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试题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4860902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海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海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海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海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海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海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海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推荐推荐 20042004 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2007-6-1 6:41:13 1 1 楼 社会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8 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解释性研究 2分析单位 3效度 4民意调查 5参与观察 6实验法 7内容分析 8集中趋势 二简答题(5 题,共 60 分) 1简述社会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各阶段主要任务。(10 分) 2对研究变量的测量有几个层次,各层次有何特点?(10 分) 3以威廉怀特的街角社会为例,简述实地研究中研究者进入现 场的方式。(10 分) 4在进行无结构访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5 分) 5试对人文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社会学方法论

2、进行比较。(15 分) 三综合题(2 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1某市 61 岁以上的老年人有 10000 名。就分布而言,他们分布在 5 个区, 其中 A 区 2000 名、B 区 1500 名、C 区 3000 名、D 区 1000 名、E 区 2500 名。 就年龄而言,6165 岁有 4000 名,6670 岁有 3000 名,70 岁以上 3000 名, 各年龄段在各区分布上不存在差异。 现需要从这 10000 名老年人中抽取 500 人进行调查。 请设计出两套概率抽样方案,并比较其异同点。 2请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研究中的“就业意愿”进行操作化,并设计成一 份不超过 10

3、 个问题的访谈提纲。 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8 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科层制 2“社会事实”(杜尔凯姆) 3再社会化 4参照群体 5空巢家庭 6结构性流动 7社会控制 8江村经济 二简答题(5 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马克斯韦伯的分层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杜尔凯姆在自杀论中“自杀”类型及其特点。 3帕森斯有关“模式变量”观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请简要说明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成因。 5谈谈互联网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三论述题(3 题,每题 20 分,共 60 分) 1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家庭结构及功能的变迁。 280 年代末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进入城

4、市务工经商,形成了 “民工潮”。请运用社会学有关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3以 2003 年上半年 SARS(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为例,阐述现代社会的特点。 推荐推荐 20052005 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2007-6-1 6:43:53 1 1 楼 社会研究方法 一、 名词解释(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40 分) 1 分层抽样 2 区群谬误 3 同期群研究 4 中层理论 5 假设 6 效度 7 无结构访谈 8 内容分析 二、 简答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0 分,满分 50 分) 1、什么是操作化?试以“就业意愿”为例,说明概念的操作化的步骤。

5、2、问卷的封面信通常应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 3、与访谈问卷相比,自填问卷有哪些优缺点? 4、在访谈中,提问时,为什么不能带有倾向性? 5、在实地研究选择研究地点时,选择熟悉的地方,如家乡,可能会有什 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三、 综合题(本题共 4 小题,任选其中 3 题。每小题 20 分,满分 60 分) 1、与实证主义相比,人文主义方法论具有那些特征?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什么? 2、什么是定性研究?它与定量研究有什么区别?在社会研究中,如何处 理好二者的关系? 3、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有什么作用?请就“互联网对大学生 的学习方法的影响”这个题目,请您谈谈如何开展探索性研究。 4、文献

6、有哪些类别?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和兹纳涅斯基是如何利用第一 文献对在美国的波兰人进行研究的?他们利用文献的方式,对您研究 “流动农民的子女教育”课题(假设中的研究课题)有什么启示? 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85) 1 孔德 2 血缘关系 3 社会角色 4 群体凝聚力 5 社区 6 社会流动 7 制度依赖 8 内在控制 二、简答题(510) 1、社会学学科特点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3、韦伯的行动四类型 4、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内容 5、标签理论是如何解释越轨行为的? 三、论述(203) 1、什么是社会组织?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理想类型的组织相比,中 国的单位组织(如以计划体制下的某个大型国有

7、企业为例)还有那些突 出的特征? 2、什么是城市化?对于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 认为应重点发展小城镇,有人认为应重点发展大城市,也有人认为应重 点发展中等城市?您认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道德应采取那种策略?为什 么? 3、什么是贫困?城市贫困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您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来 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 20072007 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2007-6-1 6:48:43 1 1 楼 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自致角色 2、利益群体 3、户籍制度 4、亚文化 5、社会网络资源 6、依附理论 7、马

8、寅初 8、自杀论 二、简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1、同龄群体对个人社会化有什么影响? 2、集体行为有什么特征? 3、家庭背景对个体社会流动有什么影响? 4、村落有什么特点? 5、什么是理想类型?试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 1、试对中国目前的环境问题(仅选择某类你熟悉的环境问题如沙尘暴、水污 染或其它的环境问题)进行社会学分析。 2、对失地农民实行社会保障有什么现实意义?有什么局限性? 3、与霍曼斯相比,布劳是如何看待社会交换的?这一视角在以科尔曼为代表 的理性行动理论中是如何得到继承与发展的? 社会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

9、释(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范式 2、实证主义 3、定比测量 4、抽样 5、追踪研究(同组研究) 6、观察法 7、经典实验设计 8、离散趋势 二、简答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60 分) 1、为什么要进行文献回顾?如何挑选文献进行阅读? 2、什么是假设?建立假设的途径有哪些? 3、什么是信度与效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4、问卷有哪些使用方式?不同使用方式的问卷在回收后,在资料审核中各要 注意哪些问题? 5、在实地调查中,如何对访谈对象进行提问、转换话题? 6、你如何理解中国社会学研究中的规范化与本土化? 三、综合题(共 2 小题,第 1 小题 20 分

10、,第 2 小题 30 分,共 50 分) 1、什么是操作化?操作化的步骤是什么?请对“择偶观”这一概念进行操作 化。 2、因建水电站,甲村(30 户、100 人)将受水库淹没影响。您受建设单位委 托,对甲村村民的外迁意愿进行调查。请用深度访谈(无结构访谈)方式进行 资料收集。 (1)请问,如何选择访谈对象? (2 请设计深度访谈提纲(有一定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 (3)当您去甲村做这样的研究,您觉得需要注意什么? 20082008 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2008-4-15 6:28:25 1 1 楼 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8 题*5 分=40 分) 1、初级社会群

11、体 2 社会分层 3、依附理论 4、文化堕距(奥格本) 5、有机团结 6、理想类型 7、镜中我(库利) 8、芝加哥学派 二、简单题(5 题*10 分=50 分) 1、简述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什么是单位制?中国单位制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3、简述滕尼斯对社区(Gemeinschaft)和社会(Gesellschaft)的看法。 4、试比较韦伯与帕森斯对社会行动的不同看法。 5、简述布劳“社会交换”概念的基本特征及其同“经济交换”的差异。 三、论述题(请从下面的 4 题中选答 3 题,3 题*20 分=60 分) 1、什么是家庭变迁?试述 90 年代依赖中国农村家庭变迁及其原因 2、作为“后

12、发展”国家的中国,其现代化过程有何特点? 3、试述当前中国社会分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4、据报道,东莞市决定,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在本市范围内(包括乡镇) 禁止养猪。请分析这一政策对散养户(普通农户)、养猪场、猪肉消费者等群体 以及社区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社会研究方法 一、请通过比较的方式,对下列名词进行解释(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1、分析单位中“个人”和“群体” 2、“同期群研究”与“同组研究” 3、“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4、“均值”与“标准差” 二、简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60 分) 1、研究课题有哪些来源?如何确定一个好

13、的课题? 2、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问卷调查中,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集中填答的方式?它有什么优缺点? 4、什么是内容分析?如何进行内容分析? 5、在实地调查中,有时会通过政府部门进入调查社区、接近访谈对象。请问, 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有什么优缺点?如何避免和克服可能存在的缺点? 三、综合题(共 2 小题,共 50 分) 1、与抽样-问卷方法相比,个案-访谈、观察方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10 分) 有人认为,个案-访谈、观察所得资料无法进行推广。请谈谈自己的观点。(10 分) 可以某著作/论文为例,来进行阐述。 2、研究对象:流动儿童。他们是 14 周岁以下的、非研究城市的农村

14、户口的、 随父母在城市生活、就学的。他们有的在公办学校就读,有的在民工子弟学校就 读,还有的已辍学。 研究内容:心理状况 问题(1):可以从那几方面来描述他们的心理状况?(10 分) 问题(2):您认为,有哪些因素在影响他们的心理状况?请形成可检验的假设。 (10 分) 问题(3):为了描述他们的心理状况、检验这些假设,您认为,选择调查对象 (即抽样)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进行?(10 分) 20102010 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2010-3-1 12:20:15 1 1 楼 2010 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 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15、社会角色 2.库利 3.亚文化 4.公社与社会 5.模式变量 6.科层制 7.精英循环 8.内群体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 试析韦伯与迪尔克姆在社会学方法论上的主要区别。 2. 什么是社会制度?试述制度的社会功能及制度变迁的原因? 3. 简述帕森斯关于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 4. 试述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组织运行的影响? 5. 什么是二元结构?试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60 分) 1. 试说明差序格局概念的涵义,并联系我国乡村社会关系的现状进行评议。 2. 试述社会流动的主要模式和影响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 3. 运用你所掌握的社会学知识,对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的某一种社会差异加以评 述。 方法 一名词解释(8 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中层理论 2、中介变量 3、探索性研究 4、李科特量表 5、折半信度 6、系统抽样 7、区间估计 8、内容分析 二简答题(5 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简述概念、变量和指标之间的关系? 2、简述研究对象、分析单位和调查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简述概率抽样的一般程序? 4、简述电话访问法的特点? 5、简述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三综合题(3 题,每题 20 分,共 60 分) 1、什么是假设?什么是命题?两者之间是何种关系?试举例说明之。 2、什么是初级文献(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