童努力追求的积极性,因此是最有吸引力的。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原则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原则(一)课题研究的目标(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

12、、探索寓数学教学于情景化、活动化活动中的内容、方法、模式及相应的评价标准,使教学内容的选择能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教学方法的运用能调动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数学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情景中逐步领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大小、多少、相邻数高矮等)并通过分类、排序、比较、推理等智力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品质的发展。(二)课题研究的原则(二)课题研究的原则1、联系生活实际原则。、联系生活实际原则。 幼儿的一切学习均从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取。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的设计必须贴

13、近生活,注意设计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引起幼儿的兴趣。 2、重视和理解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重视和理解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 数学活动是在应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中小班幼儿则有大幅的提高,他们对事物已有了较强的认识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注重大班幼儿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自己建构。教师在活动中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3、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14、”。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大班幼儿是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由于各个幼儿所出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幼儿所得智力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也不同。所以我们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的时候必须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并针对幼儿不同表现施以适当的教育 。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54、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

15、育活动中,教师主导性与幼儿主体性同时存在、相互依附,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游戏中要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及时地为幼儿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的提出问题,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操作过程;同时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 、注意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着眼点在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使他们敢于乐于尝试,对幼儿活动中所处的问题作“画龙点睛”的讲解、演示、点拨并帮助幼儿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并引导幼儿作为探索过程的一分子参与其中。与幼儿平等自由的交流,发挥教师、幼儿的双方面的潜力效能。 五、研究的内容五、研究的内容(一)合理投放动

16、态性的材料(一)合理投放动态性的材料1、投放动态性的材料2、投放有美感的材料3、投放多元化的材料(二)数学教育情景化、生活化的指导(二)数学教育情景化、生活化的指导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本园中四班 43 名幼儿。(二)研究方法(二)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为主。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者,幼儿为研究对象,家长辅助为参与者,以教育的相关活动为研究题材,以日常的教育情境为研究情境,以改进教育活动为研究目地的研究。案例研究法: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观察研究法: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的自然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人的感觉或借助科学仪器和各种视听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并作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最终形成文字成果。七、研究的措施及方案七、研究的措施及方案(一)合理设置数学活动的情景(一)合理设置数学活动的情景情景的设置要适合不同年龄班和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情景6要有多功能,使每个幼儿能在不同水平上以不同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