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概论】第8讲动画创作者的基本素质与培养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61580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画概论】第8讲动画创作者的基本素质与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动画概论】第8讲动画创作者的基本素质与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动画概论】第8讲动画创作者的基本素质与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动画概论】第8讲动画创作者的基本素质与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动画概论】第8讲动画创作者的基本素质与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画概论】第8讲动画创作者的基本素质与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画概论】第8讲动画创作者的基本素质与培养(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讲 动画创作者的基本素质与培养,扎实的美术基础 影视创作规律 动画创作与制作 电脑技术 综合素质,动画诞生于1831年,它的发展已将近170年的历程。时至今日,动画本身也由当初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发展成为一门现今万众瞩目的视觉影像艺术。在这段发展历程中,不断有美术、文学、哲学、音乐、戏剧、计算机技术等各门各类的艺术人才带着各式创作思维模式介入,从而推动动画发展空前迅速并逐步形成了综合各类艺术思维的新的创作理念,建立了这门新艺术形式的独特的审美意识,而且各个与之相关门类的艺术规律、美学特征、知识技能也同时被注入到这个特别的艺术形式中,动画的制作规模也就不断的扩大,动画的表现形式也就不断丰富,动

2、画的创作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一项综合了多种技能的创作行为,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循序渐进而又充满乐趣的工作。,与最先的个体创作者只是单纯地因为好奇而作的视觉探索试验动画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开始意识到了这种视觉现象的艺术价值,它有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创作空间,不必遵循现实的物理规律与存在法则。因此创作者们被封闭与限制的思维空间豁然开朗,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动画的创作由视觉现象的试验,一下子被视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来研究和发掘。,现在,动画已作为一门视觉影像艺术以各种形式遍及我们能想象到的各种媒介,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甚至手机动画。一部优秀的动画是多元产物,他

3、兼具电影艺术与平面视觉艺术(即我们常说的美术)的双重特性,但它比美术与电影包含着更多的信息量,要求有文学、戏剧学、视觉原理、美术、音乐、表演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求创作人员具有动画人特有的内在修养。,动画的制作的过程也比一般意义上的美术作品、电影繁杂的多,但无论是影院大片,还是简单的手机动画,每一部我们看到的动画作品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都蕴含着动画创作者的才智与汗水。因此,成功的动画片必定是集艺术性、思想性、创造性、观赏性于一身的优秀影片,而动画创作者必定是具备动画影片本身表面与内质所包含的大容量知识与多层面修养的高素质人才。据其知识结构与艺术修养,一名优秀的动画创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4、:,扎实的美术基础因为画面是影片展示给观众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媒介,所以动画创作者必须具备将抽象的创意构思形象化、视觉化的图形画面语言表达基础。就是我们常说的美术基础。美术基础总体包括: 1. 造型能力目的是使创作者能够对看到的、想到的形象在纸面上用画笔再现出来,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表达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动画创作者必须具备坚实的绘画基本功,善于描绘不同物象的外在形体与内在结构,对影响动画片直接呈现的角色造型、空间环境的光、影、形、色基础造型元素还有诸如动态、透视、空间、节奏等画面涉及到的绘画语言都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但动画造型又不同于一般纯美术的创作模式,对现实题材的把握驾轻就熟,对客

5、观世界细致观察、准确认知,用最短的时间、最精简的线条来表现物象最准确生动的基本的特征,更要擅长基于物象写实的造型规律加以想象夸张,创造出具有“动画感”的、适合后期动画制作的非现实形象和与剧情相配的非现实时空背景。,2. 色彩感觉色彩作为影片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整部影片的情绪表达、风格基调、气氛渲染都有着重要作用,色彩感觉是动画创作者必不可少色彩感应与调控能力。色彩对于人的心理有一种基本的效应,其实就是色彩对视知觉产生的作用,从而感染观众的情绪。如在高兴、喜庆时,色彩效应多是明快、亮丽的色彩;而在悲伤、忧虑的时候,色彩效应多是沉闷、阴暗的颜色。“形”、“色”是构成画面的两大元素,同时也是形成影

6、片视觉基调风格的重要符号。色彩更是视觉冲击力最强,心理效应最深刻的影片构成因素。,动画创作者的色彩感觉不同于一般的美术工作者的色彩感觉,它更讲究依据物象色彩规律结合对影片内容 的理解所产生的更为主观的倾向(因为创作者在画面中所创造的一切都是由自己来定的颜色),而不像故事片电影拍摄中主观色彩都受被拍摄物体本身的色彩所影响,因此动画片中的色彩是最丰富的,表现的更主观、更有创造力一些。一般通过对色彩明度、纯度的夸张变化组合,冷暖色调的联系对比来渲染气氛、烘托剧情,可以说,动画色彩是一门高度概括、高度夸张、高度写意的高级色彩样式。,3. 设计思维:从某种特定角度上讲,动画是虚幻的,这种虚幻通常被称之为

7、“假定性”,所谓假定,其实就是被设计出来的。在影片中,呈现给观众的一切都是非现实的,虽然需要有自然的、可见的物象、事理作为参照,但无论是情节、画面、人物、时空、声音等我们能够通过视觉听觉与思维感知到的全部,所有都是动画创作者在心中提前设计好的。,掌握系统的设计知识,要在具备坚实的造型能力与良好的色彩感觉的同时,对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运动构成、光学构成等影响画面构成的因素作进一步的系统研究,另外对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空间设计、建筑设计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动画美术设计比其它学科的专业设计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大的多,无论功能的、美学的、心理的、社会形态的方方面面都要作专门的研究,而

8、动画作品所反映的从古至今甚至未来的人类不可探知的奇幻世界等等各种不同时空的时代背景、人文意趣以及相关的服饰、道具、场景、社会经济状况等等都是美术设计要考虑并加以设计的。,快速准确的造型能力与良好的色彩感觉是表现设计思维最基本的前提,整体恰当到位的设计理念是影片风格样式在视觉上的既定标准。在把握这个标准的基础上还要敢于加以变化,把想象力、创造性与基础造型能力相结合,归纳整合,夸张变形。加以整体的设计思维对剧本中逐个角色的个性化、卡通化理解,就能创作出理想的,符合影片既定美学要求的设计。,影视创作规律:1. 电影语言动画艺术是运用特殊的视觉原理结合美术并利用电影语言进行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动画在具

9、体表现时使用一幅幅的画面的改变来表现,通过逐幅拍摄或电脑录入,再连接起来播放而形成视觉上的模仿摄像机镜头捕捉画面的实际效果。动画片的图像、造型、色彩等美术范畴的视觉元素与声响、音乐等听觉元素仅仅只存在于动画片的外在形式上的构成元素,而这些元素的构成法则就是电影语言。,电影语言不仅决定了观众凭认知感官接受的外在形式,而且还决定了动画片的内在结构。电影工作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图重新组接时间、空间和事物的发展运动,相比常规故事片而言,动画创作者可以更大自由地依照这个叙事法则操纵影片的情节发展节奏。故了解和研究分析电影语言,是动画创作者一门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研究动画片的电影语言,是对动画艺术美的含义的深

10、层次读解,也是对动画艺术表现潜力的重新发掘。经过多年的发展更新,动画片电影语言的系统构成已经是动画理论甚至动画史论的核心和基础,通过利用电影语言元素创作形成崭新的动画观念,进而说明动画品格的形成,表达诸多常规故事片无法企及的剪辑观念和影像形态,最大限度的发挥动画的特性。,2. 影视美学 :影视美学是统领动画作品中剧情、画面、镜头、声音等等美学元素的精神内核,是动画创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美学样式。影视美学把影视美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影视艺术进行深入具体的美学研究,把美学理论和影视艺术创作与鉴赏的实践结合起来。影视美学是整个影视艺术活动的大系统,它包括影视艺术创作、作品、鉴赏三个子系统,也就是

11、说影视美学是围绕影视艺术这个独特系统的三个方面展开的:影视艺术创作美学、影视艺术作品美学、影视艺术鉴赏美学(即影视艺术鉴赏学或影视艺术审美学)。,影视艺术创作美学主要研究在创作中是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影视艺术作品美学重在揭示作品(本体)的特殊价值、特殊功能与特殊结构;影视艺术鉴赏学则是侧重研究影视艺术作品如何被观众所接受。这三者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互为联系。影视美学包含在影视作品创作、观赏的全过程,既包括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作品从画面、声音、镜头构成等各个构成因素中的美的理解与表现,同时也从观众的欣赏角度对影视作品的认知与接受上有了一定的美学要求。,动画创作与制作:动画片与电

12、影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具有更大的假定性。如果说“高度的假定性”是动画片区别于故事片最明显的特征,那么实现这种高度假定性的依据就是动画所不同于电影的,动画创作特有的“动画语言”。诺曼麦克拉伦曾经说过:“动画是表现运动的艺术”,这里说的“运动”,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见的普通物象的肢体运动,而是从我们所见的运动中提炼出来的高级“运动”,已经动画化了的,加以动画创作者对角色具体动作的运动与影片整体的“运动”二次传达。这种“运动”是动画片的语言构成和时空结构的精髓,即一种本体意义上的概括,相形于“高度假定性”,更体现出当代动画的品格和方向。动画创作者必须掌握动画特有的语言,始终都应将这种“运动”的理念体现在

13、动画影片创作过程的方方面面。,动画片的根本是这样界定的:通过多重角度,多种手段,表现“运动”的语言特性,来完成动画片对视听元素功能的改变和延伸,对正常叙事方式的合理性、真实性的弱化和主观选择性的加强,从而实现“高度假定性”。而这里所说的多重角度与多种手段正是要求动画创作者具有以下几点能力:,1. 镜头设计:用来控制动画片整体的动感节奏。动画片的世界是虚拟的世界,镜头设计都是通过画出来的。一切创作者能够想象到的实拍手法、摄影运动、场面调度都能在动画镜头中设计出来。动画片中的镜头设计所包含的元素很多,如构图、节奏、景深、色彩等。如何调节,并安排设计好其中的各元素,对影片的风格样式、叙事手法有着重要

14、的作用。镜头设计是电影性与绘画性的统一,这也是我们动画设计者对动画进行镜头画面设计所要追求的目的所在。镜头设计不仅仅是讲述故事的手段,它还是影片风格的一种体现。,画面设计和镜头设计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为镜头画面设计,自然是镜头与画面有机的结合。镜头是画面构成的基础,每一个画面无不是镜头最终的外在体现;镜头是画面的潜在形式,镜头也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元素。由于动画与绘画、电影的渊源,动画片具有了绘画性和电影性。作为动画片视觉流程中最基本的单位,镜头画面设计不仅需要有深厚的美术绘画功底,而且需要地运用各种电影语言的技巧。,2. 表演技巧:动画创作者应该具有一颗孩子般的心,恢复儿童般的好奇心

15、与直观的发现能力。 善于观察生活,捕捉各种物象的形态特征、神态特征、动作特征,且有着模仿的冲动,表现的欲望。再加以卡通感的引导,自身想象力的发挥,就仿佛眼前的物象都具有生命一般,且无论是物的拟人,还是人的物化,都是出于本能的表露。,3. 运动规律:动画创作者需要深入了解人和各种生物及自然现象的不同方式的运动规律,依照角色性格特征,表达恰当的肢体语言,进行动作分析,做出合理的角色动作设计。对一组连续动作根据起止转折分解为预备动作、起始动作、过程动作、结束动作。这里要涉及到力学原理、人机工学原理等知识,并且要联系实际,保证动作的合理性与趣味性。在此基础上,联系剧本中角色的特征,在动作上夸张想象形体

16、运动的幅度或力度,使角色动作非常规,使其形象动作性格化统一。我们要经常注意观察、研究、分析惯性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掌握它的规律,作为我们设计动作的依据。弹性运动、惯性运动、曲线运动,就是在日常生活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动画运动语言。,4. 时间节奏:动画是表现运动的,在这个领域里对时间与节奏的把握细到分毫。影片中的动作速度在动画作品创作中具体表现为创作者对时间、距离、张数之间关系的抽象理解。整个影片的节奏,是由剧情发展的快慢、蒙太奇各种手法的运用以及动作的不同处理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一般说来,动画片的节奏比其它类型影片的节奏要快一些,动画片动作的节奏也要求比生活中动作的节奏要夸张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人物的动作)都是充满节奏感的。造成节奏感的主要因素是速度的变化,即“快速”、“慢速”以及“停顿”的交替使用,不同的速度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感,,由于动画片动作的速度是由时间、距离及张数三种因素造成的,而这三种因素中,距离(即动作幅度)又是最关键的,因此,关键动作的动态和动作的幅度往往构成动作节奏的基础。同时还要兼顾时间和张数对动作的力度、幅度所起的强调作用。动作的节奏是为体现剧情和塑造任务服务的,因此,在处理动作节奏时,不能脱离每个镜头的剧情和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特定动作要求,也不能脱离具体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同时还要考虑到电影的整体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